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孙云儿自己也明白这道理,趁着众人脚步还未迈出去,和声道:“皇后娘娘这里,尽可交给妾来服侍。”这一句欲盖弥彰的话,说得仿佛是留下来照顾皇后,不过是全一全众人的脸面罢了。
  说完这话,孙云儿便在心里苦笑。从前的她,何曾是这样瞻前顾后的性子了。
  可是,她如今变得畏畏缩缩,也不是全无理由。
  容妃、罗家姐妹等着捉她的把柄,惠妃如今也将她看作仇敌,恨不得一口咬死才高兴,还有才进宫的新人们,都等着看她这位风光无限的宸妃娘娘有什么本事,这一切的一切,由不得她不谨言慎行。
  皇帝平日宠爱她,她因这份宠爱受益良多,此刻皇帝心中有事,要她排忧解难,她自然不能推诿,该作一个好的倾听者。
  于是,孙云儿轻提裙角,缓步走到御座面前半臂的距离,静静站住,等着听皇帝吩咐。
  皇帝挥退了宫人,一手撑着额角,不住揉捏自己的太阳穴,良久不曾说话。
  皇后的宫室里,遍垂杏黄帐幕,平日看着柔和典雅,这时却显得焦灼刺目。高大的九凤烛台上,烛光左右摇晃,好似孙云儿此时忐忑不安的心。
  皇帝在她面前,从来不会故作深沉,像今天这样相对无言,是从没有过的,她有些猜不透皇帝的意思。
  幸好,皇帝并没有作弄人的习惯,沉默许久,还是开口了:“云儿,朕今天,心里乱得很。”
  孙云儿听不懂皇帝这话,皇后诞下嫡子,这不是皇帝一向期盼的事吗,这位九五之尊何以说心中烦乱?
  “朕没有做过太子,深以为憾,更可恶的是,直到如今,还有十一弟那一党的余孽出来拿这事聒噪,所以朕的儿子,一定要以堂堂正正的储君身份继位,这样才不至于招来流言祸患。可是,皇后她……不是个合格的皇后。”
  孙云儿隐约明白这话的意思,却不敢深想。
  兔死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负心薄幸,种种恶语,皆可用来揣度皇帝当下内心的谋划。
  皇帝的意思,约莫是要叫皇后母子分离,更甚者,要废后另立。
  孙云儿忍不住急道:“皇上!”她到底没傻到底,还是换了副口气,和缓劝说:“从前,皇后娘娘是因为身子不适,所以长年累月把宫务交在张贵妃手上,如今诞育五皇子,慢慢将养身体,总能养好,到那时,再……”
  “不必了,不必了。”皇帝摇头,动作缓慢却坚决,“皇后身子本就羸弱,如今产后血崩,能不能恢复元气还尚未可知,不必等了。”
  正殿中并无宫人,所以皇帝这话,说得毫无顾忌。
  不过,孙云儿觉得,哪怕是殿中有人,皇帝也用不着顾忌,他毕竟是这天下之主,是九五之尊,向来只有旁人逢迎、奉承他的,哪有他去周全别人的?
  可是,孙云儿就是觉得心里发凉。
  皇后在内室挣命产子,她万万想不到,外头与她结发相盟的丈夫,正在舍弃她。
  在潜邸时,这男人为了一张龙椅,舍出了嫡子的性命,到如今,皇后如他所愿又一次诞下嫡子,却还是没能盼来自己的完满结局。
  孙云儿一时无话,屏息凝神,这才嗅到,皇后殿中爱点的松竹香,已经被接生嬷嬷带出的血腥气冲淡得闻不见了。
  正殿里静默无声,然而内室皇后轻轻的呻/吟声时不时传出,还有接生嬷嬷焦急而耐心的劝慰:“娘娘忍着些疼,等胞衣娩出来,就好了。”
  孙云儿入宫以来也并非老好人做派,此时还是忍不住替皇后可怜:“皇上,依臣妾看,皇后娘娘她……”
  “你是不是以为,朕会废了皇后,甚至杀了她?”皇帝的言语中,莫名涌出许多焦躁,“难道朕在你眼里,就是这么一个残忍的暴君?”
  孙云儿自入宫还未受过皇帝的重话,这时不由得战栗,然而因着皇帝的话,也松了一口气:这男人到底不算太负心薄幸,还是肯顾念发妻的。
  实在不是孙云儿菩萨心肠,而是她看得懂人心。
  后宫里其余人加起来,也不如帝后二人的恩义,皇帝此时如何待皇后,明日也会如何待旁人。
  孙云儿看的是自个儿的来日。
  譬如,母亲孙太太才嫁入孙家时,见丈夫常帮着自己训斥婆母,心中窃喜,及至后来,发现丈夫待自己比待婆母更加冷淡,才明白了这道理,倘若一个男人待他的至亲冷淡,那么旁人更不必企盼他的厚待了。
  孙云儿此时把心放回肚子,小半是为了皇后,大半是为了自己。
  谁知,心还没落到地上,又听见皇帝道:“皇后身子不好,便去慈恩寺静养,是为五皇子积善积福,更是为国运祈福,这样便也算保住了皇后的尊荣富贵。”
  孙云儿的视线,一直盯着地毯上繁复的宝相花图样,听了这话,猛地抬了起来,不受控制地落在了皇帝脸上。
  皇帝面上有淡淡的惋惜,然而更多的,是对自己决定的满意,见孙云儿看过来,还问一句:“云儿觉得这法子如何?”
  这男人,似乎对他的“两全之法”颇为得意,然而孙云儿只觉得不可思议。
  皇后诞下嫡子,明明是天大的功劳,这男人轻松一句“静养”,便把皇后推进了慈恩寺,还为着这法子洋洋得意,这不是冷酷无情,又是什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