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黄大娘点头,“是我考虑不周了,那我们就先走了。”
  秋华年看向杜云瑟,杜云瑟替他拢起发丝。
  “华哥儿不是酿了青梅酒嘛?取来与我共饮一杯吧。”
  说是青梅酒,其实就是在清酒里泡了一些选好的青梅,发酵了几日,取一些其中的清香。
  杜云瑟一直管着秋华年,不许他乱喝酒,今天破天荒要一起饮酒,秋华年立即把酒抱了出来。
  天空下起了蒙蒙细雨,亭台楼阁笼罩在烟雾中,湿润的气息吸入肺部,叫人怅然。
  秋华年取了一只大杯,一只小杯。
  “你一杯,我一杯,我们不醉不归?”
  杜云瑟看穿他以退为进,想多喝几口的心思,“那我就一杯便醉。”
  秋华年嘟囔,“小气。”
  杜云瑟轻笑着帮他斟好酒,轻轻碰杯。
  “今日细雨祭冤魂,应当庆祝,便多喝两杯吧。”
  秋华年抿了口酒,这酒其实与后世的果味酒精饮料差不多,对现在的他来说刚刚好。
  虽然没有去菜市口凑那古怪的热闹,但官府早就把受刑之人的名字和罪证贴在了各处布告栏里,秋华年也看了。
  他在里面看到了一个眼熟的名字——李故儿。
  “自作孽,不可活啊。”
  ……
  转眼间五月结尾,六月弹指而过,花圃里的花已经全谢了,天气由湿热转为干爽,城郊的田地也变成了喜人的金黄色。
  元化二十二年辽州一地风调雨顺,无灾无乱。
  在城里感觉不到,一出城门,所有人都会被丰收的热浪席卷。
  秋华年的庄子上的棉花已经收了好几波,还有一部分秋桃等待成熟。收下的皮棉当场就用脱籽机处理过,变成雪白的净棉,一大包一大包堆满了庄子上的库房。
  这一年秋华年证明了自己的棉花种植方法在别处依旧可行,农书在一步步修改下也趋近完善。
  三十亩棉花丰收的消息传出去,原本还在观望的人陆续抱着不同的目的上门,其中甚至包括知府司泾,还有辽州都指挥使。
  秋华年熟练地处理着这些帖子,心思却不全在棉花上。
  时间到了七月,不只意味着庄稼的丰收,杜云瑟参加乡试的日子也即将到来。
  今年到底是不是一个彻底的“丰年”,全等乡试放榜那一日揭晓。
  第91章 乡试【一百票加更】
  乡试每隔三年举行一届,有秀才功名且无罪、无重孝在身的学子可以报名应考,考试共分三场,每场三日,由皇帝亲派的翰林主持。
  乡试上榜,即为举人,拥有了做官的资格,可以使用奴婢,有赏银与赏田,免五十亩地的赋税。
  对古代许多读书人来说,功名考到举人这一步,已经称得上功成名就了。
  这是真正称得上鲤鱼跃龙门的考试,襄平府是辽州都府,府城里读书人众多,时间来到七月,大街小巷上似乎都传递着考前的紧张氛围。
  许多家住的远的、祖籍在辽州的秀才已经提前来到襄平府,预备着八月份的乡试。
  秋华年出门逛街时,常看见路边有小摊小贩售卖讨好彩头的东西,那些书坊书肆,也把历年各地乡试的锦绣文章重新刻印,大赚了一笔。
  祝经纬如今算半个闲人,买了一堆有用没用的东西,趁杜云瑟休沐上门拜访,美名其曰在办正事。
  “坊间都在赌这一届辽州乡试的解元是谁,开了好些盘呢。”
  秋华年感兴趣地问,“哪些人身上的注多?”
  “云瑟兄自不用说,除他之外,还有位祖籍在辽州的秀才,今年二十有八,名叫祁雅志,学名不低。”
  “如今解元的人选里,呼声最大的就是他们二人了。”
  秋华年看向杜云瑟。
  “这位祁雅志是谁?你见过吗?”
  杜云瑟点头,“他七月初来襄平府,到清风书院拜访过闵山长,也与甲字班的学子们切磋了一番。”
  “如何?”
  “是位学问扎实的实干之人。”
  这个评价相当高了,秋华年点头,并没有太过担心。
  祁雅志厉害,但他也十分相信杜云瑟的能力,有位惺惺相惜的竞争对手,其实是件好事。
  官场上有同榜、同乡之说,如果祁雅志能力出众、人品上佳,未来一同入朝为官,互相也是一个照应。
  秋华年问祝经纬,“你不会也下注了吧?”
  祝经纬脸上一苦,苏信白有身孕后,祝经诚的精力几乎全集中在了自家夫郎身上,他这个弟弟松快了许多,不免多出去游逛。
  要是让兄长知道,他肯定又要挨教训了。
  “只浅浅压了五两银子,就当讨个好彩头嘛。况且我相信云瑟兄肯定不会让我输钱的。”
  秋华年劝诫,“无论如何,赌博不是正道,上瘾都是从小注开始的,你去把钱要回来,别赌了。”
  祝经纬怕被祝经诚知道挨训,也不在乎赚的那点银子,点头应是。
  秋华年转而说道,“我还以为郁闽也是有力的竞争人选呢。”
  祝经纬这些日子把这打探的清楚。
  “也有一些人压郁氏一族的天才,不过比起云瑟兄和祁雅志就差远了。”
  “乡试是整个辽州的厉害秀才一起考的,和院试不一样,大家更看好年纪大些,经验丰富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