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今年的各项评选怕是指望不上了,搞不好他得到公社挨批评,真是倒了大霉,早知如此,当初王大欺负王二时,他高低出面敲打敲打王大,让他做人莫太过分。
  千金难买早知道,等王大一家给王二办后事显然是不可能了,大队长寻思着替王二找个风水好的地方下葬,以减轻点心里的负罪感。
  王二的死必将在队里引起巨大的轰动,大队长苦笑着向褚归等人道歉:“对不住,今天的事给你们添乱了。”
  曾所长和大队长客套了几句,哪有什么对不对得住的,卫生所是为治病救人而存在,未能保住王二的命,他们深表遗憾。
  医药费同样不了了之,曾所长没法找死人要钱,权当添了笔坏账。
  褚归对着遗体默默鞠了个躬,田勇在王二脸上搭了块白布,提前叫大伙儿回避,胆子小的远远躲了,胆子大的在角落探个脑袋,目送着担架从后门抬走。
  王二的亲大哥尚在派出所,前进大队的人没有在卫生所闹事,毕竟他们从未听过有谁吃了老鼠药还能活命的。
  本来早上要死的人,褚归续到了中午,硬让他多活了半天。这概念好比褚归跟阎王爷打了一架,虽然打输了,但这是重点吗?不是。
  重点是打架的对象与时长,一次打输,多打几次说不定赢了呢?
  王二来时搞得人仰马翻,走时悄无声息,张川打起精神到褚归身边帮忙,见他似乎调节好了,褚归给了他一叠病例:“区分一下来复诊的和没来的,弄完了把你们接诊的拿来我看看。”
  复诊的病例褚归单独整理成册,候诊的队伍仅剩了一个小尾巴,约莫六七个人,低于了褚归的预期。!
  第91章
  褚归记得每一位需要他复诊的病人,记得他们自述的从何时开始患病,看了多少次医生,吃了多少药,生病的日子有多难过。他们痛苦的根源并不是疾病对身体的折磨,而是他的病给家里带来的拖累。
  随着行医生涯的增长,部分医生治病逐渐变得流程化,听得麻木的他们无法对病人感同身受,犹如机器般冷漠地把脉、检查、写药方,叫下一位。
  张川看着认真倾听病人唠叨并适时给出回应的褚归,由衷觉得患者们夸褚归是位好医生的“好”字,不仅仅是对他医术的认可,更是对他品行的赞扬。
  又一位病人感激地笑着离开,张川回过神,递上他与田勇近期接诊的病例,他和田勇一左一右的站着,像是两个等待老师现场批改作业的学生。
  “我带回去看,外面没病人了吗?”褚归简单翻了翻病例,将其放入药箱,偏头望了眼门口。
  “没了,劳烦你累了一天,剩下的让他们来吧。”曾所长迈过门槛,身后跟着位派出所的年轻同志,老警察查明了王二案件的真相,派徒弟来给他们交代一声。
  王二的死是场阴差阳错的意外,无人与王大串通,因此查起来相对简单。
  老警察先是在王二毒发的地方转了圈,接着开了大门的锁,王二的房子十分简陋,泥土墙瓦片顶,左边一间门睡觉的屋子,正中是堂屋,挨着堂屋的墙搭了间门厨房,墙体是竹块编的,茅草顶,陈设一览无余。
  一个灶台、一个水缸,木头拼的案板,案板贴墙,放了几个碗,墙上挂着个筷盅,一把缺了口的菜刀,处处显示着房屋主人的贫瘠。
  卧房和大堂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老警察仔细搜寻着厨房,据邻居汉子所说,王二一个人吃饭经常是直接在厨房解决,大堂桌子上放的杂物佐证了他的说法。
  老警察的视线停留在了锅里,不知是习惯使然抑或其他原因,王二今早用过的碗筷仍在锅里泡着。老警察留意到案板上的碗是乡下常见的土碗,陶胚表面粗糙,有制作马虎的小孔洞,碗型是大敞口,漏斗状。而锅里的一只碗做工相对小巧,巴掌大的饭碗,不太符合王二独自居住的调性。
  庄稼人吃饭没那么多讲究,王二一个人,大碗把饭菜一装,吃着方便洗碗省事,小饭碗稍显多余。
  老警察把饭碗从锅里捞了起来,凑到鼻子下一闻,眉头紧皱,扭头询问大队长:“你闻过老鼠药是啥气味吗?”
  “闻过。”大队长愣了下,点点头,老警察将碗送到他鼻子边,大队长一嗅,登时睁大了双眼,“这碗咋一股老鼠药味?”
  在王二厨房的找到了装老鼠药拌饭的碗,配上锅里的筷子,王二的死因进一步偏向与自杀。
  “不是自杀。”老警察否定了徒弟的猜想,他引导徒弟发散思维,“你没感觉差点啥吗?”
  差啥?徒弟一脸茫然,他绞尽脑汁想了许久,终于灵光一闪,猛地拍了下头,嘭地一声听得人脑瓜子嗡嗡的。
  “装老鼠
  药的包装纸!”徒弟喊出答案,
  老鼠药剧毒,
  一份老鼠药外面会用黄纸厚厚地裹上两层,展开来的大小绝对不至于叫人忽视。
  老警察给了徒弟一个肯定的眼神,接着看向大队长:“王大家住哪?”
  “在上头,我带你们过去。”大队长转身带路,王二的房子离王家老屋不远,几十米的路程,很快便到了。
  王大王二两兄弟相差近十岁,分家时王二将将成年,老屋是间门大瓦房,住两家人绰绰有余,哪至于容不下一个王二。
  他们进院子时王大媳妇正抱着孙子喂饭,大中午的,他们饭做完好一会儿,王大去公社迟迟未归,大人等得小孩等不了,哭着喊着要吃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