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您就别猜了。我会处理好,保证不给您惹麻烦。”
裴东鹤笑着挂断电话,又拨通瑜姐给他的那个号码。
在说明身份后,对方以为他愿意出演,想加微信详谈。裴东鹤却说抱歉,我只是想给你们推荐个更合适的人选。
电话那头的人很为难,说“不好意思啊裴老师,我们的编剧兼导演早就有心仪的人选了。如果您无法出演,我们可以理解,但也请原谅我们拒绝您的推荐”。
话已至此,裴东鹤只好道了声谢,挂断电话。
整个五月,许颂苔一直在《花团锦簇》剧组拍戏。
故事以民国时期一个做丝绸生意的商贾之家为背景,描述了整个家族与国家的起起落落。
许颂苔在里面饰演一位教书先生,不算太重要,对他来说难度也不大。
进组后拿到整部剧的剧本,他就趁闲暇通读了一遍,觉得写得确实好。
既有家族兴旺、国家昌盛时的花团锦簇,又有敌寇来袭、山河破碎时的壮烈凄惨,尤其是用一连串事件的发生和人物的转变呈现家国的盛极而衰,简直妙极了。
话虽如此,他还是从里面发现了一些有待改进的地方。
比如民国时期的富商家庭,照理来说都会把子女都送去接受高等教育,年轻人也会受到各种新式观念的冲击,但剧本里只对儿子们做了详细刻画。
又比如,剧中的教书先生与富商的长女产生了情愫,但国破家亡之际,教书先生义无反顾地选择从军,抵抗日军的入侵,富商女儿却整天在家以泪洗面,一心祈盼恋人平安归来。
类似的情节乍看没有问题,但相当不符合逻辑。
许颂苔怎么想都觉得不对,但也没忘记之前被人赶出剧组的经历,于是找了个休息时间,拿着写满笔记的剧本去找跟组编剧。
出乎意料,编剧也觉得剧本对女性角色的塑造有些空洞悬浮,改善一下会更好,但她也直言自己只是跟组编剧,不是总编剧,拍不了板。
她也跟导演提过剧情里那些漏洞,但导演宁肯让主演带来的编剧动不动改剧情、发飞页,也不让她完善女性角色的戏份,还说主线、人物线都敲定了,别没事找事给大家增加工作量。
两人相对无言,只恨自己在剧组人微言轻。
但这次,许颂苔没敢再当众对导演发难,而是憋着一股气演完了属于自己的剧情,在掌声和鲜花中杀了青。
六月出头,他一身疲惫地回到横店。
熟悉的房间空荡荡,似乎还留有两个人聊天时的回音,但此刻只有他自己躺在沙发上,望着白晃晃的天花板发呆。
兴许是太累了,他坐了一会儿就睡着了,醒来已是晚上,小区楼栋里飘出诱人的饭菜香。
许颂苔惊觉自己一整天只吃了顿早饭,于是点了个外卖,等待期间顺便清理手机里的信息。
前段时间,由于“海东青”的消息传得铺天盖地,他有意控制自己看手机的频率,但偶尔会收到“不动的石头”的问候。他跟这位群演朋友不熟,对方却一直很热情。
在因言语冒犯到许颂苔之后,那人就只在年节时期发条祝福信息,直到《花团锦簇》拍摄期间,才久违地找许颂苔聊天。
许颂苔没事的时候,就回答他一些群演相关的问题,鼓励他好好努力。
“石头”仁兄也挺神通广大,不知从哪里得知许颂苔杀青的消息,这会儿发来一句:
“许老师杀青快乐!!!”
几个巨大的感叹号让许颂苔沉寂的心情短暂上扬了一下。手指继续往下滑,除了被他屏蔽的几个群演群,还有条被他忽略了两天的信息。
对方加好友时自称姓赵,是个导演,在筹备新的电影,想跟他聊聊合作的事。
许颂苔当时在等戏,刚刚通过那人的好友申请,副导就在摄影机旁喊准备开机了。
他隐约记得自己打开了一条未读信息,再回来时,手机已经没电自动关机。
充上电时,那条信息就成了已读,被剧组各种小群的通知压到了很后面,而他本人也早就忘光了。
许颂苔赶紧读完那条信息,打开了紧跟其后的pdf文档,发现是个名叫《镜子》的剧本。编剧也姓赵,叫赵峥嵘。
【作者有话说】
提前祝大家国庆快乐呀~
第68章 共演
“赵”这个姓让许颂苔心里一紧,暗自感叹同赵不同命。
他用一晚上的时间看完了剧本,越看越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两个主角宛如镜子的两面:内敛与外放,寡淡与浓烈。
虽然冲突都集中在杀人魔身上,但看似稳定的上班族也是个极具张力的形象。
标题“镜子”让人联想到一面湖,上班族在岸边向内窥看,杀人魔在水底想拖他进来……
合上剧本已经是晚上九点,桌上的外卖早已凉透,许颂苔的内心却跟火烧似的,想立刻跟写剧本的人聊聊感想。
他简单扼要地写了段读后感,连带道歉一同发给那位赵导,赵导很快发来回复,问他近期能否去试戏。许颂苔立刻说好,双方约定了时间地点,都很期待这次合作。
到了试戏那天,许颂苔精神百倍地到达约定的酒店,找到房门上贴着“《镜子》筹备组”的房间,怎料导演让他试的不是上班族,而是杀人魔的戏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