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小满> 第122章

第122章

  “怎么回事?”他问。
  “回大人,知州可在?”
  “他还未上值,有什么事先同我说吧。”
  小吏一听,迅速禀报道:“大雨连下了十几日,涪陵沿江一带的水位已近水尺三划半,都涨过下田了,只怕再下去会越来越高,危及百姓生计。”
  周词肃然道:“此事非同小可,需即刻报至京城。”
  “可……”小吏犹豫道:“我们向来要等地方主官下令才可行事,知州大人他还未……”
  周词打断他,横眉道:“事态紧迫,你速以马报将汛情送至京城,若出了差池,由我来担!”
  见他言之凿凿,不容辩驳,小吏心感震慑,既有州府通判担责他自然不必担忧,于是领命便走。
  周词快步进入公廨,提笔写下一页纸命人即刻送去涪陵。
  此时,陈秉元恰好刚到,与他打了照面,周词马上禀明了涪陵一带水位有异,他已准备好前去查看,协同县丞商议应急对策。
  陈秉元听后并没有太大反应,只是“嗯”了一声。
  “涪陵啊。”他隐隐扯了下嘴角,坐入椅中摆摆手道,“急什么。”
  周词不禁看了他一眼,汛情不报乃是死罪,他如此笃定显然是一向如此了,以前恐怕没出过大事,若真有天灾,所有人都逃不了干系,又或者……像他父亲那时一样,已经有了“替罪羊”。
  周词牙关咬紧几分,默然不语。
  陈秉元瞟他一眼,淡淡说道:“我过去也同你一样,就任后便满是雄心抱负,渴望大展宏图,可为官之道并非像书院里天道酬勤那一套,而是在个巧劲,恰好的时候做恰好的事。”他笑笑,又说,“现在这番话可不是夔州府知州同你说的,而是以过来人的身份提点你,你应该看得出,我一向器重你,多为自己的将来打算吧。”
  “我已上报京城,修书涪陵县衙。”周词语气刚正,生硬地朝他行了一礼,直截了当地言明先斩后奏一事,“我今日便启程前察看。”
  不大的公廨内顷刻静了半晌,陈秉元撑着椅把缓缓起身,一片阴影逐渐投向周词,最后停在他眼前。一声笑声过后,陈秉元轻拍他的肩说道:“也好,昭言行事果决,你先去,我稍作准备也动身前往,你叮嘱那谭子琛时刻派人驻守,防患于未然。”
  “是……”
  周词一揖,推门而出,走到公廨外的空地上,雨依旧连绵不停,他不禁抬头,望向阴云遮蔽、灰暗无垠的天色,胸膛闷窒,说不出的郁结。
  在方才极短的沉默里,他明显感受到了陈秉元的不悦,他确实有些冲动了,但照以往的记录来看现下已迫在眉睫,而陈秉元有的只是无动于衷。
  周词回到官舍简单收拾了两三件衣物,另把阿七也一同带去。
  来不及等州府备车,周词要了两匹快马,带几名得力之人直奔涪陵。
  中间有几个乃是傅良原本的亲信,周词不忍其亲眷被连累,于是在傅家十数口人流放出城之际,悄悄安排他们偷放走了。而这几人自然也怕因傅良东窗事发被陈秉元一并清算,惶恐之下只能听命于周词,便决心通判说什么就是什么。
  雨茫茫无尽坠落大地,阿七坐在一人后头,半侧着身朝前张望,细雨如纱,人影朦胧。
  他大声喊道:“少爷你慢点,前面路滑不好走!”
  “无妨。”
  周词没有勒马,没有回头,淋湿的发带随风雨飘摆,山高路远,仿若当年。
  他遥望天际,满目江河万里、苍生百姓,他时常在想自己究竟是仁慈还是懦弱,当初的梁闻景,如今的陈秉元,他怕伤及无辜总想着用万全之策去解决,于是一忍再忍。
  父亲当初是否也是如此,念及无数无端牵连之人,才会捏着那些罪状迟迟没有公之于朝堂,最后才使自己身陷囹圄。
  雨滴砸向山河,也像砸在他心底,七零八落,难涤凄怆。
  他双眉一横抹了把雨水,旦听马蹄扬踏,一路疾驰。
  连续数日,周词都在官道和驿站间辗转,直至进了涪陵。县城中阴云密布,路上覆着一层积水,街巷偶有人撑伞而过,伞下却个个面有愁容,步履沉重。
  此情此景,他甚至来不及修整便去往县衙寻涪陵县丞谭子琛。
  进门后,方一亮明身份,门口值守的就说县丞不在。
  周词二话不说,跨过门槛直接跑了进去,县丞日常办事之处果然空空如也,整个县衙冷清得几乎没什么人。
  他有些恼怒,转了一圈招手叫了个皂隶过来,疾声厉色地问道:“谭子琛何在?!”
  “他、他应是去了……”
  “谁找我。”
  听见声音,皂隶立刻扭头恭敬道了声“县丞大人。”
  应声走来那人正是谭子琛,他身形清瘦,略有疲态,神情冷漠而紧绷,约摸四十岁年纪,两鬓已有了几缕银丝。
  谭子琛脚下穿的鞋子正淌着水,衣服也湿了大半,他一边俯身拧着下摆一边说:“你是府衙的通判吧。”
  “不错,是我。”
  “那请自便吧,有什么想问的尽管去问主簿,他还在里头,我就不奉陪了。”
  谭子琛抓起桌上的一块抹布在鞋面上按了两下,随后头也不回地去了别处,连正眼都没瞧过周词,彻底把他晾在了一边。
  周词也是半身的雨水,气氛顿时僵滞不已,皂隶连忙讪讪地打起圆场:“通判大人息怒,我们县丞就是这脾气,但绝对是个好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