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皇帝一颗心,早已是钢锻铁打,然而这时候好像被投入滚烫的灶膛中,猛地烘了起来。
  倘若不是在这里举步维艰,她怎么可能行事如此委婉,打发一个不听话的宫女,还要借了旁人的手。
  方才有一瞬,他几乎以为那个宫女是受令来邀宠,可是冷静下来便知道,他不该疑她的。
  皇帝明明没有喝醉,却还是忍不住说起了平日里不该说的心里话:“云儿要打发一个宫女出去,跟朕直说就是,不必这样委婉。”
  孙云儿心中,一下子静了,窗缝里还是微微透风,可是孙云儿却觉得身上暖了起来。
  她昂起头,大胆地看着皇帝的眼睛,认真应下,“是,妾记住了。”
  皇帝的意思,她隐约明白。
  他要她以诚心相待,他也愿意以恩宠相报。
  虽说后宫还有皇后和张贵妃打着擂台,这星点宠爱,于孙云儿来说,已经足够了。
  孙云儿眼眶有些发酸,望一望桌上的菜式,往铜锅子里拣了一只金黄的蛋饺,搁在皇帝碟子里:“八郎请再用些。”
  皇帝夹起那只蛋饺,慢条斯理吃下肚,轻声问:“你可知道,这些日子宫里宫外,发生什么事了?”
  倘若没有“宫外”这两个字,孙云儿便要开口相问了,然而扯上朝局,她明白自己资质有限,便老老实实摇头:“妾不知道。”
  见皇帝似是要说,她连忙又补一句:“后宫不宜干政,妾明白的。”
  皇帝面上,浮起一个浅浅的苦笑来,还未来得及说什么,孙云儿又开口了。
  “妾家中有位七姐,性子最是怯懦柔软的,常常受其他姐妹欺负,她姨娘总是担心她吃亏,便时时问她与姐妹们可有口角争端,这位七姐呢,也是妙人,对姨娘告状时只以甲乙丙丁代称姐妹,她姨娘往我娘面前哭诉时,也有意语焉不详,这样一来,七姐便不至于为此受责难了。”
  皇帝心下无数烦恼,也不由得莞尔:“你这大胆的丫头,要我学你七姐,作胆小鬼么?”
  “不敢,不敢,不过是妾愚笨,听不懂朝中大事,只好劳烦皇上说得简单些了。”
  皇帝实在是一肚子话没处说,低头稍一沉吟,又捏了酒杯,将心事娓娓道来。
  事情与孙云儿所猜的,也差不太多。
  皇后重掌宫务,与张贵妃打得有来有回,下头人两边不敢得罪,事事都掂量着办,就连太后千秋节的请柬,也耽误了两天才往外送。
  “原本呢,这家的家主是看重元配正室的,从前事事替她考虑周到,偏生这正室沉溺于往事不肯自拔,这家主不过是偶尔偏重了一次妾室,正室立刻抖擞起威风来,还耽误了正事,真叫人寒心。”
  这话,孙云儿听得懂,也能体会。
  从前,眼瞧着张贵妃恩宠万分,皇后不发一言;张贵妃行事不能面面俱到,皇后也不出来补救周全,偏生这次皇帝打算提拔张贵妃了,皇后立刻跳出来抖威风,这番动作,落在有心人眼里,自然是有特别的意思。
  什么意思?皇后不在意皇帝的情意,也不在意宫中的规矩,只在意自己的威风和权柄。
  哪怕皇后心里不是这个意思,行事做派,也显出这个意思了,皇帝怎么会高兴。
  见皇帝兴致败坏,孙云儿先温声哄一句,“妾能明白这家主的感受。”
  皇帝面上,立刻和煦一些,孙云儿这才温声道出下头的话,“可是妾想着,凡事不怕当面对质,家主若是有什么话,不妨当面和这位夫人说清楚,免得生了误会,到时候耽搁了家里的正事,反而不好。”
  皇帝长长叹口气,轻轻揽住孙云儿的肩膀,“满宫里,就属云儿说话最中听,性子也最宽和。”
  孙云儿微微一笑,起身替皇帝舀一碗汤,缠枝的瓷勺子才点破那平静的汤,便听得皇帝说一句,“云儿是这么副宽和性子,朕的话也好出口了,冯美人有孕,皇后叫人来回禀,想要挪她回荟芳宫。”
  热汤轻轻一晃,孙云儿立刻稳住瓷勺,不动不摇地盛好八分满的一碗汤。
  皇帝见她面色沉静,眼中赞许之色更浓一些,又和声道,“那个冯美人不修口德,得罪过云儿,我想着,先来听听你的意思。”
  第30章 实心分忧
  自从皇帝的宠爱在东六宫传开,宣明宫东侧殿便被各人送的东西填塞得满满的。
  江静薇自不必说,除开衣料、诗画,还毫不避讳地做了糕点送给孙云儿。
  在后宫中为防着下毒,没人敢给人送吃食,只江静薇心地坦诚,与孙云儿毫无嫌隙,隔几日就大大方方拎着点心来。
  容贵嫔赏了几卷画轴,以青瓷大缸整齐装着,静静伫立在墙角,大小罗美人送了上好的丝线,也用木架子理了,千丝万缕地靠在窗下。
  高几上是惠贵嫔赏的秋海棠盆栽,矮脚凳上搁着和嫔赏的一块暖脚锦垫,茶几上是丽嫔赏的琉璃茶盏。
  那只晶莹剔透的琉璃茶盏分外名贵,孙云儿起先以为是丽嫔受宠手上大方,加上为人客气,这时却忽然回过神来,是为了描补冯美人对自己的失礼。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