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咱们家也留一亩水地不种稻子,跟着华哥儿一起种棉花,到时候华哥儿你教教他们怎么样?”
秋华年笑道,“没问题,到了秋天咱们一起卖棉花赚钱。”
棉花市场这么大,顺手教一教又不费劲,族长家对他们一向不错,秋华年当然不会拒绝。
秋华年走后,宝仁还是心有疑虑吧,族长看出来后敲了敲拐棍说,“我把这件事交给你,你带着两个兄弟一起学,华哥儿家若是忙不过来,记得搭把手,把种棉花的本事学到手最要紧。”
“爹,你真的觉得华哥儿能种出棉花?”宝仁不是不信秋华年,但种棉花实在是匪夷所思,棉花这么值钱的东西要是能在漳县种出来,早就有别人发这个财了!
“我不知道他怎么种,但我看得出来,华哥儿这孩子从不无的放矢,他把所有地都换成水地要种棉花,那就是有十足的把握。宝仁,人要稳重也要敢拼,大不了就是没了一亩水地一年的收成,顶多二两银子,你怕什么?”
宝仁听爹说的有道理,渐渐接受了这件事,抱有同样想法的还有胡秋燕,她看见秋华年编的二三十个大柳盆,回去和宝善商量了一夜,找到秋华年说自己家今年也想种一亩水地的棉花。
胡秋燕自打和秋华年熟悉起来后,还没见秋华年办坏过一件事,秋华年都这么用心用力地开始准备了,棉花还能跑了不成?
那可是一斤就要180文的硬通货,胡秋燕打听过收成,种上一亩收个一百多斤,就值二十两银子了!
华哥儿还说按他的方法能收得更多!
族长家和胡秋燕家都留了水地没有种,在农田间十分显眼,大家一打听,才知道秋华年竟想种棉花。
“他可真会做梦,等到了秋天,地里啥都没长出来,上好的水地全打了水漂,连明年吃的粮食都没有,他就知道哭了。”李故儿在杜宝泉家的院子里说风凉话。
西厢的魏榴花掩着门,小心翼翼地给柚哥儿喂了半个鸡蛋,没有理外面的动静。
这几天她把赚到的钱还了账后,剩下的分几次悄悄找秋华年全部换成了鸡蛋,秋华年时不时还会给她从锅里盛半碗玉米面糊或者大米粥,这么养下来,柚哥儿的脸色已经没有那么黑青了,哭声也有力了些。
李故儿没等到想要的回应,不依不饶地走到西厢这边,魏榴花害怕被她发现柚哥儿刚吃了东西,赶快出屋。
“魏榴花,你没听见我刚才说话呢吗?”
因为赵氏看不上魏榴花,李故儿也跟着不拿这个舅舅家的大嫂子当回事,从来只叫她名字。
魏榴花眉毛一竖,“听见什么?华哥儿就算没种成棉花,卖糖赚的钱也够天天吃白米了,谁没有明年吃的粮食,都轮不到他。”
“你!”李故儿怒气上涌,觉得魏榴花在讽刺自己。她一个投奔舅舅的外甥女,才是真的一不小心就会没饭吃,不然她也不会成天讨好赵氏,做那些打算。
魏榴花懒得和她多费口舌,拿起院里的盆子出门洗衣服去了。李故儿虽然身世坎坷,但她既不好好干活,也不想着学些谋生的手艺,成天尽弄些歪门邪道,魏榴花才不会惯着她。
第20章 土农肥
左耳房炕上,九九小心翼翼地铺开几尺秋华年去县城买的棉布,拿着剪刀比划了半天,一直没敢下手。
秋华年鼓励她,“别紧张,先拿我们几个穿的练手,凡事都有第一次,你的针线比我好多了。”
九九听了还是没有舒颜,针线比华哥哥好又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事情,毕竟现在的华哥哥做出来的那都根本不叫针线了!
秋华年见她无从下手,也不勉强,“实在不行我去请人做衣服,也不费多少钱。”
秋华年打听过,请人缝衣服一件二十文,要是还想绣个花什么的,根据图案大小和复杂程度,加价五文到三十文不等。
农村家家户户都是自己缝衣服的,很少需要请别人帮忙缝。
九九把头摇的和拨浪鼓一样,“太贵了,四件衣服就要八十文,都快够买一斗白米了!我再试一试。”
秋华年见她又开始围着棉布绕圈,只能无奈地先出来,和送云康来上学的胡秋燕聊这事。
“可惜我的针线也就那样,不敢揽这个活。”胡秋燕说,“不过,华哥儿你其他本事强也就罢了,九九这个年纪,还是该练一练女红。”
当时李寡妇病体沉疴,没精力教九九女红,九九现在会的这些都是自己乱学的,做点小东西还行,遇上大件就袖手无策了。
秋华年想了想,觉得胡秋燕说的有道理。女红是一门重要的谋生手艺,九九自己也感兴趣,他应该想办法给九九请位合适的老师。
要请就请最好的,秋华年问胡秋燕,“婶子,咱们村里谁的女红做的最好?”
“你要问这个,肯定是宝泉家的大儿媳魏榴花,她不仅会缝一些时兴的衣服样式,花也绣的特别好。宝泉嫁到县里的大闺女巧星时不时接一些活儿,带回村里让她干,据说一个月也有一两钱银子的进账,不过全被赵氏收走了,一分都没给她留。”
胡秋燕兴致勃勃地和秋华年说这些八卦。
秋华年没想到是魏榴花,村里绝大多数人他都能为九九请得动,只有赵氏家的很麻烦。
“魏榴花往后,就是一些针线做的细密的小媳妇、小哥儿了,不过他们都是村里的手艺,和魏榴花这种能在县里接活的是没法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