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李通懋在百官注视下,一步步走出大殿, 听见已至中层文官的左右门生惋惜地哀声叹息。
  “老师留步。”
  “老师……”
  一声声师长里,没有他想听见的声音。
  李通懋回首看向了御座的叶聿铮。
  巫宝山一案水落石出之际,他的这位学生,将他与太后在其中的痕迹完完全全隐去,却在公布案情之时,冷厉风行地斩首曹州刺史一干人等。
  这是叶聿铮的警示,他若依然把持着朝堂不放,叶聿铮就不会顾及旧日师生情谊,把那些证据,甚至是更多证据都摆到天下人的眼前。
  这些年,无论是为了吏治革新,还是收拢权柄,他手底并不干净。此时请辞,李通懋尚算衣锦还乡,留得天下士林中的一片赞誉清名。
  叶聿铮着玄朱衣袍,朝他郑重行最后的师生礼。
  昔日软弱地跟在他身后的小国君,一直隐忍,竟不知不觉长出了锋利爪牙,也算是出师了。李通懋颔首,迎着旭日东升,告别了他倾注了大半生的朝堂。
  大朝会散了,一直等着禀告的金吾卫跑来。
  “头儿,黄福来清晨离宫,我们的人在跟了。”
  “继续跟。”
  薛慎脚步匆匆,先将叶聿铮送至御书房,再连同刑部和大理寺官员,将巫宝山一案的涉案罪犯转移到刑场。李相致仕一事尘埃落定,巫宝山留不得了。
  等再收到俞知光被太后召进宫侍疾的消息,已是日上中天,薛慎顿步,他同俞知光说过,不必怕开罪紫宸宫,只管拒绝那边的所有邀约。
  “俞少尹夫人一同进宫了?”
  “薛将军如何料到?”
  属下一惊,这正是他要禀告的第二件事,“将军夫人进入紫宸宫没多久,俞少尹夫人就被黄内监送出来了,眼下应该已安全回到了俞府。”
  薛慎有点烦躁,佩刀在手中掂了一下。
  想也想得到,家人就是俞知光最大的软肋。他惯了独来独往,只考虑俞知光的安危,把这点忽略了。
  紫宸宫的偏殿内无风,闷得阳光都仿佛凝固。
  俞知光手握一只纤巧狼毫,在抄五千多字的《金刚经》,初夏已见热气,她所在的殿内偏偏摆放了三只炭炉,烘得闷热不堪,一滴清汗顺着她鬓角,滑过下颔,滴落到正在抄写的经文中,晕开了一个字。
  她案上的经文一下子被驻足的嬷嬷抽走。
  “将军夫人抄经是为太后娘娘祈福,不得错漏,不得有污迹,”嬷嬷铺开一张新的宣纸,“只能辛苦将军夫人再重新抄写一遍了。”
  俞知光拿出绣帕,印印自己额头和眼睫被闷出来的汗珠,瞧见监督她的嬷嬷褂子背面都已湿透了。
  “嬷嬷,这炭炉就不能熄几个吗?你看,你也跟着我受罪,大家都热一块儿了。”
  “太医说了,太后娘娘是风寒才惹起来的头疾。将军夫人一片心意来侍疾,紫宸宫怎好叫你染了病,炭火就得烧得足足的,将风邪驱赶。”
  嬷嬷木着一张脸,正是上次宫宴传俞知光去雅苑的那位郑嬷嬷,俞知光说不动她。
  嫂嫂裴辛慧先她一步被召进紫宸宫里头。
  黄福来在将军府里说“将军夫人何时到紫宸宫,俞少尹夫人就何时出来,回府照顾小女郎。”俞知光只好进宫来,关关还那么小,离了亲娘一日都不行。
  薛慎知道她进宫的消息,会找来的。
  她捻了捻狼毫上岔开的一根毛,再落笔。
  郑嬷嬷看着时辰催促:“国师算过太后娘娘的生辰八字,九是吉数,将军夫人抄完九份才算是完成了祈福,可要抓紧时间了。”
  俞知光从正午抄到日头西坠,不过抄了《金刚经》的三分之二,九份没有十日八日是抄不完的,更别提太后还每隔一两时辰就让她去侍疾照料。
  俞知光又想了个借口。
  “嬷嬷,既要抄这么久,我可否回将军府一趟,收拾些惯用的衣衫物件,再回来紫宸宫?”
  “紫宸宫生活所需,应有尽有,簇新的衣衫鞋袜多得是,俞娘子何必着急呢?”
  一道讽刺的声音不等郑嬷嬷答话,突兀插进来。
  俞知光抬眸,望见个裙裳华丽的小娘子。
  她才及笄的年纪,发上已是妇人发髻,正是最近嫁给了右骁卫将军的明盈郡主。
  郑嬷嬷木然的脸,见了昔日小主子,露出喜色:“郡主可曾去看望太后娘娘了?”太后想要磋磨俞知光泄愤是真,因为侄儿丧命而悲痛病倒也是真的。
  “刚从外祖母的养心堂出来,听闻俞娘子也在,我过来看看。”明盈环顾一圈,“你们先退出去。”
  郑嬷嬷知她心性,眸中有不赞同的神色,“太后娘娘特地叮嘱我,在此陪薛将军夫人抄经。”俞知光在众目睽睽入了紫宸宫,场面不好弄得太过难看。
  “嬷嬷,我还能不懂外祖母的心意不成……”
  明盈声音软了下来,用幼时撒娇的口吻说道。
  郑嬷嬷耐不住她央求,朝宫女递眼色,几人退出偏殿去,将门也阖上了。
  明盈施施然走近几步,近距离地端详俞知光。
  就是这样狼狈,眼前人依然清水出芙蓉般俏丽,定然是这张脸,都怪这张花容月貌的脸。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