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武侠仙侠>山神的山没了> 山神的山没了 第71节

山神的山没了 第71节

  被迫支楞的黎浔便开始为此事忙碌,奔波。
  布局许久,如今这大战才刚拉开序幕,他就更没那个心思了。
  啧,等处理完这些事,再回道观把这妖心的毒解了吧……
  正当黎浔准备闭目休息,门突然被敲响了,外头传来女子的声音:“大人,郡尉大人派我过来替您诊治。”
  黎浔缓缓睁开眼睛,抿了抿唇,还是起身将外衣穿好下了床。
  门外,一个女医师挎着药箱站在门口站着。
  吱呀一声,门开了。
  “大……”医师见人出来了,还未上前与他说上一句话,就见来人递上一张纸。
  “按照这药房抓药便可。”
  医师愣愣的接过黎浔递来的纸张,旋即就看到眼前这人将大门合上了。
  医师:“……”
  这药方都给她写好了,那还叫她来看什么病直接让下人抓药不就好了么!
  医师无奈的撇撇嘴,挎着药箱离开了。
  黎浔重新躺回床上,闭眼入睡,和以往不同,往日频繁出现在他梦中捣乱的人不见了……
  黎浔难得清闲,很快沉入梦乡。
  ……
  另一边,秦词跟着血引找到了阵眼所在之处。
  是在一处大宅子里头,外头有五六个家丁轮流在墙外边看守所,一旦看到有不认识的人,就会一直盯着那人的一举一动。
  见此情景,二人没立马动身去找阵眼,而是先寻了一个住处,认真详谈此次行动。
  至于谢禅和林婉珠二人,在来到这座城池之后人就不见了,秦词也懒得管他们去了哪。
  等放好东西,王武便打算出去打探下那宅子的消息,秦词也想跟着去,王武却让她先休息,他自己去就行,两个人去的话有些惹眼,秦词同意了。
  直到傍晚,王武才匆匆回来。
  进了屋后,秦词摆弄着罗盘问他:
  “这宅子师兄你打听清楚了么”
  王武叹了口气,眉心皱起:“这宅子是卞家二公子的宅邸。”
  “卞家”秦词微诧,这怎么又扯上那卞家了
  “那宅子我刚刚探过了,不好进。”
  他只不过在门口多转了几圈,就被赶走了。
  他在暗处发现那屋子不仅看的严,查的也严,不管是外边的送货郎还是外出的奴才丫鬟,进出门都得仔细检查一遍才能放行。
  “而且那宅子里有很重的妖气。”
  “那倒是难办了……”秦词不免想到徐青说的那只猫妖。
  “我们得想个办法进去才行。”王武有些苦恼的挠了后脑勺,这卞府这般难进,这任务有点难办啊。
  秦词摸着下巴思考,想了好几个方法都觉得不行,只好再问:“可还有其他消息么”
  “哦,还有一个消息。”
  “详细说说。”
  ……
  朱谦抵达水都后,便开始着手准备。
  水都这边的徐郡尉手上的兵力只有二十五万,加上他这边的十万,也不过才三十五万,燕国可是派出了百万的大军!
  双方人数悬殊着实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更别提,敌方还是一个特别狡诈,奸滑的人。
  前段时间燕国刺客在楚国出现,朱谦更是怕两方来个里应外合,这段时间不禁忙着布阵,排兵,还要在暗处搜罗刺客是否藏在里边。
  一连几日的连轴转,忙的脚不沾地。
  朱谦看着地图用笔一点一点标注,腰间挂着几个锦囊一摇一摆,黎浔与他分开之时,给来他这几个锦囊,说遇到危险,或者其他棘手的事,就拆开它。
  这几日虽忙,却还能撑住,他一个也没打开。
  朱谦咬着笔杆还在思考哪里有纰漏,忽地,听见外头士兵匆忙来报:
  “公子!燕国的船只动了!”
  第61章 第六十一章
  天蒙蒙亮,李忠义早早起床换好衣物,准备去郊外兵营点兵,刚踏出屋门,就听到外头有人传报。
  一听,才知道对面的赵国派了兵队驻扎在河边,还不知在河里撒了什么东西,现在正在一麻袋一麻袋的往河里倒。
  李忠义顿时如临大敌,赶忙让人盯着,他速速就来。
  李忠义走在路上万般头疼,心下愈发不安,昨日黎浔才说赵国要来攻打楚国,今日就搞起了小动作,属实让他措手不及。
  想想自己手上的兵力,李忠义压下心中的忧虑,回屋,立马让丫鬟端来笔墨,他要写信求朝廷派兵援助。
  虽然还不清楚赵国那边的人想做什么,但他有一种直觉,最好早点去请求。
  他相信大公子虽昏聩,但关于国家大事,还是会放心上的,所以李忠义往事态严重点写,希望朝廷那边能快些派人过来。
  将信写好后,让人赶忙通过特殊通道,加急送往京都。
  李忠义这边披上披风,准备去城墙那边看看情况。
  却在前院的长廊遇到了黎浔。
  黎浔倚在长廊的红栏边上,看着外头的风景,还系上了带着帽兜的披风。
  李忠义诧异的看着他:“怎么起这么早”
  黎浔微阖着眸,眼底青黑明显,整个人有些恹恹的,一副打不起精神的模样:“平日都是这个点起来的。”
  李忠义看着这灰蒙蒙的天,心想道观的人也都这么早起来
  黎浔见李忠义一身盔甲,以及他手上来不及清洗的墨迹,眉梢一动,站直了身子问道:“李叔写信回京都了”
  “嗯。”李忠义一愣,点头,心中讶异黎浔是怎么知道的
  黎浔似是叹了口气,捏了捏鼻梁,提醒他:“远水解不了近渴,贤侄我建议李叔您先去和万裕都借些人手更好。”
  楚国与二国接壤,三面环水,本处于一个绝佳的地理位置。
  可十几年前在逼退蛮族后,五国开始疗养生息,整顿兵力,那时的楚国也不例外。
  可当今楚王上任后,不顾大臣反对,将兵权收归至自己手上,紧紧攥着兵符不放手。
  只给每个都城拨些兵力,用于稳固地方局势。
  除了万裕都分拨的兵力比其他都城要多些,其余都少的可怜。
  “那若是许国也掺和进来该如何”
  李忠义也是头疼,他不是没想过和万裕都那边借人,他是怕许国也和赵国一样,对燕国存在某些心思,到时候他借了兵力,许国也发兵攻过来,万裕那边又该如何
  话音刚落,黎浔想都没想便很肯定的回道:“不会”
  见他如此笃定,李忠义不禁面露疑色。
  黎浔继续道来:“许国王室子嗣微薄,外戚干政严重,朝政动荡不安,自然是没这个精力再参与进来。”
  李忠义讶然,黎浔似乎不仅对朝中之事十分熟悉,竟然对许国的事也了解的一清二楚。
  似是看出了李郡尉的疑惑,黎浔指尖拢了拢衣袍,解释道:
  “家父每年都会来道观看我,为我讲解朝中局势,所以我知晓的还算多,其余的,可能不太方便同李叔说。”
  这话倒是不假,黎父每年都来道观,不过是来找他打探消息的。
  他们道观明地里降魔除妖,实则还是个巨大的情报网,再者,也有许多商人来往于各个国家贩卖商品,也是很好的情报源。
  李忠义思忖再三,最后还是决定听劝,又急急忙忙的让人把笔墨端回来。
  信刚送出去,李忠义便打算离开,谁知还没走几步,又收到了急报。
  李忠义:“……”
  楚王死了!
  李忠义在看清文书的内容,大吃一惊,不说楚王前些日子还在昏迷中么怎么突然就死了
  楚王崩了,按楚国丧礼来说,他得带着妻子儿女一同前往京都为楚王吊唁,但如今这局势,很明显有些臣子、郡尉都走不开。
  针对这个问题,即将成为新楚王的大公子则是非常贴心的在信中写明:
  ‘王尸于宫中停放三月,待战事结束,即刻动身前往京都。’
  表示国家大事先行,前楚王的事推后再说。
  黎浔听到楚王死了,面上平静的很,毕竟他有关系网,知晓信息速度的要比李忠义快些。
  楚王死了这事,也在他的意料之中。
  就是什么时候把大王子踢下位,黎浔还有些不确定。
  这也是他让李郡尉先去和万裕都借人的原因。
  毕竟有拜月这人在,大公子是不会轻易援兵。
  “贤侄,你可看出什么了”李郡尉下意识看向黎浔,见他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来了兴致,想听听他怎么看。
  他带兵打仗是把好手,但文臣那一肚子的弯弯绕绕他真学不来。
  黎浔接过文书只看了一眼,便懒得再看下去:
  “李叔放心便可,京都有家父,乔相等众位大臣守着,顶多一个月,便能得来援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