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只是不曾想,他们以为结束了,唐僧却不这么以为。
  “堵不如疏,这荆棘岭的满山荆棘,除了让行人有难,徒增性命,妄造杀孽。”
  “若是连度过荆棘岭的勇气和能力都没有,又何谈向西求佛?我们几个老家伙这关都过不了,难不成就能面对后面的妖魔鬼怪?”凌空子反问。
  “凡人西行,有凡人西行的难关,修道者有修道者的难关,本就不该同一而论,向西,向东者,每个人的目的本就不相同,又何必强加在求道求佛之上?”唐僧丝毫不怵,再次表态,且更加直白了,“诸位阻拦的,哪里是西行或者东行的修行者,分明是两山,两国,两方的交流与发展,不过是披上了一层外衣,仅此而已。”
  “至于诸位所说,后面的妖魔,我等西行,本就有降妖伏魔的责任,自不用诸位担心,待我等除妖之后,这西行路上的诸多国家,百姓,自然可以自由来往,共促发展。”
  汉时丝绸之路能通,没道理如今大唐,这一条西行取经的路线都通不了吧?
  “我等好心招待圣僧,圣僧一定要绝了我们的根吗?”一改之前的和气,十八公凌厉地问道。
  悟空哼哼两声,“妖精就是妖精,哪怕本体是松柏竹桧,也没有世人给其附加的品行,都是虚妄。”
  对此,唐僧却没有出言反对,四个树精与唐僧师徒之间的氛围也冷凝了起来,一戳即破。
  唐僧没缘由来了句,“应是夜晚了?”
  四个树精不知道唐僧打什么主意,一直在吃喝看戏的妙华却一改懒散模样,放下手中茶杯,一个向上的倒飞,三色霞锦披帛如利刃撕裂幻境,同时像四周撑开,披帛化作夜空的底色,上面的色彩化作星光与月光,临摹着黑夜的天空,吞噬原有的幻境。
  只是一个瞬间,幻境的破灭,让四翁明白,他们不能退,也退不了。既然退不了,那便——使出全力。
  松针如瀑,杏花致幻,竹锋似剑……
  “呔!妖孽安敢!”
  “叮——”
  只听一声轻灵的铃铛之声响起,驱散杏花的致幻效果,与此同时,悬与半空的妙华,抬手轻拂,眼眸化作绿色的竖瞳,月光搅碎松针,原有的幻境已然全部消失,星光已停止泼墨,将荆棘岭隔绝,又融于星月晦暗的夜晚。
  黑夜,才是她的主场,幻境?不,既然出手,当然是瞒天过海。
  “嗡——”
  “悟空,退下!”
  换了星空的瞬间,金蝉子佛光涌现,将四翁的出手拦在佛光之前,几个徒弟很是听话的后退。
  “施主,夜色正好,何不论道一番?”
  金蝉子佛光宝相,犹如佛祖拈花一笑,“请——”
  口头论道有什么意思?要论道,自然是要来点真材实料的。
  也不等四翁与杏仙是否同意,金蝉子客气地说完请后,便施了一个禅定印,口含佛经,领域——开!
  强制的领域打开,四翁与杏仙再也没有心思出手,金蝉子的佛理已经在向他们侵袭,他们只能论自己的道,让自己保持清明,道心稳定,不被渡化。
  这是最原始,也最讲道理,最不讲道理,只讲道心的境界的论道方式。能以如此方式论道着,无一不是对自己的道充满自信的。
  只是在金蝉子领域打开,四翁与杏仙满心只有防御而没有进攻论道的刹那,便已经注定了他们道心与结局。
  两束月光分别落在了角落的白马,和三个人身徒弟的身上,“还不听道?”
  这么好的一个尖端补课机会,还愣着干嘛?
  三个徒弟回过神,也凝神仔细听了起来,吸收双方的精华,化作己用。
  四翁与杏仙五个树精,脸上的神情愈发凝重和艰难,三个徒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修为愈发巩固精进,金蝉子身后的佛相愈发的凝实,哪里是单纯的渡这几个树精,分明是这几个树精找出自己的问题从而进行修补完善自己的领域与佛相。
  是论道,更是讲经与传道。
  荆棘岭外,今日之前的六丁六甲看着平静无波的夜色,打了个哈欠,“这要吃酒喝茶吃多久啊,还没出来?”
  “谁知道呢,这荆棘岭树精竟然一开始就没藏,这是不拦了吧。”
  “可能?毕竟植物成精也太过来之不易,如今这唐僧又是金蝉子形态的,三个徒弟又齐心,谁能想到啊。”
  “不过也不是我们该头疼的,这样我们还轻松一点。”
  “嗯嗯,是这个道理。”
  除开六丁六甲,还有远方的云层中,惠岸行者在暗中观察着,毕竟这一路上,唐僧师徒搞出来的意外有些多了。
  虽然佛门同样有了好处,但如来也不可能全然放心,必然是要进程随时掌控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的。
  因此会有佛门的几个弟子进行轮班记录汇报,有意外及时告知,而这一个月,轮到的是惠岸行者。
  灵山,如来心中隐隐有些不安,“金蝉子那里,可有异样?”
  稍许,来人回禀道:“荆棘岭树精邀请金蝉子师徒入了木仙庵,天已黑,未出。”
  如来轻轻颔首,没有天黑赶路的道理,“待他们出了木仙庵,速来告我。”
  只希望,别出什么乱子。
  同样的夜色,不同的荆棘岭,三色霞锦披帛上的月光与星光之色已愈发稀少,视线低垂,金蝉子的佛相完整形态还差一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