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在她的建议下,何老夫人还养了只纯黑色的猫咪,整天抱着不撒手。
开口最多的就是,“咪咪是不是又饿了,要不要吃点小鱼干?”
奶奶养大的猫,不到两年就吹气球般鼓起来,成了煤气罐。
何瑞雪着实佩服她的本事,轻盈灵巧著称的黑猫都能喂成猪咪。
在何家蹭了顿饭,何瑞雪用网兜提着一盒子饼干匆忙往家里赶。
这几年不知怎的,冬天一年比一年冷,树枝上凝结着厚厚的冰凌子。
枝条被冻得梆硬,风一吹轻易折断,往地上泼点水,不用多少时间就能结冰。
寒风跟刀子似的往脖子里钻,带走仅有的一点温度。
堂屋里早就点上了火盆,火盆上挂着好几个大铁钩,上面挂着用香料和盐腌过的五花肉和鸡鸭,滋滋冒油。
偶尔会滴到火盆里,惹来王桃枝叫一声可惜,恨不得拿个壶在下面接。
因为不是正经徒弟,何秋生用了两年半出师,如今在百货商店的食堂当一名炊事员。
食堂主任看在朱海辉的面子上,没让他从学徒做起——毕竟他先前已经在食堂当了将近三年的帮厨——给他按照刚进厂的职工算,试用期一年,比正式工的工资低一点。
某次机缘巧合下,何瑞雪又暴击出一份工作,电影院的售票员和检票员。
工作轻松,纵然她做事磨蹭也影响不了工作,只是工资低一点,不过能吃上商品粮,潘舒玉就已经很满意了。
何晓华的户籍跟随母亲变动,初中时转到市里读书,成绩不错,每次都在班上前三。
何家到了鼎盛时期,几个儿女全是工人,其中两个女儿都当上了干部,二女婿乔瑞更是当上了团长,江衍序身后也有不少关系。
所以何春生不费多大功夫就把两个老人的户口关系转到了城里,彻底丢开了农村的一摊子事。
七十年代的工作,说稳定是真稳定,王桃枝、何晓团和吕兰的职级都没挪过窝,工资也没上涨半分钱。
这也是常态,有多少人十几年都拿着死工资的,有工作就谢天谢地了,实在不好要求太多。
至于何春生,大概有些运道在,得到副厂长的看重,去年副厂长成了厂长,他作为人家亲近的班底,进了后勤处的总务科,也当上了一名科员。
不过没有得到编制,仍是一名以工代干的编外人员。
虽然没有名头,但工资待遇跟何瑞雪差不多,在单位的管辖范围也不小。
何春生得到了里子,便也不太在乎面子上的东西,没有和自己较劲,非要当上干部不可。
第287章 选择
院子里,赵梅丫正在杀鸡。
王桃枝在旁边帮忙,滚开的水烧了好几锅,用铁瓢转移到膝盖高的木桶的。
割脖子放完血的鸡丢进去,趁热把毛拔干净。
鸡毛不能丢,收拾到一边晾干,不光能送到供销社换钱,还能扎成鸡毛掸子。
先前两个院子打通,养殖规模得以进一步扩大。
何秋生的院子养了一头猪两头羊,两个院子加起来养了十六只鸡,每天大清早不是羊叫就是鸡鸣,格外热闹。
旁边的邻居不是没有怨言,但每次上门都被赵梅丫顶回去。
之后何瑞雪请来泥瓦工把院墙加高加厚,类似的投诉才减少。
公鸡养了十只,基本上喂到半年就杀掉吃肉,母鸡因为能下蛋,通常会多留一段时间。
不过最近天气太冷,母鸡也不怎么爱下蛋,看着没什么精神。
赵梅丫担心多养几天越来越瘦,干脆全杀了事,明年再去抱小鸡崽回来。
她也尝试过自己孵蛋,但因为经验不足,折损率太大不说还光耽误事。
从此不再折腾,用布票换别人家养了半个月的鸡崽,省心又划算。
她把一只鸡的肚子破开,发现里头有不少没来得及下出来的蛋,便扔在一边,说,“这是只老母鸡,等会炖了给冬宝补身子。”
至于其他的,统一掏出内脏清洗干净,放进加了盐和香料的木盆里。
两条身形健硕,威风凛凛的大狗守在旁边,两只爪子搭在身前,眼珠直勾勾地跟着她的手移动,时刻迎接着投喂。
赵梅丫也没亏待它们,把鸡头和鸡脖子斩掉,扔到地上。
尘尘和狼兄争抢着往嘴里塞,嚼起来嘎吱嘎吱的。
她不住絮叨,“你们也是享福,这玩意放到农村都是好东西。壮劳力吃鸡肉,其他人啃骨头,鸡头和脖子上的肉可不少,加起来都能炒一盘菜。”
“记住了,你们能吃肉都多亏了有我闺女,往后好好看家护院,遇到坏人就扑上去咬,绝对不能让人欺负了她。”
好家伙,她妈连狗都不放过,找准机会就pua。
鸡杂当然是不会扔的,处理干净,用剁辣椒和酸萝卜炒了,就是一道开胃的大菜。
何秋生站在灶台前亲自掌勺,虽然比不上他师父,但他一手挥舞着大勺子,另一只手手颠着铁锅,看起来倒真有几分大厨的架势。
几个孩子放学回来,蹦蹦跳跳进了大门。
明天放假,今晚便是一家人约定俗成的聚餐时间。
他们都料到会有好吃的,一放学就匆匆忙忙往家里跑,小伙伴的邀约全给推了。
笑话,傻子才会放着家里好吃的不动,跑去和人在冷风里挖虫子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