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赵梅丫在新房转悠,何大根在她身边,不解地问,“闺女不嫌弃我们两个不中用,请我们去住,你为啥不乐意啊?
在家里的时候没少听你念叨她的屋子装的多好,还说往后帮她收拾家务做饭吃,怎么事到临头反而不乐意了。”
“你懂什么,我们这次搬过来,那两座棺材是不是得一起搬,不是给她的新房添晦气吗?”
“你就因为这个啊,那就留在老屋里呗。”
“不行,放在身边我瞧着安心。”
如果死了不能立刻躺进棺材里,她都闭不上眼睛。
“那叫升官发财,意头好着呢。”
“冬宝生下来病了几场,算命的说她命格轻,少接触这些生生死死的事,对她好。”
见老伴劝不听,何大根摇头不再多说,和她一起规划着每间房子的用处。
这回满打满算搬进来五个人,空房子多,赵梅丫想着能不能拿出一间改造成猪圈养猪,等养大了家里过年前后都不缺肉吃。
何大根不太赞同,“你是想一出是一出,养猪多大的味道啊,邻居能愿意?”
赵梅丫翻着白眼,“我管他们愿不愿意,冬宝住在上风口,臭气吹不到她那边,至于咱们院子,有点味道也没啥。”
都是从乡下来的,谁不是整天和猪和鸡的排泄物为伍,浇地的时候没少施肥,哪会嫌弃这个?
“养猪了吃什么,城里可没有猪草打,用粮食喂?谁家喂得起啊。”
赵梅丫用看傻子眼神瞟他,“你说的这些我能没想到吗,早就问过晓洁了,她不是在粮站上班,收上来的粮食要经过加工处理,什么稻壳麦糠多得是。
要么是拉去屠宰场喂猪,要么有人低价收,混着粮食吃,她是员工,用内部价换几袋回来还不简单,再喂点地里种的土豆啥的,刷刷长肉。”
“猪草也好办,晓友学校边上不是有块荒地吗,还有条河,边上全是草,让他们回家的时候记得割两把带回来。
还有纺织厂后面的林子,那块捡树枝的地方,里头猪能吃的野菜也不少,你就光会图省事,咱们多养出几斤,冬宝不就能省下买肉的钱?”
他们住在冬宝这里的一段时间,不说天天有肉,但隔天肯定是能吃上荤的。
每天还有个鸡蛋,补得她和老头子红光满面,腰都圆了一圈。
赵梅丫得意于闺女孝顺,又忍不住替她心疼钱。
集市上的肉都涨到一块二一斤了,一个月的工资能吃几回?
何大根被他说服了,想了想,说,“那咱们养一头试试?”
“就养一头,地方我都找好了,西北脚的院子,和冬宝离得远,平时的风也吹不过来。
把猪圈建在厕所旁边,用水泥和砖头围上一圈,前面多种几棵树挡着就没什么味道了。”
猪粪能肥田,种出来的土豆和红薯又能拿来喂猪。
他们两个老了,能给家里做的贡献不多,儿女多吃上一口肉就是好的。
得知父母的决定,何秋生没什么意见,潘舒玉更是举着双手表示赞同,“妈,还是你有主意,我们往后是不是就有吃不完的肉了?”
村里是集体养猪,他们每户只能分十几斤,她连打猪草的动力都没有。
要是自家来养,至少能出八十斤的纯肉,哧溜,想想都要流口水。
至于味道?
她又不是娇气的小妹,用手抓着羊粪蛋子施肥都忍过来了,她哪里还会瞎讲究?
其实对于搬到城里,潘舒玉是憧憬中带着忐忑,听说连根葱都要拿票去买,往后家里的负担得有多重,她能适应吗?
但眼看妈忙着规划菜地种什么,猪圈怎么建,她便有了个主心骨。
而且意识到自己似乎是想多了。
这个家不论在哪都不归她管,她只需要跟着妈的脚步,听她指挥就行。
这样一想,她顿时觉得浑身轻松,瞬间把堆积了几天的负担全甩了出去。
不用操心的感觉可真好。
第221章 贴心
何瑞雪上班的这一周,家里人的效率出乎意料地高,她只觉得隔壁几乎是一天一变。
周二回来老妈告诉她房屋的转让手续都办好了,是以亲戚的名义到房管所把房本上的名字改成潘舒玉。
户籍关系比较麻烦,关系到粮食供应,在没有工作之前不好转过来,只能暂时挂在村里。
这个问题不大,爸妈早就决定回去干满一年再说,起码要把今年的人头粮食和工分粮拿到手。
赵梅丫顺嘴说了句城里的房子就是贵,屁大点院子,开不出三分菜地,这些钱够她在乡下盖个两倍大的。
“若是我去谈根本用不到六百,准是中间人吃回扣了。”
这可就有点污蔑人了。
方望归找的朋友帮忙,报酬仅仅是一顿饭钱,或许还拿了点跑腿费,至于吃回扣是不可能的。
毕竟老方多精明啊,谁能在他眼皮子底下打歪主意。
她解释过了,老太太只“哦”了一声,也不知道信没信。
周四,一回家,何秋生就兴冲冲地和她说,房子翻修得差不多了,看着跟新的似的,又夸她找到的工程队靠谱,干活又利落扎实,从不以次充好。
何瑞雪自己出钱把老人房旁边的厕所按照自家的模式重新装修了一下,地板倒是没有铺瓷砖,太滑,容易摔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