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工部秘考不像春闱固定三年一届,曾经接连三年每年举办,也曾中断五年不设招考。
萧约问皇帝开考的准则是什么,皇帝却把草帽帽檐一压,闭眼小憩起来:“朕养病不理朝政,监国者自明自断就是。”
萧约:“……”
一点提示也不给啊。
老爷子强势的时候足够霸道,当起甩手掌柜来也实在是丢得干净。
此次考试的地点是萧约自己猜出来的,时间是三日之后,但具体考多久,考生有哪些,考试是什么形式……都不清楚。
唯一明确的是,最终录取人选由萧约敲定。
哪有这样稀里糊涂当考官的?哪里是考别人,简直是萧约自己裸考。
萧约在行宫又住了两日,除了陪皇帝钓鱼和批阅奏折再没别的事。行宫位于京郊,背山环湖风水极佳,适合疗愈修养,萧约却无心享受,不断揣测考试到底会考些什么——
工部掌管建筑营造,京城乃至全国的土木水利也在管辖范围之内。既然是如此重要的考试,选拔人才必有大用,应当是利国利民之举,萧约竭力思索,国内是否哪处河流改道需要治理,抑或何处筹划兴修道桥……都没有。
国内平稳无事,海晏河清,百姓安居乐业。
正在萧约怀疑皇帝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是不是压根没有所谓秘考之事时,工部官员领人来到行宫。
萧约看着所谓的十名考生,高矮胖瘦都有,有壮硕如牛的,也有瘦如蒲柳的。年龄跨度也是极大,上至六旬老者,下至十岁左右的孩童……像是随机从街上直接拉了十个人过来。他实在难以想象,这些人同场能考什么试。
负责此试的是工部侍郎吉贻。
吉贻字羽光,他是进士出身,名次不高,但仕途还算顺畅。十年前考中便被分派到工部,先后在水部司、虞衡司任职,如今以三十岁的年纪位列侍郎,称得上年轻有为。
但萧约还是不明白,既然皇帝如此看重这场考试,为何不让工部最高长官主事,而是交给侍郎。
行宫占地辽阔,考场设在室外,山脚湖边,萧约坐于凉亭之中,隔着一扇屏风,吉贻向其禀报:“殿下,按照惯例,奇技司择选是十中取一。殿下方才已经见过各位考生,是否还有吩咐示下?是否可以开考?”
“奇技司?”萧约纳罕,“工部还设此衙门?难怪是秘考,连相关的部门都不在明面上……吉大人,今日考试,你要多多费心,毕竟我虽然得陛下错爱监考,却至今不知考试题目,不如你经验丰富。”
“原来如此,那么臣就再宣布一次考试规则。”吉贻对萧约再度行礼,然后转身面向众位考生,“本场考试题目是‘善假于物而行千里’,通俗讲来,就是请各位尽显才智制造器械以便出行,所需用具供应不限,考试时间以今日日落为止。膳房正烹煮鲜汤,且看谁能独占鳌头。”
考试规则相当简短,可以说是约等于没有规则,只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拿出真本事,造出好东西来就行。
吉贻讲完规则,众人皆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萧约庄重宣布考试正式开始,心里却想,不就是改良车船么,至于弄得这么神秘?如果只是需要能工巧匠,为何不能公开招募?
萧约撤了屏风将吉贻请进凉亭,赐座又亲手斟茶:“听起来,这些考生是早已知道题目的,在此之前定然还有遴选,也是吉大人一手负责?”
“多谢殿下赏茗。”吉贻双手接过茶来,“奇技司直接隶属于陛下,连尚书大人也绕过了,平日里一应庶务由臣全权负责。近十年间,都是臣负责在民间暗访能者,筛过两轮挑出十名佼佼者再汇集到京城应考。制造产出不止是手工劳作,更需要精心构思,所以提早就给应考者传达了题目,让其早做准备,今日算是复现,但又有时辰限制,能见真章。”
吉贻其人,神色沉静语气平缓,垂着眼睛,目光便会定在一处,显得有些呆滞。萧约提问他就回答,句句都有回应,但也仅限于回答问题,言语间没有丝毫的自矜夸耀之意。
“奇技司如今有多少人手?”萧约问。
吉贻答:“加上臣,总共五人。若是今日殿下觉得有可取之才,就是六人了。”
“这么少?”萧约微讶,“我看记档,不止举行过五次考试。”
“回殿下,不是每次考试都能筛出合适的人选。”吉贻道,“陛下的意思是宁缺毋滥。因为奇技司隐秘,人少也便于管理。真有才干,一人便可胜过千万人。”
萧约:“也有道理……可是,这奇技司到底奇在何处?我国制造马车的工艺已经十分成熟,也不缺精壮马匹。水路方面,现有船只运载人货也都够用了。”
吉贻淡淡一笑:“殿下稍后看过各位考生的答卷就明白了。”
哪有什么答卷啊,这些人里会写字的恐怕都没有两个。
萧约目光投出凉亭,这场考试,实在是他有生以来所见之最古怪者——
没有固定的考室,也没有桌案笔墨,一宣布开考,考生们就四面分散了,有人上山,有人下湖。题目是造物以利出行,出行可选陆路、水路,在现有的车船样式上进行改良是最容易想到的,精进的方向不过是提速和保稳,然而……
萧约目光投向不远处,半山腰上有考生在拼装巨型木鸢。
是了,出行除了水陆,还有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