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好,这就来。”
  黄家后院的院门边儿上有一棵沙果树,结的果子个个有半个鸡蛋大小,红艳艳坠在枝头。
  黄齐氏吩咐秦锋:“一会儿摘些果子带回去,这果子糖心儿的,好吃。”
  “我看这果树又粗又高,有不少年头了吧。”
  “四十多年了,他爹年轻时候栽的。”
  “哦”
  又提到了黄连声死去的老爹,秦锋识趣的闭了嘴。
  但黄齐氏显然并不想跳开这个话题,相较于柳柏,她更想和秦锋聊聊。
  “你喜欢柏哥儿?”
  “当然。”
  “你为什么喜欢他?他哪一点和旁人不同。”
  “哪里都不同,他就是他,这世上只有一个他。”
  “你能喜欢他多久?”
  “他只要站在那儿,我就喜欢他,一直喜欢。”
  黄齐氏显然不信的样子,但出口的话却说:“我希望你们走得长远。”
  柳柏捏面点的手艺已经算得上娴熟,他比黄齐氏给他约定的时间提前两刻做完。
  黄齐氏大手一挥:“这不用守着,你们两个爱干嘛干嘛去吧。”
  因着这,两人连日来难得在白天有了想处的空闲。有了空闲,柳柏就想和秦锋一起找姜鱼聊聊。
  姜鱼这些日子很刻苦,天不亮就在前院儿门口守着,天黑了,他一个小哥儿才自己回家。
  黄连声和学生在主屋里上课,他就放个蒲团在地上,跪坐在门边的房檐下,拿着一团纸很认真的记。
  柳柏和秦锋过去的时候,正好是课间休息,姜鱼捧着一页纸念念有词,看样子是在背什么东西。
  “鱼哥儿,这是家里的枣子,你拿些回去吃。”柳柏招呼姜鱼一声,将一兜红枣塞进姜鱼怀里。
  “呀,你来了,正好,你托我打听的事儿有眉目了。”
  “是吗?”柳柏看了一下周围,人多眼杂的,他正想说找个安静的地方。
  姜鱼似乎是看出了他的想法,摆摆手道:“没事儿,这也能说,你让我打听那人确实是我们那儿管事,手底下......差不多有七八个人吧。”
  听到这,柳柏放了点儿心:“那他以前可有什么亲事?”
  “没有,除了你说的竹哥,没听说这人先前还同别的姑娘哥儿有什么牵扯。不过......”
  不过什么?”
  “我没打听出他爹是谁,说也奇怪,我爹我娘也不愿多说他爹的事情,他娘就更不清楚了。”
  “他们不在小麦庄住吗?”
  “不在,应是在大麦乡吧。”
  “哦,那这样看,和竹哥说的出入不大。”
  “多谢。”
  “往后还要再麻烦你帮我接着留意他的消息。”
  “同我见外,客气了不是?”
  打听出钱旺的事,柳柏心里算是放下了一块石头。
  秦锋却提醒他:“如果钱旺和陶竹家里条件相差太大,也不见得是件好事。”
  “我后头再和竹哥聊聊,多问问。”
  *
  日升日落,又是一天。柳柏做好了卤味,下午去黄齐氏家时带了过去。
  恰巧赵明远也在,以每斤八十文的价格买下了三斤,柳柏又多送了他一段血肠,当然黄连声也没落下。
  黄连声不收,柳柏便道:“夫子不是给了我一只老鸭?正好今晚回去炖了做汤,汤送不过来,这卤味您总要收下,就当个补偿。”
  “害,太客气了。”
  说到这,黄连声又提起先前应允的银子之事,招呼着妻子黄陈氏去屋里拿给柳柏。
  不等柳柏拒绝,秦锋直接道:“夫子和黄婆婆看得起我们,我们也得知道感恩。既是黄婆婆教了柏哥儿面点手艺,那以后黄婆婆就是柏哥儿和我秦锋的师父,得用师父的孝道对着,自没有这般客气这般生分的理儿。”
  一番话黄连声很受用:“这不是谢银,是我和娘亲赞助你们做面食生意的。”
  “你们若是能把娘亲的手艺发扬光大,就是帮了我们最大的忙。”
  “既承了手艺,就不会在我手中断下去,我一定照婆婆说的好好做。”柳柏说完,黄陈氏从屋里拿了银子出来。
  柳柏拦住她的动作:“嫂嫂,真的不可。”
  “黄大哥,我叫你一声大哥,如果你信我这个弟弟,就让嫂子把钱收回去。”
  “你放心,我能给柏哥儿凑到做面食生意的银子。”
  “既是如此,我便不强求,有什么困难随时找我。”
  柳柏和秦锋应下,心里都觉着暖乎。
  说实话,谁家里都不容易。关系再好金钱关系上也计较,像黄连声这样真诚大方的不多见。
  两人从黄家赶回去,柳柏就收拾着炖鸭子。
  鸭子其实好收拾,黄连声说家里人不会做就是给他递个台阶,让他拿鸭子的理由更顺当。
  鸭子已经处理干净,接着就是改刀切块。
  从咸菜坛子里盛几块酸萝卜,清水冲洗后切成片,再把老姜拍烂,留着一会儿用。
  将鸭块倒入热锅中翻炒,不用另外放油,等水汽收住即可。
  水烧开后倒入炒好的鸭块、萝卜,加入备好的老姜、花椒。最后把鸭块连同汤水煮上一个时辰,香味就散出来了。
  鸭汤一盛出来,秦小满和秦锋就没忍住尝了一口,一口停不住,直接一碗下肚了。柳柏也试了试味道,柴火慢慢炖出来的老鸭汤澄清香醇,滋味鲜美,老鸭皮糯肉耙,鸭脂黄亮,萝卜酸香爽口,有一种特别的滋味。这一口汤下肚,先是唇齿生香,然后一路从胃里暖到心尖。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