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带着淘宝重回年代过红火日子> 带着淘宝重回年代过红火日子 第228节

带着淘宝重回年代过红火日子 第228节

  “这是怎么弄的?”
  赵丰收不说话,可能是因为年纪小,又经历了这么大的变故,所以整个人都有些畏畏缩缩的。
  赵盼叹口气,把这伤的来历说了。
  原来他们姐弟俩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时候,就经常被人欺负。
  乡下人嘛,可能更看重宗族意识,也可能是因为人多了,尤其是男人多了,就会觉得自己势大,往往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而赵丰收就是因为爷爷奶奶给他买了糖,引得其它孩子们嫉妒,之后竟然还有大人牵扯进来,明目张胆地欺负他。
  那一次,赵丰收为了护着奶奶给他的糖,手被人用镰刀给弄伤了。
  当时血呼拉地,还真地是相当吓人。
  后来还是村长安排人送去卫生所包扎,又把那几个人批评了一通之后,这件事情才作罢。
  村长是个能分清轻重的人,赵扬当时虽然没有当多大的官儿,但是当兵一个月的收入也不低,最主要的是人家以后万一能混成领导呢?
  所以,村长还是罚那户人家赔偿了一些粮食和几个鸡蛋。
  赵盼再提起这件事的时候,仍然是有些不忿的。
  当时弟弟伤的那么重,如果不是送医及时,这只手只怕就废了,可村长也不过就是轻飘飘地揭过去了,真以为她是个孩子就看不懂这里头的门道吗?
  无非就是觉得人家弟兄多,不好惹而已。
  许如意听罢也只是有些唏嘘,只怕这种情况在很多地方都是常见的。
  姑姑嫁过去的丰收大队,在这方面就比较严重。
  而红旗大队的情况就会好一些。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红旗大队里大多数都是一个宗族的原因。
  吃过早饭,许如意又借了一辆自行车,他们四个人一起下乡了。
  许老憨昨天就回村子里了,这件事还得跟村子里知会一声,不能让姐弟俩再受了委屈。
  当然,更重要的是,许老憨得找村长商量一下,看看住在哪里更合适。
  许如意他们到家的时候,许老憨和村长都在屋里坐着说话呢,显然就是在等他们。
  “来了啊!”
  赵丰收害怕地往姐姐后面缩了一下,眼神里明显更多的还是畏惧。
  赵盼倒是强自镇定,不会微微发抖的手,还是暴露了她的紧张。
  “赵盼小姑娘,你今年多大了?”
  既然要把户口落到这里,村长肯定是得把事事都给弄清楚了。
  赵盼低头:“十四了。”
  村长点点头,十四的姑娘,如果下地的话,应该能挣六七个工分了。
  不过瞧着这姑娘瘦得跟个麻秆似的,也不知道有没有力气。
  “村子里有一处空房子,离这里不远,就隔了两户人家。那是一处三间的土坯房,空了有个七八年了,以前住的就是一个老光棍,早就没了。正好他也没有什么直系的亲戚,所以这房子就暂时归村里所有。你们姐弟俩要是住进去呢,一个月象征性地给五毛钱就行。或者是拿工分抵,都行。”
  许如意知道那处房子,位置倒是可以,但就是好像屋顶漏了。
  许老憨回道:“昨天我回来后,就找村长商量过了,已经让几个侄子帮忙把屋顶给修补好了。院门也特意找人重新修过,现在挺结实的,一会儿可以过去看看。”
  赵盼点头,人家愿意收留他们姐弟,就已经是天大的恩情了,土坯房子也是现成的房子呢,跟他们家以前住的一样。
  “村长,你看这样成不,让他们姐弟俩把那处房子买下来,您觉得值多少?”
  村长犹豫一下:“如果是自己建这么一处房子,连工带料的,差不多要五六十块钱吧。这样,你们是烈士的孩子,我做主可以五十块钱卖给你们。”
  赵盼忙不迭应下。
  只要这房子成了他们的,他们才真正觉得是有家了。
  而许如意也觉得这样好,因为只有这房子是他们自己的,他们才会对这里有归属感,才会真地把这里当成家。
  “行,那就这么说定了,等一会儿我就去大队办手续。”
  赵盼表示这房子就落在自己弟弟赵丰收的名下,对此,别人都没有意见。
  许如意带他们过去后,又留了二十斤玉米面儿和二十斤的黑面。
  赵盼觉得不能白要,执意要给钱。
  “行了,我不缺这点儿粮食,你们就先留着吃吧。就算是你能挣工分,可总不能现在就等着让大队给你分粮食吧?”
  赵盼脸色微红:“我,我可以先跟大队借的。”
  许如意摇头,眼底里都是疼惜,多好的姑娘呀!
  “就这么着吧。你们会做饭吗?”
  赵盼点点头,乡下女娃子,哪个不是七八岁就开始跟着烧火做饭的,这个难不住她。
  “那行,一会儿我再给你们送些碗筷过来,你们先收拾着。”
  许如意之后又把他们姐弟拉到一旁,小声道:“你们是烈属的身份可不必隐瞒,但是不能让人知道你们身上有太多的钱,明白吗?你们的爷奶都没了,对外就说是被亲戚给欺负得过不下去了,这才投奔过来的。”
  两个孩子,真要是让人知道手上有一笔巨款,到哪里都是罪过!
  赵盼经过她姑姑那一通,现在也是什么都明白了。
  有钱真不能再往外露了。
  钟爱民留下帮忙收拾一通,又帮着把门窗各处都给看了看,确定没有大问题,这才放心。
  许如意和许老憨又给送过来一些碗筷,还有一些日用品。
  别小看这些东西,真要是到供销社去买,不仅花钱,还得要票呢。
  被褥是两个人自己带过来的,许如意没有给他们换新的,太显眼了也不合适。
  “姐夫,一会儿你带着赵盼到镇上开个存折吧。把钱都存上,这才能心安,记得提醒她把存折藏好,以后遇到难处了,可以找村长,也可以找我解决,千万不要自己忍着。”
  第348章 粮食够吃吗?
  赵盼和赵丰收在村子里落户,虽然把粮食关系转过来了,但是之前的工分积攒应该兑换的粮食却没有转过来,这还需要好几道繁琐的手续,而且也不一定能办成。
  钟爱民和许如意商量了一下,为了给这对姐弟俩减少一些麻烦,主要是不让那些不着边的亲戚再巴过来,所以干脆就自掏腰包来解决了。
  钟爱民给了村子里二十斤粮票,请他们帮忙给换成粗粮,这也够姐弟俩吃一阵子了。
  再加上许如意带过来的粗粮,这姐弟俩一直到过年,应该没问题。
  许如意怕他们姐弟俩受委屈,还特意跑了一趟二狗家,让二狗带着他的小伙伴们多照顾着些。
  进入十一月,许老憨和许刘氏就寻思着回村子里住,他们睡不惯这里的床,还是觉得炕舒服。
  许如意也没硬拦着,毕竟老人年纪大了,还得是看他们自己的意愿,怎么舒服怎么来。
  而且家里头有那个收音机,放电池的那种,许如意一次性给弄了好几节,就怕爷爷奶奶在村子里舍不得用。
  除此之外,许如意还给带回去几瓶酒,这样猫冬的时候,几位长辈们可以凑在一起热闹热闹,老爷子也就不觉得闷了。
  村子里啥都好,就是没有电。
  许如意给他们置办了一个手电筒,最起码晚上有个啥要紧的事,能拿来用一下。
  至于煤油灯,许如意不太乐意让他们用,送奶奶回去的时候,一次性拿出来两包蜡烛,还带了一包的火柴。
  火柴在他们这里都叫洋火,一包里面有十盒,可是能让他们用上一小年了。
  一包蜡烛里是九根,两包就是十八根,许如意怕他们舍不得用,还特意说这是顾九东他们单位给的补贴,年节时发的更多,而且这东西冬天还能放一放,到了夏天就容易化,家里不缺这个,能用就多用。
  其实就算是县里通电了,也是时常停电的。
  所以许刘氏跟着在县里住了几个月,其实也用惯了蜡烛,这东西比煤油灯可亮瞠多了。
  而且也不需要总是惦记着往里头添油,往烛台上那么一插,方便又省事。
  乡下人节省,他们基本上就是天擦黑前就得把晚饭吃了,大部分的人家是不吃晚饭的,地里没活了,就在炕上躺着,这样省粮食。
  所以老两口一个星期也用不完一根蜡烛。
  许如意也能理解,毕竟是节俭了一辈子的人,你突然让他大手大脚起来,他也不适应,而且还得心疼。
  她孝顺爷奶,是为了让爷奶过好日子,更是为了让他们心情舒畅,如果因此而让他们二老总是心疼憋屈的,那反而不美。
  十一月中旬,许如意骑车子回来一趟,给赵盼姐弟俩带了两床旧的被褥,还带了一条半旧的围巾。
  这姐弟身份敏感一些,上面又没有正经长辈护着,所以许如意也不敢给他们好东西,只能是跟同事换一些旧的物资出来,这样对他们也算是一种变相的保护了。
  “粮食还够吃吗?”
  许如意就打一开始给了他们粮食之后,就没有再给过,偶尔会给赵丰收的手里塞两颗糖,但不会给太多。
  许如意跟他们原本就没有亲缘关系,之所以帮忙帮衬一把,也是因为赵扬的确是烈士,而且也算是有些缘份在。
  但是现在孩子小,许如意也不敢帮得太过,免得再养大他们的胃口。
  这年头,最不缺的就是白眼儿狼。
  赵盼一脸感激地把东西接过来放进屋,摸着虽然有些旧的棉被,但是至少能让他们过个暖和年了。
  “谢谢小姑姑,我和丰收加起来一天能挣八个工分呢,我问过了,年底分粮的时候,我们也是能分到一些的。”
  他们姐弟俩来的时候地里的活已经不多了,但是还有其它的活计。
  比如说赵盼跟着一起学编那个果篮,赵丰收则是帮着去喂猪,反正就是不闲着。
  许如意得知他们过年可以分到一些粮食后,就不再多问。
  至少能养活自己,这也算是没白拉他们一把。
  而且她知道赵盼手里头有钱,所以许如意不会在其它方面帮衬太多,没必要。
  其实赵盼心里头是特别感激许如意的,因为有她的交待,所以二狗子他们一大帮子少年,总会有意无意地护着他们姐弟,这让赵盼明白,不管在哪儿,只要有人护着,那他们的日子就不会太难过。
  没人欺负他们,没人抢他们的粮食,而且晚上也能睡个安稳觉了,这就是他们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生活。
  顾九东刚换到新地方,自打那回走了之后,就一直抽不开身过来,许如意倒是借着工作之便去了一趟军区,但是也只是待了两天,而且顾九东分到的房子也没收拾,就只是将就着住了两晚,也没在家里开火,就又回来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