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宅院都是以前修的老宅子了,后来被拆分给别人住,那些人也不讲究,好好的屋子被胡乱装门阻隔钉钉子之类的,甚至还在里面烧火,烟熏火燎的不成样子,这样不爱惜,加上本来就修了些年头,房子基本都糟朽了,住的话必须好好修缮才行。”魏云舒将大致情况一说,“五个店面里四个目前都已经租出去了,只剩下一个还空置着,离我们这里骑车大概需要半个小时,倒是离杏花街近一点,骑车七八分钟时间。你要是真想再开一门生意,那这个店你拿去用吧。”
  应望也不跟他客气,直接问:“店面多大?”
  魏云舒说:“百来平吧。”
  “那不小了。”应望惊讶说:“比我们现在的店还大一些。”
  “那边比不得学校这边地段好,据我小姨说,当时那个店他们做的是酱料生意,油盐酱醋,不论穷人富人都会买一点儿,走个薄利多销的路子。”魏云舒说:“地段差一些,面积反而大了。”
  应望陷入沉思。
  魏云舒也不催他,伸手玩起了他头上的旋,揉一下窝窝摸一下头发的,自己玩的倒也起劲。
  应望已经很习惯魏云舒对自己动手动脚了,半点不自在都没有。他想着事情,想清楚后很自然的抬头,“面积大地段差一些,我暂时也想不出来究竟能做什么生意,不如明天我们实地去看看?”
  “行啊。”魏云舒答应下来,“杏花街那边老钱开始吊顶刷墙漆了,这就够他忙几天,设计图我已经给他了,不需要我时时刻刻盯着,有空陪你去看店面。”
  对华人来说,过年是件大事,各行各业都是要歇业过年的,钱有为他们也不例外。从腊月底放到正月末,算起来也是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那边房子本来就是好几层,即便只有他们打算住的三楼是精装修,可也只是软装上有差别,别的楼层吊顶可以不弄,但刷墙漆是少不了的。面积大,那需要的时间自然就多。
  应望也没想到都到刷墙这一步了,还挺高兴的,“墙刷好了就是软装,再通通风晾一晾,我们就能搬进去了。”
  魏云舒笑着嗯了声,“家具这些我也在陆续看,老钱想以后卖一部分精装修房子,所以在沙发柜子这边也找了些合作商,到时候我们再去看看定做一款摆进屋,如果实在不喜欢就另外找。”
  对此,应望没有不答应的。
  第87章
  第二天,安排好店里的事情,应望和魏云舒就去看店了。
  两人每人骑了一辆自行车,不到二十分钟就到了。
  比起市中心和大学城那边热闹,这边确实比较偏,但要说特别偏也没有,至少周围还是有不少人家户在住的,就是没有什么厂而已。
  店面倒是跟魏云舒说的一样比较大,而且原先做的是酱料生意,除开大堂,里面还被隔了好几间,灶台厨具这些都有。当然,时间久了,很多东西都糟朽了,如果要用的话还得修缮一番。
  店里面的器物落了灰,乍一进去还有些呛人,应望和魏云舒也没在里面多待,大致看清楚后就出来了,然后又去周围逛了逛。
  “距离这里最近的厂走路需要二十分钟,再往外是村,村里的农民不算少,不过都是些老农。年轻人已经争相进了城找活干,基本都在各个厂子里上班。有人嫌弃市里租房花钱晚上会回村里住,如果我们在这边做吃食生意,那怎么也是流量。还有就是那边,以后也是要设公交站台的,等往这边开发了肯定也是人流量,不过现在说这些稍微有点早……”
  魏云舒就跟应望介绍自己知道的情况,好让他心里更有谱一些。
  应望听的认真,眼睛还不忘四处看看,心里头在思考要在这边做点什么生意。
  两人逛了一早上,连午饭都是在外边买吃的,下午继续逛,甚至还去临近的村里逛了逛。
  说起来,永安市整体发展的好,当初各种厂子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这带给周围村落的好处无疑是巨大的。如今在村里逛一圈,白天基本上看不到什么年轻人,全到市里打工去了。村里的土地都是老人在干,跟人签了订单供货的农户就不提了,没有这种大销路的农民也会隔三差五的挑着菜到市里去卖,生意也是不错的,此外,养猪养鸡鸭养牛的也有,给卖肉的屠夫供应肉。总之,周围村子里的日子过得不错,小娃娃们衣服穿着新款,嘴巴里还有糖吃,看那脸蛋和身材就知道不是吃不饱饭的。
  这样的情况对应望他们来说无疑是好消息,因为这代表哪怕是村里人都过得不穷,不穷代表有消费能力,他们都是潜在的客户。
  逛了一整天,骑车回去后两人去后厨点了份冒菜和米饭到客厅里吃,魏云舒边吃边问:“怎么样,有点想法了吗?”
  应望咽下嘴里那口饭,然后说:“不能卖火锅。”
  魏云舒挑眉,“觉得消费能力跟不上?”
  应望点点头,“虽然他们也有些钱,但毕竟是卖菜为生,不是我看不起卖菜的……但比起上了很多年班的工人,他们的消费能力的确差了些,远没有工人和住学区房的人家底厚,对待钱财上大多数肯定也是勤俭节约型的。而火锅卖的并不是很便宜,叫他们一两个月去吃一次差不多,隔三差五的就不用想了。”
  魏云舒很懂,他早就想明白了,也不纠结,而是问:“那你打算做什么生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