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韦玄忠盯着舆图沉思片刻,猜测道:“那女娃娃若是真的亲自来了,应当会在河西、陇右、长安等地落脚。我撒出去的钉子都被拔了,难以预估现下她到底在哪儿。”
“河陇有重兵防范,不易下手,最好是在她回京路上。”他仔细思量一番,吩咐道,“让寒武门门主带人守在函谷关,这是最后的机会,不成功,便成仁。”
随从领命之后,欲言又止地看着他,似乎有话不知从何说起,被斜乜一眼后才更为小心道:“将军,太子府詹事前来求见,您可要见见?”
蜀王昏庸,如今年事已高,愈发只知享乐,每日醉生梦死,由着太子折腾。
偏偏蜀国太子眼高手低得很,明明是庸碌之辈,偏偏觉着自己有经天纬地之才,将来定是千古一帝,弄得朝堂乌烟瘴气。
韦玄忠对这位志大才疏的储君的做派早有不满,有些不耐烦地吩咐道:“叫刘副将应付便是,老夫没空!”
随从觑着他的脸色,愈加小心问:“太子殿下乃是一国储君,您总这么拂他面子,是不是不太妥当?毕竟,如今的兵部和户部都是太子亲信,剑门关数万将士的粮草还指望他们。”
韦玄忠面色愈发绷得难看,吓得随从大气不敢出,屏气凝神待他下文。
屋内静默许久,才听他道:“叫他进来,看看这回又出什么幺蛾子。”
虞升卿府上的小院里,明亮的烛光旁,沈渊心不在焉地翻动着手中的书页,全副心神却都在注意着外面的动静,并未察觉到自己指尖在这页已停留了许久。
今日回来,他沐浴更衣之后已让府医看过,并无大碍。
与段景翊一起用罢晚饭后,他心绪不宁,一直心不在焉地坐在这里。
在完全陌生的房间内,他即便疲累,却无半点睡意。
一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的要么是她的一颦一笑,要么是那刺客直直撞上他的剑的情形,偶尔还有大伯父那有些古怪的神情,思绪繁杂,扰得他烦乱不已。
他翻阅的是一本一直随身带着的佛经,平时常翻阅,求个心安。
如今,佛经也无法平复他杂乱的思绪。
忽然,窗门处传来敲击之声,让他猛然回神。
起身打开窗门,映入眼帘的便是段曦宁带着笑意的眉眼:“怎么还不睡?认床啊?”
沈渊怔怔地看着月色下的她,好一会儿才意识到自己失神,忙回道:“不,不是。”
段曦宁询问:“大夫可来看过了?”
沈渊如实道:“看过了,并无大碍。”
“你磕的可是脑袋,马虎不得。”段曦宁叮嘱。
这么好用的脑瓜子,若是给她磕坏了就不好了。
“好。”沈渊应着,想起她还在外面站着,忙问,“夜里凉,陛下可要进来坐坐?”
“不了。”段曦宁摇摇头,“我明日还有事,得早些回去歇着,便不进去了。”
“我们还需在此停留几日,这几日不用你忙什么,跟着翊儿出去玩儿吧。”
听着她这好似哄孩子的语气,他正要说什么,心思却被她看穿。
只听她笑着道:“已经长大了的大人也是可以出去玩儿的,谁不想每天都开开心心的?”
“好。”他鬼使神差地点点头。
这一幕被不远处的虞升卿尽收眼底。
目送着她回去,沈渊正要关窗,察觉到有人盯着,视线搜寻了一圈,正对上虞升卿幽深的双眸。
他愣了一瞬,极为有礼地微微颔首,见对方并无任何反应,便缓缓将窗门关上。
“陛下,起床啦!”
翌日一早,段曦宁睡得正香,耳边就传来一道欢快的声音。
本打算睡个懒觉的她有些烦躁地翻了个身,不想搭理。
不料,对方却不依不饶,非要将她叫醒不可,竟俯身来捏她的脸。
正想将这烦人的爪子拍掉,她迷迷糊糊地才想起来这声音熟悉得很。
睁眼一瞧,一张五官深邃、颇为英气的脸映入眼帘,那脸上的笑容比夏日的阳光还要灿烂。
愣了一下,她惊喜地起身道:“阿昭?你怎么来了?”
来人是一名英姿飒爽、身形高挑的女子,正是定西关守将拓跋昭。
她性子豪爽,大大咧咧地坐在榻边道:“你不是让虞升卿召陇右诸将前来议事嘛,看我多积极,这么早就过来了。”
从参军头一天起,拓跋昭就干什么都积极,点卯永远头一个到,吃饭都是第一个端碗,打仗时永远身先士卒。
有时段曦宁都怀疑,阎王叫她三更死,她是不是打算二更就过去,就为了能拔个头筹,让上峰对她刮目相看。
段曦宁起身按了按额角,起身无奈道:“你来得也太早了。”
拓拔昭亲昵地笑着,语气中带着几分撒娇:“好久不见我想你了嘛!走,喝酒去?”
“不行。”段曦宁立即拒绝,“还有正事呢,等说完正事,咱们再不醉不归!”
“好吧。
拓跋昭也不强求,坐在一旁看她洗漱更衣,忍不住问,“陛下,这回是要打仗了吗?”
“急什么?”段曦宁理了理自己的衣襟,收拾齐整,让人将早饭摆好,“有你打的时候,先一起用朝食。”
拓跋昭跟着她出来外厅,坐在她旁边道:“陛下说话算话,这战功我是一定要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