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孤身一人的秦光霁,该如何在这片蒙昧的深海里傲游呢?
  难道他不怕被网民们群起攻之,不怕被怒骂,不怕被诅咒,不怕被人肉?
  玩家也是人,他当然也怕。
  但至少,他比现实中的人们少了一样东西——身份。
  他注册了一批新的账号,不需要实名认证和绑定的年代,这并不难办。
  秦光霁知道自己势单力薄,所以并不会亲自参与骂战。
  他想要做的很简单,从最开始的爆料贴着手,最大程度揭露对方话中的矛盾和虚构成分,将自证的矛头从刘姝指向对方,并用一批账号造势,从而完成争论焦点的转移。
  人的注意力不会永远停留在一件事物上,当怀疑的种子被种下,他们便会很自然地看向他处。
  这套手法,俗称搅浑水,现在的人们对它还十分陌生,但在十几年后,这已经是网络水军们惯用的手法了。
  当然,骂战不可避免,总会有人反应过来,转而去找秦光霁的麻烦。
  不过,面对一个根本没有现实身份的人,他们又能奈他如何呢?
  不过是捶胸顿足,一腔怒火无处发泄。
  第237章 逗小猴开心-冰淇淋(5)
  一点星火是很难燎原的。因为原上有风,有水,哪怕一点点不确定因素,对于浩瀚荒原上的渺小人儿来说,都是致命的。
  但这问题又是容易解决的。
  只要多些附和,多些争议。孤单的泥牛入海自是无用,可若是许多只泥牛同时下场,哪怕大海也会有几刻的浑浊。
  到了这时,往后的浪涛滚滚、汹涌澎湃,便也有了理所应当的楔子。
  人是很容易被一点异议带偏的,可偏偏他们又喜欢做理中客,喜欢标新立异,喜欢长篇阔论。他们在团结群体中往往是沉默的,然而只要这个群体有了一些崩裂的前兆,便一定会有人飞速转换立场,为了洗脱自己曾经身份似的,甘愿充当倒神的马前卒。
  而作为幕后操纵者的秦光霁,他所做的不过是找到最初的裂缝,并撬开它们。
  对于刘姝的事件,其实质疑声本就存在,且时间很早。
  比如发帖人是什么身份,为什么会对刘姝近十年来的经历如此熟悉;比如发帖人是怎么发现刘姝在做“职业小三”;比如刘姝的“金主”们为什么能容忍她投入他人的怀抱;比如既然刘姝的“金主”大多有权有势,那么为什么她至今仍只是一家游戏公司的小领导:比如既然发帖人早就知情,为什么不举报她,反而只在网上匿名发帖。
  还有很多质疑,有些或许互相矛盾,有些或许根本不算问题,但当这些质疑被汇总起来,被当做武器,当做攻击,它们却无异是锋利的。
  因为它不是向讨伐的大火添柴或泼水,而是引火。
  它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即引发大众新一轮的质疑的讨论,让人短暂地从原有的思维中脱离出来,重新审视自己所处的环境。
  哥白尼的日心说并不是真理,但它对地心说的打击仍然是致命的。因为它打破了长久以来的定论,使人惊醒,并开始怀疑。
  刘姝事件也是一样。如果最初的爆料贴本身就是有诸多疑问的,甚至是彻头彻尾的虚构,那么他们以此为根据所做的一切算是什么呢?
  徒劳无功?惹人笑话?
  人又是盲目自信的,他们总相信自己是对的,不管事实如何,总要为自己所认定的观念辩解。
  于是新一轮的战争打响了。此时此刻,刘姝本人已不再是争论的重点,这是理中客和卫道士的战争,也是固执己见者对人云亦云者的战争。
  他们彼此针锋相对,在网络这片既空旷又狭窄的战场上相互厮杀,他们攻讦对方的言语,取笑对方的行为,键盘就是他们的矛和盾,在这场战争里,没有唾沫横飞,没有血肉模糊,但它一定是空前的,划时代的,且愈演愈烈的。
  ……
  扩散的速度比秦光霁预想得更快。
  飞往s市的飞机尚在万米高空,满心焦急无处发泄的刘媛只能向温星河倾诉,差点就把网暴者的族谱从头到尾问候了个遍;温星火在休闲游戏里百无聊赖,关服期间一切设施暂停使用,只能满地图逮猫狗兔子,还把程序员顾不上的游戏bug简单修复了一遍。
  而在网络上,新一轮的讨论浪潮已然到来,哪怕身处深层网络,秦光霁也能从急剧膨胀的数据流中窥见此论坛参与人数的攀升。
  但这并不影响秦光霁的行动。
  他的目的很明确——找到始作俑者。
  十几年前的网络世界,其架构较之冰淇淋世界要简单的多,不需要秦光霁再用什么灵魂出窍的招数,他只是走进那幢高楼,触碰那些文字,再轻轻撕开一个口子。
  他探出头去俯瞰内里的信息流,见众多帖子中,一个特定名词重复的次数格外多。
  这是他掀起争论的另一层目的——当人们的注意力从刘姝转向发帖人,他们就一定会提及那个帖子,提及那位匿名人。
  这恰好增加了他与网络世界的羁绊。
  以广大的宇宙为背景,一条丝线是几不可见的。但如果丝线越来越多,越来越密,那么顺着丝线的方向,便不难寻找它的源头。
  好像一条逐渐加粗的钢缆,秦光霁沿着这根钢缆一路向前,他抓住了这条狡猾的游鱼。
  不过……
  秦光霁盯着那串特殊数字,意外地发现了新的线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