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衙役开始催促了,他们要在中午前到漳县县城汇合,一起启程去边关服役。
  村里仅有的三头骡子都拉了出来,族长家的、秋华年家的和云湖家的骡车排成一列,送这二十八位役夫最后一程。
  秋华年站直身体,目送他们远去,直到再也看不见骡车的影子。去的时候是二十八人,回来时不知道还剩几人呢?
  ……
  村里骤然少了二十八个人,可该过的日子依旧得过,云霆成亲后第二日就继续来秋华年家干活了,秋华年也认识了他的新夫郎,是一个叫夏星的小哥儿,年纪和秋华年差不多大。
  夏星出身自上梁村,不过因为夏家和秋家素来不对付,所以原主的记忆里没有夏星,夏星也不了解原主。
  相处下来后,秋华年发现夏星的胆子很小,性格软糯乖巧,一不小心就会被吓到,五官只算是清秀,却莫名让人有一种保护欲。
  云霆在地里干活,夏星时常在饭点拎着篮子给他送饭,一来二去与秋华年熟了起来,秋华年听说他会纺线,跃跃欲试地打算等收了棉花后以棉花为原材料见识一番。
  又等了几天,一大早秋华年刚吃过早饭,云霆突然急冲冲来敲门,看见秋华年后喜笑颜开道,“华哥儿你快去看看吧!田里有好几朵棉花吐絮了!”
  此言一出,家里所有人都干不了别的事了,全都迫不及待地一起去了棉花田。
  田里的大多数棉桃都还没有成熟,只有零星几朵长得最快的变成了干褐色,裂开后吐出了洁白的棉絮。
  秋华年拨开半人高的棉花走进地里,小心翼翼摘下一朵吐絮的棉桃,用手轻轻掰开,将棉絮一点点扯出来,免得它被弄脏了。
  当一团洁白柔软毫无杂质的棉花落入掌心,秋华年脸上已经盛满了笑容,他双手捧着这朵来之不易的今年收获的第一朵棉花,在丛丛棉株间转身,高高举起双手。
  “云瑟!看,棉花!”
  风吹棉株,绿浪阵阵,站在田中央的人像一朵永不褪色的花,与周遭的一切一起构成一副天然无雕饰的神画,深深刻印在杜云瑟的眼底。
  第51章 撷芳园
  第一朵棉花吐絮后,棉田就像是正式进入了成熟的季节,很快接二连三的棉桃便裂开缝隙,蜷缩起外皮,露出其内洁白柔软的棉花。
  一朵朵云彩一样的棉花在枝头随着微风轻轻摇晃,说不出的好看。
  最早结出的那批伏前桃开始干裂吐絮,青涩一些的伏桃也累累挂满了枝头,等待绽放。
  为了防止突然下雨打湿吐絮的棉花,让棉花质量受损,秋华年每隔三五日就要组织人去棉田里摘棉花。
  现在成熟的棉桃还不多,自家人还摘得过来,等再过些日子,棉花大批成熟时,万一天公不作美,就要雇几个人抢收了。
  随着棉花的成熟,杜家村地里的大多数庄稼都到了收割的时候。
  玉米、高粱、小麦、黄米……一望无际的土地上,农人们匆忙而喜悦地收割着辛勤一年种出的粮食。
  天气虽然还没有凉爽,但也没有夏天最热时那么热了,秋华年每天早晚去地里转一转,正中午的时候还是躲在家里纳凉。
  有了宝义临走前的那番话,存兰读书识字的事儿过了明路,族长家里给她和云哲都买了纸笔,云哲被送去镇上孙秀才开的私塾读书,存兰则被叶桃红交给了秋华年。
  杜云瑟每日都要教孩子们读一两个时辰的书,存兰过来不过是多添一张桌子,此前落下的课业也有九九帮忙补习,迟清荷也会指点一二。
  存兰和秋华年家里本就熟悉,很快就适应了读书生活,宝礼家本来还想把云哲也送过来,一来离家更近,二来能蹭一蹭杜云瑟这个文曲星。
  不等秋华年拒绝,叶桃红先阴阳怪气了他们一顿,族长也制止了他们。
  秋华年和杜云瑟收下存兰是看在九九的份上,收云哲真没什么道理。
  宝礼家虽然不忿,可也没什么办法,只能自我安慰镇上的私塾才是正经读书人去的地方。
  随着秋日脚步的接近,没有深加工的皮棉已经收了有大几十斤了,满满当当堆了几个大箩筐,全收在后面的罩房里。
  秋华年忙活了几日,在杜云瑟帮手下根据记忆复原出了去棉籽的脚踏撵车,又把一个罩房完全腾出来,摆了一张巨大的平桌,在房梁上吊起绳子,挂上棉弓,提前将弹棉花的场所布置好。
  清晨和傍晚,趁太阳不热的时候,秋华年把没有去壳和籽的皮棉搬到院里,和孩子们一起剥棉花。
  剥棉花是个细致活,棉桃的外皮干枯蜷缩后变得极脆,手劲稍微大一点,就可能让细碎的枯皮混入棉花里,污染棉花的白净,所以必须小心翼翼一缕一缕地往外剥棉花。
  课余时间,九九春生都坐在院里帮忙剥棉花,存兰和云康只要在也会来帮忙,学会了再回去教自家人怎么做。
  就连迟清荷,因为此前从未见过这个样子的棉花,也跃跃欲试。
  孩子们把剥出来的棉花一团团放在大圆簸箕上,秋华年端着这些棉花走到脚踏撵车旁,开始去籽。
  一只手转动旁边的摇杆,一只脚踩着脚下的踏板,把一大团棉花放在撵车的两个圆柱形滚筒上,手轻轻往前推动,棉花通过靠的极近的两个滚筒,里面的棉籽自动被剥离出来。
  这些棉籽留下来处理过后,可以当来年的棉花种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