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带着淘宝重回年代过红火日子> 带着淘宝重回年代过红火日子 第233节

带着淘宝重回年代过红火日子 第233节

  这是生怕再被于秀芬给收缴了。
  许如意眼瞅着这一小一大连追带跑地离开他们家,这才松了口气。
  许如意这次把大门拴上了,刚刚还真是好险,得亏了他们娘儿俩没进卧室,要不然,还不知道又要闹出什么乱子来呢。
  收拾半天,还要时不时地看一下客厅里的炉子,许如意再坐下来歇的时候,已经快十一点了。
  这个点了,许如意当然不可能再自己和面擀面了。
  早上说好了中午吃面条的,许如意干脆在商城里下单了二斤手工面,然后琢磨着做个什么卤子才好。
  顾九东是京市人,自然是喜欢吃那种传统的打卤面,许如意拿出来一小块煮好的肉头,然后又切了些泡好的木耳,再加上一些干的黄花菜,最后再打上鸡蛋液,这卤子也就算是做好了。
  手工面比较实惠,许如意是等顾九东回来后,才开始下面条的。
  “顾九东,你把这一碗给隔壁的李叔送过去吧,我擀面也没数,一下子弄多了,正好多出来一碗。”
  “行,我这就去。”
  顾九东和李维明是前后脚回的家属院,他端着面条过去,再回来的时候,碗里多了半碗的竹笋炒肉片。
  “哟,这会儿还有竹笋呢?”
  “这是干笋子,我也不知道婶子是咋做的,反正他们家爱吃这个,婶子也就喜欢多晒一些。”
  许如意还能认不出来那是笋干泡发后才做出来的?
  不过就是为了显得自己不是那么全能而已。
  总共两斤的面条,给李维明家端过去了一碗,许如意自己可能吃了有三四两,余下的全进了顾九东的肚子。
  看他连汤都喝光了,许如意还有几分担心:“吃饱了没?要不然再给煮点儿干面条?”
  顾九东摆手:“不用,正合适。下回也按这个分量做就行。”
  许如意点点头,想着自己在卤子里放的油和肉都不少,还加了蛋液,光冲着这个,应该也是能顶晌的。
  这回再过来,客厅里可是暖和多了,许如意就穿着一件毛衣,没事儿就坐在沙发上看看书,或者是打打毛衣,这日子过得才有滋有味儿了。
  顾九东原本就是不差钱的主儿,而且他向来心疼许如意,可不管她是不是费柴费煤的,只说是如果不够用了,他就去想办法。
  对此,许如意自然是乐意的。
  自己是他媳妇,就该让他宠着。
  下午三点多,隔壁的赵婶子在院儿里喊了一嗓子,许如意回应一声,就请她过来坐。
  许如意拿出两个中号的塑料果盘,一个里面装了瓜子花生和糖,一个里面放了切好的苹果和梨子。
  赵婶子也是拿着毛线和毛衣针过来的,两人相视一笑,就都坐在沙发上边打毛衣边聊天。
  “我听老李说你在清和县的商业局工作,而且还做出了很好的成绩,如意,你有没有想过来保宁县工作?”
  军区离县城不是很远,骑车子也就是十几分钟就能到。
  而且如果许如意来了保宁县工作,那两口子也就不用再两地分居了。
  许如意也有这样的想法,不过不是现在。
  “工作的事,估计还得等一等,我在清和县还有几个项目没有完成呢,等到这些项目都顺利上了正轨,有人接手了,我再听组织上的安排。”
  这年头,不管是跟多亲近的朋友说话,都得注意些分寸。
  许如意跟这位赵婶子再投缘,也不敢把话说地太细了。
  赵婶子点头:“你说的对,不能把工作丢半路上就自己走了。不过我听说保宁县这边的领导正在打听你呢。”
  许如意还真有些意外了:“打听我?”
  “可不是嘛!我也是听老李说的,你立了大功,市里头对你也很关注,也不知道保宁县这边是怎么知道你和顾九东的婚姻关系的,就想着把你给调过来。”
  许如意一听就乐了:“这可不成,工作的事情,就算是他们想要我调,我原单位的领导也不能答应。而且不瞒您说,我是一毕业就跳过了实习期,直接成为正式工的,这原本就不合规矩了,我现在立了功,也让那些眼酸的人说不出什么来,要不然,肯定会揪着我不放的。”
  第356章 出主意
  赵婶子得知许如意竟然是直接进入正式工作状态的,也有些意外。
  不过,她可不是那种爱嫉妒的人,一听这话,就明白许如意一定是有着过人之处,要不然,不可能会这么顺利。
  就算是有背景有靠山,也不是这么弄的。
  这不,人家刚参加工作半年,就立下来那么多的功劳,谁能不说一句人家有本事?
  赵婶子虽然不太知道许如意的具体工作和功劳,但是既然她家老李说有本事,那就一定是个有真本事的。
  许如意和赵婶子又聊到了还在上学的李上进。
  “你说这小子也不知道是不是脑子进水了,不好好学习,现在就只想着处对象,要是个好的也就算了,我也不是那种不开明的人,可你知道他看上谁了?”
  许如意当然不知道,所以顺着话就问:“谁呀?”
  “就是本地的一位姑娘,还是个乡下的。”
  赵婶子话落,又觉得不合适,补充道:“我没有瞧不起乡下人的意思,只是那个姑娘我瞧着就不是个好的。都说乡下人重男轻女,可我看,他们家就是重女轻男。乡下姑娘,哪个不干活?可是那个小丫头两只手都是白嫰嫰的,你敢信?”
  这还真让许如意有些意外了。
  她还真没见过双手白嫰嫰的乡下姑娘,她的那些个亲戚们,哪个不是五六岁开始就帮着家里干活的?
  “这是姑娘在家里极受宠?”
  赵婶子嘴一撇:“也不知道那一家子是咋想的,反正我是看不上那姑娘的。要不是因为和上进在一个学校念书,我也不愿意把事情闹得太僵,早就找上门去了。”
  许如意皱眉,这年头,不知道多少姑娘都想嫁进李家这样的家庭呢,毕竟有收入,而且还有一定的地位,这嫁进来是不缺吃喝,不愁穿用的。
  不说是赵婶子了,她听着都觉得这里头不对劲。
  “赵婶子,上进真看上那姑娘了?两人开始处对象了?”
  “看是看上了,但是没处对象呢,前头几天因为这个事儿,老李把他打了一顿,还关在家里一个星期不准出来。可是这小子也不知道是哪里犯了拧,就是非得跟他爸对着干!你说这小子是不是傻?”
  许如意点头,是有点儿傻。
  “婶子,那上进给那位姑娘花过钱吗?”
  赵婶子一听这个就更来气了:“咋不花?我一个月给上进的粮票和零花钱,可被那个女娃子花了不少。我就说这个女娃子有手段吧!可人家还摆出一副不是我想花,是上进非得给我花的样子来,你说气人不气人吧!”
  气不气人许如意不知道,但是觉得挺膈应人的。
  听着赵婶子这描述,那位姑娘不妥妥的小白花吗?
  就李上进那种单纯又容易热血上头的小年轻,铁定是玩不过人家的。
  “婶子,您和叔硬管是行不通的。既然您也说了那个姑娘在家是受宠的,那不妨找人好好去查一查。我听着您这意思,这姑娘花男人钱,应该可不是头一回了。这要是能找到证据,还怕上进不听您的?”
  赵婶子一听,眼睛一亮,大腿一拍:“对呀!你说的有道理,就该是这样。我咋没想到呢?啧,你说说,还得是你这脑子好使呀!”
  许如意略有些羞涩地笑一下:“您快别这么说,我也就是顺嘴一提。您不是没想到,您是因为关心则乱。这也就是自家儿子才会这样着急上火的,要是换了我,我可能还没您做的好呢!”
  赵婶子听着这话心里头就舒坦,要不怎么就喜欢小许呢!
  瞧瞧人家这话说的,多有水平!
  赵婶子在这里待了好几年,多多少少肯定是有些人脉的,要不然,她怎么知道保宁县的领导竟然在打许如意的主意?
  这事儿过后没几年,赵婶子还真就找到了不少证据。
  当然,这是后话。
  腊月二十八,许如意带了一些干菜去给赵婶子送年礼。
  “这个是啥哟?以前咋没见过?这个咋吃?”
  许如意笑道:“这个叫贡菜,其实就是把窝笋切成长条再晾干了。这个拿水一泡,您可以炒着吃、凉拌或者是吃锅子都行。”
  “是吗?我以前可真没见过。”
  许如意解释道:“我大学同学给寄来的,她家是川省的,还寄了一些笋干给我。不过我听顾九东说您家不缺这个,所以就没拿。”
  赵婶子乐呵呵地接过篮子:“你有心了,我把把篮子给你捯出来。”
  许如意坐在客厅里等着,这房间布局,跟她家一样。
  赵婶子那边开始往外拿,除了贡菜之外,还有干木耳和干菇子,这些都是好东西,特别是一看到还有干豆角,赵婶子那眼睛里的炙热可是藏不住了。
  这个做炖菜,那可是香得很呐!
  最底下还有一个小纸包,打开一看,赵婶子没认出来,又拿到鼻子前闻了闻,才知道这是茄子干。
  赵婶子只觉得许如意可真地是太实在了。
  像他们这样的人家,哪家也都是能吃得起肉的,一个星期吃上一两顿,基本上都没问题。
  可到了冬天,北方是没有什么新鲜菜的。
  除了白菜就是大萝卜。
  用李上进的话说,那吃的身上都是萝卜味儿了。
  有了这些干菜,再省着些吃,估计能挺到开春儿了。
  赵婶子给许如意装了一些他们黑省的特产:燕麦!
  许如意当然知道黑省那边是产这个的,她先前就没少拿出来吃。
  现在好了,有赵婶子给的这些,她就可以正大光明地用这个煮饭了。
  尤其是喝上一碗牛奶燕麦粥,那叫一个香哟!
  两家关系处得越来越好,顾九东和李维明自然是高兴的。
  但是总有人看不过去。
  于秀芬就是其中之一。
  那天上门顺走了一个苹果,还让儿子白得了两块糖,这让于秀芬的小心思就活络个没完。
  一直琢磨着怎么着也得再上门一趟呢。
  下回指不定就能再顺些更好的东西,她可是瞧见了,顾九东家里头的摆设都是好东西,定然是不差钱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