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清池闲笔》……词集?”这册书封皮上的字不算偏僻,九九全都认得。
  虽然秋华年说书架上的书全都可以看,但九九知道,华哥哥把这本书放在最上面,肯定还是希望他们尽量少看的。
  下面几层的书都还没看完,九九对最上面的书没有很强的好奇心,一直没取下来过,现在看到那里摆着的居然是一本词集,她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清荷姐姐明明一副对诗词敬而远之的态度,连大哥教授他们对韵的时候,都只是捡最平庸最简单的句子说,为什么她会对一本词集有这么大的反应?
  九九把这件事记在心里,将词集先放了回去。
  趁着天还没黑,她将前几日绣的帕子和针线放进篮子里,打算去找榴花嫂子再学一学绣花。
  九九挎着篮子出了院门,刚走几步路,面前突然拦了一个眼生的十一二岁的小女孩。
  “喂,小村姑,干嘛去啊?”
  九九看了眼她出来的方向,“你是庄婶子家的孩子吗?”
  那小女孩抬着尖尖的下巴,头发上的红头绳一晃一晃,“我叫白玉钏,你呢?”
  九九眉心微不可查地皱了一下,“我是九九。”
  玉钏鼻子出气的笑了一声,下巴又抬高了几分,“你连大名都没有?这名字跟个丫鬟似的,我看你们家房子盖得不错呢,谁知道还是土包子。”
  九九的脸瞬间冷了下来,凝目看着她说,“我是数九歌里九九的那一天出生的,我家里人给我取名九九,取的是‘数尽寒冬桃花开’的意境,你自己一知半解,怎么好意思说别人的名字?”
  “何况一个人就算叫猫儿狗儿,只要长辈是真心实意觉得好才取的,也都是极好的名字,不容外人置喙,你一上来就随意贬低别人的名字,这就是你口中不‘土包子’的家教吗?那我倒宁愿是个土包子,免得与你同流合污。”
  “你、你——”玉钏没想到九九的嘴这么厉害,不但话多语快,还全都有理有据,她竟找不到半点能插嘴反驳的地方。
  怎会回事,姥姥明明说隔壁家的九九特别胆小怕人,和生人连话都不敢说的!
  “你还要说什么,我听着。”九九眼中含怒,一步不退。
  玉钏抓起手边的石头扔向九九的脸,九九侧身躲过,但石头还是擦过了肩膀,带来火辣辣的疼痛。
  “你得意什么!我爹、我爹可是给京里王爷办事的!我爹说一句话,你们都得跪下!你等着、你给我等着——”
  玉钏放完狠话,哭着跑回了庄寡妇家,重重摔上了残破的木门。
  ……
  晚饭过后,杜云瑟收拾了碗筷,秋华年和他正在正房里说话,九九突然心事重重的走了进来。
  “九九有事找哥哥?”
  九九咬着嘴唇问,“大哥,你知道京中一共有几个王爷吗?”
  杜云瑟和秋华年对视了一下,斟酌着回答,“京中如今能称为王爷的只有两人,一人是当今圣上的兄长平贤王,一人是新封的三皇子晋王。”
  杜云瑟虽然远在漳县杜家村,但他一直与吴深保持着联络,也时不时和王县令、宋举人小聚一番,所以对京中的大动静有几分了解,其中就包括三皇子封王。
  “王爷是不是,特别特别厉害?”
  “你认为如何可以称为厉害?”
  “就是像赶集时的说书先生说的那样,随随便便就能要人的脑袋……我听说,听说我们隔壁县出过一位宫里的娘娘,她最早就是被什么王爷带走的,走的时候原本说好的人家全家都死了……”
  隔壁县娘娘的故事在漳县民间流传的很广,毕竟那么一大家子人一夜之间全死完了,还和遥不可及的宫里扯上了关系,太适合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了。
  在九九期颐的眼神中,杜云瑟缓缓点头,“虽然国有国法,但……一位王爷想杀死几家平民百姓,确实十分容易。”
  秋华年见九九一副快要哭出来的样子,心疼的把她搂过来揉了揉脑袋,“我们九九这是怎么了?好端端的突然问这些。”
  “我、我——”
  九九在秋华年怀里低着头把下午的事情讲了一遍,末了担忧的问,“虽然那个白玉钏很讨厌,但万一她说的是真的……华哥哥,我是不是闯祸了?”
  秋华年沉吟片刻,先笑了笑轻松的说,“九九也不想一想,如果白玉钏的父亲真的那么厉害,庄婶子为什么还住在杜家村,为什么还没有盖新房子?”
  “你再拿白玉钏和你清荷姐姐比一比,看看她像不像正经大户人家出身的小姐?”
  “白玉钏不过是不知从哪听过一句京中的王爷,气急败坏之下拿来吓唬你罢了,快别信她了!”
  见九九还是担忧地垂头不语,秋华年无奈的摇了摇头,假装压低声音笑道,“而且她父亲厉害,难道九九的兄长就不厉害吗?华哥哥告诉你一个秘密,你还记得前阵子住在咱们家的十六叔叔吗?十六叔叔的来历可不比京中王爷差哦。”
  十六叔叔的来历这么厉害?
  九九惊到瞪大眼睛,她被白玉钏口中一个虚无缥缈的“京中王爷”吓得心神不宁了许久,结果华哥哥却告诉她,她早就和来历差不多厉害的人一起生活过好久了。
  “十六叔叔的事是秘密,华哥哥告诉九九,九九不会告诉别人的对吧?”
  “我知道了,我和谁都不会说的!”九九郑重点头,她才不会像白玉钏那样大嘴巴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