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秋华年家本就住在城南,距离南城门不远,马车行驶不到一个时辰,就到了先前挑好的庄子。
  老邓头提前收到信,专门带着所有佃户来庄头迎接他们,姿态摆的很足。
  “大少夫人,秋公子,咱们庄子上的佃户,除了一个新逃荒来的哥儿身体不好,暂时起不来,其余都在这儿了,请您二位过目。”
  秋华年对苏信白使了个“你看”的眼色,听老邓头这次怎么介绍。
  庄子上一共住了十三户佃户,有那种一户十几个人的大家口,也有逃荒来的,一两个人成一户。
  壮年男女有二十八人,十二岁以下的孩子有七人,五十岁以上的老人有十一人,加起来总共四十六人。
  种三十亩地用不了这么多人,人手主要是照顾那五亩梅树林的,每年夏天摘梅子可是大活计,有时候摘不完了还得从外面雇人。
  苏信白家业大,对庄子管得松,这些佃户们生活过得不错,没有面黄肌瘦,衣不蔽体的。
  秋华年算了算,按两个人照顾三亩棉花地来算,这些人手勉强够用,摘梅子的时候再想办法。
  “邓庄头,你的新账整理的怎么样了?”
  “早就弄好了,就等着给秋公子验收呢!”
  邓庄头呈上了新账本,秋华年让他先走着,看一处介绍一处。
  经过秋华年敲打,这次账本上还添了两亩菜地,五只羊,六头猪,一头奶牛,一群鸡鸭大鹅。
  秋华年每看一个地方,就和其他佃户们问一些相关问题,都是能互相印证的。
  老邓头心脏怦怦跳,庆幸自己这次没有耍滑头,否则很有可能这个庄头真做不了了。
  被这么不动声色地敲打了几次,至少几年内,老邓头是不敢乱来了。
  确认庄子没问题后,秋华年叫他们别急着翻地,先做棉花育苗。
  这次他没有口述,而是带来了自己的农书的育苗篇的抄本,将佃户们分为识几个字的和完全不识字的,让他们照着书学,他就在一旁看着。
  以老邓头为首识几个字的人学的很快,完全不识字的人,只看图理解,还是出现了偏差,秋华年把问题记下,打算回去后改进一下图示。
  对秋华年要用庄子种棉花的事,佃户们虽然惊奇不解,但没有人提出疑问。
  反正苏信白已经说无论种的怎么样,今年都会按去年的量给他们发粮食了,他们只是佃户,干活就行,管那么多干什么。
  忙到了下午,秋华年有些累了,苏信白提早叫人打扫了庄子里的宅子,问他要不要泡温泉。
  秋华年来了兴趣,笑着说好。
  宅子后院盖了一个暖阁,里面是一个石砌的小池,引入温泉泉眼的水。秋华年在里面能到胸膛以下,换成杜云瑟,估计只能到腰迹。
  暖阁已经放好了温泉水,氤氲水汽模糊了秋华年的视线,下人们在温泉池中央架了一扇屏风,秋华年看不见那头的苏信白,但可以听见说话的声音。
  秋华年整个人缩在温热微烫的水里,舒服地叹了口气,手拍着水面玩。
  “这里的温泉能煮鸡蛋吗?你试过吗?”
  苏信白清冷的声音被水汽缠绕地有些模糊,“……煮鸡蛋?我此前未来过,你要试试吗?”
  “算了,不想出去,下次再说吧,反正庄子跑不了。”
  秋华年盯着水汽看了一会儿,轻声问苏信白,“信白,这里只有我们两个人,你能不能说一说,你对经诚究竟是什么想法?”
  “一辈子夫夫,能有什么想法?”
  秋华年轻笑,“你嘴太硬了,那就别怪我问的露骨。”
  “你直接回答,你愿意看他和别人生孩子吗?你愿意给他生孩子吗?”
  “……”
  屏风那边,连细微的水流声似乎都消失了。
  秋华年等了许久,就在他以为今天也问不出什么来时,苏信白缥缈沉闷的声音才顺着水汽传来。
  “……那也得,他想和我生。”
  第70章 春游
  秋华年眨了眨眼,一瞬间以为自己听错了。
  哗哗的水流声在暖阁内响起,秋华年在水里漂着,脚尖点着铺着细密鹅卵石的池底,靠近了中间的屏风。
  苏信白好像躲远了一点。
  秋华年笑道,“你刚才说的时候没有不好意思,怎么又开始躲了?”
  他的八卦之心已经被完全激发了出来,除此之外,逗苏信白这样的清冷傲娇美人也挺有意思的。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帮友人解开心结,希望他们能得到幸福。
  如果苏信白真的对祝经诚毫无感情,只把他当作一个联姻对象,那秋华年也不会多管闲事,但事实显然不是这样。
  秋华年靠着霞影纱糊的屏风,隐约看见那边苏信白模糊的影子一动不动。
  见他一副不说出个所以然来绝不罢休的架势,苏信白吐气道,“平日多少书不够你看的,还要听别人的故事。”
  秋华年把手肘搭在温泉池里漂着的小木盆里,撑起下巴,“看那些乱编的书,哪有听当事人亲口讲有意思。”
  “……我是怕了你了。”
  苏信白的视线被蒸腾的水雾充斥着,只能看清方寸之间的东西,温热的温泉水无孔不入包裹着他,像世上最安全的胎衣,一点点消解着他的警惕,释放着他的疲惫,诱惑他倾诉吐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