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这其实也是一些老臣的心思。
他们大半生都在颠沛流离、兵荒马乱中度过,朝廷如走马观花般更替, 入仕一场早已做了不知几朝臣子。
如大桓这般三十年之内只换过一次皇帝的王朝,已经是百年来绝无仅有了。
眼见大桓安定下来,有天下太平、蒸蒸日上的景象,他们实在不想折腾了,只想这么安稳地活到老死。
裴云起当即呵斥:“糊涂!桓蜀不两立,王业不偏安!两国之争本就是你死我活,今日如不趁蜀国未壮大将其扑灭,难不成待他有一日突破剑门关直取长安进逼云京再动手?”
与那帮想要安逸的老臣不同,以裴云起为主的一帮老臣,一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看到四海归一,到老能做盛世统一王朝之臣子。
他们虽也做过不知几姓家臣,但自始至终都在追寻明主,想要效忠一统天下之明君。
对他们来说,为四海归一,可将生死置之度外。
两边都是老臣,口才都极为了得,段曦宁不多插嘴,由着他们各抒己见。
她虽心中一直有统一之志,却从不轻易偏向任何一方,明白此乃国之大事,绝非街头地痞干架只用热血上头那般简单,但凡有差错,摔碎的会是整个大桓。
主和派但凡言之有理,她也会多想想他们指出的困难该如何解决。
瞧着看他们吵得差不多了,才哼哼唧唧装体力不支让他们散了。
此事在朝堂上争论已久,一时半会儿是吵不出结果来的,段曦宁只是想添把火,并不打算立时三刻就如何。
等这帮家伙一走,原本还病恹恹倚着扶手的段曦宁当即坐了起来:“素筠,素筠,快,快给我弄些吃食来,饿死了!”
以她的饭量,饿一顿就眼冒金星六神无主了,素筠居然让她饿两顿!
岂有此理!
“陛下莫急。”素筠忙按住她,安抚道,“几位大人刚走就传膳,岂不是立刻就要露馅儿?好歹多装一会儿。”
段曦宁不满,委屈控诉:“我要饿死了!”
素筠同她说起一件颇为重要的事:“陛下,您回京前一旬,顾安之将军一家回京了,您可要召见?”
“顾安之回来了?”段曦宁眸中有几分诧异,亦有一丝惊喜,“这么久了,他丁忧总算丁到头了。”
自她登基始,顾安之的岳母和发妻相继过世,或许是至亲至爱情深义重,亦或许是担心功高震主被她猜忌,顾安之坚持要带全家回并州老家守丧。
段曦宁挽留几句不成便随他去了。
还以为他真的打算回老家种一辈子地,没想到他还愿意回来。
两人正说着,便有内侍来报,说是顾安之求见。
段曦宁当即命人宣他进来。
“臣顾安之,参见陛下!”
几年不见,顾安之依旧英武,反倒比他当年离京更有精气神了,声音都比当初洪亮许多。
他年轻时本是一介书生,因愤慨世道不平,怒而投笔从戎。即使戎马多年,身上儒雅之气未改,依旧风度翩翩。
段曦宁一改方才饿死鬼的模样,端坐上首,叫人给他赐座,寒暄道:“将军久未归京,风采不减当年啊!”
顾安之受宠若惊,忙拱手谦逊道:“老臣何德何能,陛下谬赞。”
段曦宁笑得温和:“爱卿与父皇几十年手足情深,又为我大桓江山立下汗马功劳,一句称赞有何当不得?”
到底也是看着陛下长大的,顾安之听闻她遇刺重伤,赶紧关切询问:“臣听闻陛下抱恙,不知可有大碍?”
当年攻打凉州时,他是见过陛下的本事的,普天之下竟还有能伤到陛下的人,实在匪夷所思。
“咳咳咳!”想起自己应该是个病人,段曦宁连忙咳了几声,叹道,“性命倒是无忧,只是伤筋动骨的,怕是要养些时日了。将军回来得正是时候,辛苦将军为朕分忧。”
顾安之肃然:“陛下但有吩咐,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好!”段曦宁朗声应道,中气十足的一嗓子喊完,想起自己“病弱”,赶紧又压了压声调,道,“朕特地为将军重设太尉一职,兵部、军器监、云京十六卫,皆可听将军调遣,不知将军可能胜任?”
顾安之一愣,起身郑重朝她施礼:“臣,谢陛下倚重!”
来时在宫门口听政事堂那几个老臣又在议论伐蜀之事,程庆之竟在说陛下壮志已失,遇刺之后对蜀地多生胆怯。
他听了不免担忧,打算探探陛下口风。
如今看来,一切尽在不言中。
将军府,顾安之从宫中回来之后,正要往前厅中坐下歇歇喝杯茶,余光瞥见远处鬼鬼祟祟的身影,大喝一声:“站住!”
一剑眉星目的年轻公子身形僵住,扭头笑得满脸讨好:“爹!什么事儿啊?”
顾安之板着脸没好气地问:“又上哪儿鬼混了?”
“怎么能叫鬼混?”此人正是顾安之的幺子顾聿衡,平日里最喜欢与人赛马,听不得自己亲爹这么贬低,高声反驳道,“我那是为了挑选神骏,顺便再练练骑射,许久不练都生疏了。”
“少给老子狡辩!”顾安之斥道,“叫你去吏部点卯怎么不去?”
顾聿衡哼了一声,挤出满脸不屑高声道:“我才不要去给她卖命!”
所有丁忧官员,丁忧期满是需要去吏部点卯之后复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