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听到这话,陈伟荣也赶紧的起了身去关窗户。
“你在这里吃,我去推一下自行车。”萧屹想起他们的自行车后面还放着不少的干货,这要被雨淋了就要坏了,他赶忙的也起了身往外出去了。
三个人都走了之后,留下许晏宁自己一个人坐在饭桌前,他也不吃了,把手里的筷子放下之后,跟着出去外面帮忙。
萧屹推着自行车转了一个头,就发现许晏宁也出来了,“你怎么也出来了啊?”
“我来帮忙的。”许晏宁说。
正好关好窗户的姥爷出来,见到外孙推着自行车不知道上哪去放,他就跟外孙招手:“把车子推进来这里头吧。”
“哦,好。”萧屹应了一声,就把自行车推进了屋子里去停放好。见到外面他姥姥还在收挂在院子里的鱼干,他也出来一起帮忙收。
许晏宁也过来帮忙把挂在绳子上的鱼干拿下来。
“放这放这,我端厨房里头去。”萧姥姥让两个孩子把鱼干放到簸箕上,她就端着往厨房里头进去放了。
外面的大风刮起沙子和树叶在空中飞扬,紧接着西边响起了雷响声,噼啪的一声,特别的大。第一声雷声响起之后,接着是第二声、第三声,接连的雷声响起来。
第一声雷声响的时候,许晏宁就被吓了一跳,他的脑子有些不受控制的想起了他回来那天发生的事情,想到了他爸的尸体从山沟底下打捞上来的画面。
“要下雨了,你还站在这里做什么?赶紧走啊。”萧屹从厨房里头出来,就见到许晏宁还傻愣愣的站在院子里头不动,他赶忙的就上前去抓住许晏宁的手,把人拽到了屋子里头去。
被萧屹这么一打断,许晏宁才从记忆中回过神来,只是心底里的那种害怕还是有些不受控制。
而这个时候萧屹并没有发现许晏宁的不对劲。
***
过没几分钟,外面就下起了豆大的雨滴。
萧姥姥从外面跑回了屋子里,外面的雨都跟着下大了,她拍了拍自己的衣服,跟丈夫说:“这好好的天,说变就变,也不知道老大和老二他们几个回来了没有。”
萧姥姥口中的老大是指大儿子陈大志、和二儿子陈大高。她和丈夫生有三子一女,前面三个儿子,最小的那个是女儿。
他们这里靠河,村子里不少的人都会到河里去捕鱼,捕回来的鱼拿到外面的集市去卖,赚点小钱补贴家用。他们家就有一条小船,原先是三个儿子一起干打鱼和卖鱼的营生,只是这个营生不大赚钱,现在就还剩下两个还在做这门生意,小的那个儿子跟着人当药材贩子去了。
“应是在回来的路上了吧。等雨停了,你上他们家瞧瞧去。”陈伟荣说道。
萧姥姥也知道几个儿子和儿媳妇不是小孩,下雨的天会找地方躲雨的。
见到桌子上吃了一半的饭,萧姥姥就对都站着的三个人说:“都坐下来吃饭吧,吃完我们好收桌子。”
“都坐,都坐,都别站着了。”陈伟荣对外孙和外孙带来的小同学也招了招手,喊大家坐下来继续吃饭。
四个人围着桌子又坐了下来。
见外面的雨越下越大了,萧姥姥就跟外孙商量:“这雨还不知道要下到什么时候,你俩今晚上就留在姥姥家住一宿,明日再走吧。”
萧屹下意识的看了许晏宁一眼,见许晏宁没有说话,他就说道:“我们一会看看,要是雨没停,我们就留下来。”所以他这话的意思是,要是一会的雨停了,他们还是要走的。
本来他们是说好今日回了西宁县,下午就搭车去市里的。现在被雨这么一耽搁,可能他们就真的去不了了。
“刚姥姥没问你,你这是还在外头读书吧?”萧姥姥会在外头跟人打听坳子村那边的事情,因而也是知道外孙跟着女婿到外面去读书的事情。
“嗯,现在还在县里读书。今年九月份,可能会到市里去读书。”萧屹说道。
“哦哦,好啊,你好好读,多读一点书还是好的。”萧姥姥这辈子没上过学,也不认识字,但是她的心里是羡慕那些上过学也识字,在大山外头的那些人的。
自己当年没有机会读书,她就希望子孙后代们能多读一点书,走出去大山外面。
听到外孙说从县里读书读到市里去,她心里的第一个想法,那就是外孙读书肯定很厉害了。萧姥姥并不知道的是,她的外孙从上了初中之后,考试的成绩就没及格过。
四个人吃完饭之后,外面的雨还在下,桌子上的碗筷就没有办法拿出去外面的厨房里头洗,就归置归置,还留在了桌子上放着。
下雨天他们也没法出去外面,就坐在屋子里头说话。
萧屹这才问起几个舅舅,“大舅和二舅他们还会去河里捕鱼吗?”他记得小的时候,他姥爷和几个舅舅都会到河里去打鱼的,现在他姥爷的年纪大了,应该是不下河了,就不知道几个舅舅还去不去了。
“去啊,你大舅和二舅他们都没什么本事,除了会打打鱼、种种地,也不知道干什么了。你三舅跟着村子里的人跑外头做药材生意去了,红兵和红卫他们俩也跟着你三舅在外头跑。”
“红军和红友他们俩个就跟着你大舅和二舅捕鱼、和到外头卖鱼去。有时候你大舅妈和红蔓他们也会去帮帮忙,还有忙忙家里的事、地里的活,整日也没得闲下来的。”萧姥姥知道外孙好些年没上他们这边来了,不知道他们这边的事,她就挑着一些讲给外孙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