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薛烨派人来报,沈芷衣和苏尚仪被太后诳到宁安宫抄经书。沈芷衣得知真相,正在大闹宁安宫。
  苏尚仪则赶紧去了鸣凤宫找人,沈琅让张遮速去鸣凤宫帮苏尚仪审那些宫人。
  沈琅调遣了一队宫中侍卫和心腹太监宫女给谢危去寻人。
  姜伯游激动地要找言官参奏此事。谢危拦下他,先找到人再说。
  等张遮审出沈玠和姜雪蕙在的地点,谢危同姜雪宁先赶来水榭,这才找到沈玠和方妙。
  谢危猜出姜雪蕙去了奉宸殿,同姜雪宁又赶往那里。
  奉宸殿里头空无一人。今日因太后邀去御花园,后面的课都停了。伴读们逛完花园都回仰止斋休息了。
  谢危看姜雪蕙常坐的桌子,那里的古琴已经不见了。
  他心下稍安,可到底没见着人。他招来常在奉宸殿侍候的小太监询问。
  这小太监向来机灵,道:“回少师大人的话,没见到姜女史,崔修撰正待在偏殿。
  我方才送了热水布巾和炉子进去,就放在东南屋门口。”
  谢危明白了,他叮嘱小太监不得泄露此事。同姜雪宁走进去偏殿。
  在东南屋那有扇半掩的窗户,他们走近听到两人交谈的声音,听见姜雪蕙声音如常,才终于放下心来。
  姜雪宁透过窗户望去,见姜雪蕙坐在靠另一面紧闭的窗边的软榻上。
  她换了套衣袍,用长布巾擦拭着头发,脚边放着一个铜盆盛着烧着的炭。
  崔来仪在不远处的八仙桌上坐着,背对着姜雪蕙。
  他们不知聊到什么,崔来仪转过身,几步上前,“咚“的一声坐到塌下的脚凳上,仰望着姜雪蕙。
  姜雪蕙声音冷清:“表哥,我担不起你这大礼。”
  崔来仪哀声道:“我愿常拜在表妹的石榴裙下。请表妹不要拒我于千里之外。”
  谢危皱眉,想进去打断他们的交谈。姜雪宁却伸手拦住他,谢危一怔,到底没再前进。
  姜雪蕙不理他,将布巾放下,摸摸头发已经干透了。
  她对着小几上放的铜镜扎起发髻,等她将最后一根钗子插入发间。
  她慢慢起身,又跪坐在崔来仪面前,慎重道:“表哥,我父亲已经定好人选,请不要在浪费时间在我身上了。”
  崔来仪伤心地问:“为什么?表妹为何连一点机会都不给我。是我母亲当初伤表妹太深了吗?她已经知错了。”
  姜雪蕙声音不急不躁,沉稳轻柔,她先同崔来仪提起一事情。
  “我母亲治家甚严,仆妇婢女若敢乱嚼舌头,非议主家,会被逐出家门。
  表哥,为何我的身世会泄露给正巧来做客的姨母?”
  崔来仪立即醒悟,他诧异道:“表妹,是你做的。”
  崔来仪万万没想到真相竟然是如此。待他冷静下来。
  不由问道:“为什么?你若讨厌我,为什么又用那样的眼神看着我。”
  谢危心里一痛,崔来仪居然也看出来了。
  一直以来,他忌惮崔来仪,比张遮更甚。每次这人出现,姜雪蕙的情绪会有些变化。
  每次崔来仪离开,她总是会用他看不懂的眼神望着崔来仪。他看出来她分明有几分在意崔来仪,却不肯与之来往。
  崔来仪同张遮相比,多了个出身世家的优势。他父母双全,在翰林院表现出众,品行不错,本人亦洁身自好。
  若非姜家因前事与他家生怨,怕是姜雪蕙就会定给他家了。
  如今姜雪蕙亲口承认是她自已搅和了这门亲事,让在场的人无一不错愕。
  第25章 春风不相识
  姜雪蕙没回答他,又说起另一件事。
  “母亲与姨母感情极好。在我年幼时,便常同我说起崔家的表哥聪敏好学。
  说你小小年纪就心性沉稳,用心读书写字,将来一定是人中龙凤。
  每年姨母都会寄表哥的画像和文章给我们。表哥的事无巨细要告诉我们。因姨母希望母亲能将我定给表哥。
  在我十三岁那年,父亲被派去河北公干一段时间。
  母亲想念姨母,又因姨母常说要你我结亲。她为我将来的幸福考虑,决定跟随父亲一起去河北。
  到时全家都过去亲自看看表哥的情况。若真有姨母说的那样好,就直接定下。
  那段路程真是很远,爬山涉水,骑马坐船甚至坐牛车。
  路途上能用的工具全部都用个遍,才抵达父亲去公干的地方府衙。
  母亲和弟弟从没吃过那么多苦头,父亲公干的地方离你们尚有一段距离。
  当地气候饮食的不同,让她到了府衙就病了几天。
  等她好了,因人生路不熟,不敢到处乱跑。我们三人只能待在府衙后院等着父亲。
  好不容易等父亲空出几天假期去崔家,母亲兴奋极了。特意在半个月前就准备好,提前去信给姨母。
  等到父亲下衙,我们立即赶往码头,坐了三天船,头尾辗转换了几趟马车,终于在一日清早到了崔家。
  那天的天气非常热,母亲五更就起来。
  她让人烧好热水,在客栈将我们收拾的干净,换上新衣服和首饰,备好厚礼来到崔家。
  姨母早就在崔家大门等候着我们,除了丫鬟仆妇,并没有其他人在。
  进去拜见了崔家老太公和老太君,他们包了厚厚的红包,与父母亲交谈了一阵。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