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冲喜之后> 第246章

第246章

  殿试的前三甲共三人,分别是状元,探花,榜眼
  二甲三十人,赐进士出身。
  余下的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殿试前一天,他们这些进士被招入宫学规矩,第二天一大早起床入宫,诸位贡生先在一个侧殿中等候。
  中间有宫人送来的早饭,顾文承只是随大流吃了两个饼,并没有动汤,这是怕喝多了水会上厕所。
  吃过早饭后,有宫人宣他们,顾文承排在人群里,跟着队伍往前走,穿个长长的走廊,又穿过两个小红门,一直走一个大广场,广场上摆着桌子,做前方高高的台阶上放着一个威严又尊贵的椅子。
  宫人引导他入坐,很快一个身穿明黄色龙袍,大约三十多岁,面上留须的男子坐在龙椅上。
  顾文承跟着下跪,跟着众人高呼“陛下万岁”。
  “平身吧。”
  嘉隆帝看着下面的考生,没有多说什么,身后的太监一甩拂尘,直接宣布开考。
  顾文承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等待侍者发放考卷。
  等他看见考试的第一道题目时,微微一愣。
  这道考题只有一句话,但是考题的最后一句却是“王朝之命短矣。”
  顾文承大概翻译了一下这道题目,题目的大概意思就是,为什么古代王朝的寿命很少超过300年?
  顾文承相信,不仅自己看见题目有些懵,在场的众人都挺懵的。
  这题肯定是皇上亲自出的,因为其他人可没这个胆子。
  顾文承立马想到自己这些年特意搜集到的官府邸报。
  嘉隆帝是个开拓进取的帝王,他为人大胆,自上任以来便开始积极做为,对内重用贤臣顺保民生,对外攘夷大败鞑靼,更是收复了前朝失地,设立伊利都护府。
  嘉隆帝这种帝王,能在殿试上能出这种考题,顾文承突然不觉得奇怪了。
  因此,在大部分都苦思冥想的阶段,顾文承开始提笔沾墨,写下了自己文章的开头。
  “士农工商,士不可不弘毅,农耕者有其田,工不可夺其志,使商止于市井,方是一朝长治久安之要义……”
  其实问起古代社会为什么会存在短暂,只要是现代读过书的人,都能说出来一到两点。
  一是土地兼并,百姓无活路,二就是贵族世家的利益捆绑。
  他绝对不能写第二条,如果写了那么在他还没有入官场,就已经得罪一大批人了。
  自己一没靠山,二没太大官职,被那些人轻松搞死都是分分钟的事,所以他只能写土地兼并的危害。
  先帝在位时期推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和养廉银制度。这些政策制度虽然当时被很好的推行了下去,但是不免触动了那些乡绅大地主阶级的利益。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那些大地主阶级的人就如同一条条百足虫,等嘉隆帝即位之后肯定会有人重新跳出来开始说事。
  但是嘉隆帝完美的继承了先帝遗志,那些政策在嘉隆帝上位的十年来一直坚决实行,同时嘉隆帝治国也是一把好手,甚至可以说嘉隆帝在某些方面要比先帝更为激进,这一点从前几年朝廷主动攻打草原,并赢得的几次胜仗中就能看出来。
  顾文承认真下笔,越写越顺,洋洋洒洒。
  …
  姜余今天在刘山长这边,他完全坐不下去,来回在一边转圈。
  “也不知道现在情况如何了?”
  旁边伺候的婆子看着姜余这么紧张的样子,笑着道:“小余何不也去正阳门那边一块和引泉他们等着?”
  姜余摇了摇头,“不行,我太紧张了,去那边我会更紧张的。”
  马老夫人伸手,姜余把自己的手递给她。
  马老夫人拿出帕子给姜余的手心擦汗,道:“瞧你这一手心的冷汗。”
  姜余深呼吸了一口气,明明知道文承哥最次也能得进士及第,到时候直接被朝廷分配官职,最次也能是一县的知县,可是他还是紧张。
  就在姜余不知道转了多少圈的时候,突然听见引泉的声音。
  “考上了,考上了。”
  姜余下意识看向门口的方向,引泉绕过院子门口的花墙,他脸上带着明显的喜色,连声音都是欢快的。
  “考上了,老爷被圣上钦点了探花郎,如今正要从正阳门出发,同状元和榜眼跨马游街呢。”
  姜余大脑先是一片空白,接着露出了大大的笑容。
  “太好了!”
  …
  今天大街上都是人,完全能赶得上过庙会时候了。
  街道两旁被士兵开了道,所以大家只能挤在街道两侧,姜余跟着刘山长和方老夫人进入了一个茶楼,站在茶楼二楼的窗户边上,能清楚的看见下面的景色,而且这条街只要是有二楼的店家,二楼上站的全部都是人。
  刘山长叫了杯茶,十分淡定的坐在哪里。
  方老夫人看着姜余,“很热闹吧?”
  姜余点头,“嗯,我没想到今天竟然会有这么多人。”
  方老夫人道:“每隔三年才会有这么一次热闹,大家都想来看看今年陛下钦点的三甲到底是何种模样。”
  很快姜余就听到远处传来吹吹打打的声音,然后远处传来人群的惊呼声。
  队伍越走越近,姜余看见了骑在高头大马上的顾文承,他插花披红,看上去格外意气风发。
  两边街道上的人开始往状元,探花和榜眼身上投掷花枝、香囊和手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