第80章
他今日在朝堂上听见有人汇报说各地都疑似有干旱迹象,京城一直很干燥,他倒没太关注,听说江南也快半个月没落下一滴雨来,未免人心惶惶。
下了朝就赶紧去有土的地方摸了摸土质的湿度情况,估摸着判断其他粮食产地的情况。
若是都跟京城似的,十来二十天不降水,哪怕考虑到那些地方的土质更好,能提供的营养更多,恐怕产量也得多多少少削减十之有三不止。
这对任何一个地区都已经算是一种重创了。
现在再改变作物明显已经来不及,秋南亭只得赶忙考虑使用保水剂、抗旱剂等,推广下去让人使用,减少蒸发。
他之前在现代学到的用黄腐酸拌种或者喷在作物的叶面上,能够降低蒸腾,可他现在根本没有能提取这种物质的条件。
而像畎亩法一类改变田地形式的方法倒是可以再往下推行,之前他在播种期就已经让内阁往地方上传了下去,不知能不能扛过这一次干旱。
但随着时间逐渐到了八月,中途京城只下了一场欲滴不滴的小雨,秋南亭料想这次干旱恐怕会对目前整个凌江的农业产生不小的损害了。
果然,从地方传来的消息,从七月至八月,两个月,大多数地区都只下了三四场不算大的雨,降雨持续时间也没超过两个时辰,甚至部分地方的井都有干枯的迹象了。
这种事他不可能还背着皇帝处理,已经到了倾举国之力,预防干旱带来的庞大规模影响的时刻。
八月下旬,秋南亭便去了皇帝寝殿求见。自从那日“不欢而散”后,他都许久没来皇帝寝殿用膳了,自然也很长一段时间没给皇帝“上课”了。
见他满脸通红地从殿外进来,李辰轩还愣了一下。
“来人,给首辅大人上凉茶,再端两盆冰来。”
“不必不必,”秋南亭喘口气,摆摆手,“再多加一盆冰就行,不必浪费。”
实在是室外的热浪太过猛烈,在外面哪怕还有人给他撑着伞,一呼一吸间都觉得是在生吞火焰般。
“身体要紧。”李辰轩看了一眼正要出去端冰的人,那人心领神会地下去了,再进来就是端着两盆冰。
秋南亭连喝两杯凉茶补充水分,擦了擦额角一直往下淌的汗水。哪怕是他这种不怕热的人,在这种绝对的高温下,也受不住了,粗略估计,这温度怎么都快接近四十摄氏度了。
“陛下今日也在朝上听见干旱之事了,不知可有什么想法?”
“嗯?”李辰轩惊讶于这人居然是来向他讨问政事的,“朕尚未接触过这般大事,恐怕没有什么有用的想法。”
秋南亭真想摇晃两下这皇帝的脑袋,听听看里面究竟装的水还是脑花。
若这个时候还跟他懂装不懂,是否也太把家国当儿戏了。
“不满陛下,臣在农事上有些见解,就目前的干旱状况,今年我国的农作物产量至少会降低五成,而我们官方的屯粮要补这个空缺,也只能算是勉勉强强,一旦干旱继续持续,或是再出现一些伴生灾害,恐怕无法支撑来年百姓正常的用粮。”
秋南亭面色严肃,一字一句地将利害跟他说清楚。
“陛下曾与臣说过,江南的二位王爷早就开始屯粮,从那时起,我也嘱咐了户部要多加注意国库实力的保存,尽量不在这段时间拨款给不必要的工程。虽然这自然灾害是我们无法完全把握预知的,但明显江南面对这次灾害做好了准备,若被居心叵测之人操控,也许会对朝廷正常的赈灾造成阻力。”
第38章 首辅的皇帝养成计划(16)
类似的话李辰轩已经从亲信那儿听过,但由秋南亭这么郑重地说出来,仿佛事态显得更为严峻。
他面上不显,道,“既然如此严重,那便请首辅大人尽全力解决。”
“臣?只有臣吗?”秋南亭指着自已,难以置信地看着他。
“还有其他的大臣们,只要首辅一声令下,他们都会尽全力支持首辅,共同渡过难关的。”
李辰轩的话让秋南亭迷惑至极,直到自已被送出殿,秋南亭都还没想明白,这番话究竟是皇帝在讽刺自已专权还是当真手中没有太多实权,即便危机就近在眼前,也没有能力解决。
但是一个封建帝制国家不能没有皇帝坐镇,即便秋南亭有足够的权力调动各个部门的大臣,他也不能真的将所有权力紧握在自已手中,这也是为何他在皇帝稍年长一些之后就开始逐渐放权,而且要在表面上做得很明显。比如让皇帝组织春猎,给皇帝部分奏折。
只有帝王的身份彰显出来,底下臣子的心思才容易更纯粹,否则一直头顶着一个霸权的首辅,即便稳定,朝堂迟早也是会有各种异常声音的。
谁知找完李辰轩的第二天,皇帝就称病让首辅主持朝会,甚至自已都不上龙椅了。
秋南亭硬着头皮,勉强肩负起这个重大责任。他深知,这场灾难一旦成型,不仅是对国家经济的考验,更是对王朝凝聚力和治理能力的严峻挑战,而既然皇帝不能成为大家的精神支柱,这个位置就势必要有个人来挡着。
他站在朝堂之上,目光如炬,声音坚定而有力提出了三条策略。
首先,下令全国范围内实行严格的粮食配给制度,确保每一粒粮食都能得到合理利用,从八月开始就严格管控各地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