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章

  只是他看聂家堡普普通通,也不甚富裕,准备席面什么的,有点子过了。
  但又想到王破是平国公,预备席面接待,也情有可原。
  “亲家老爷们早就预备好了,平国公与您过去吃就是。”管家娘子笑着道:“并不是什么珍馐美味,只是本地的八大碗,吃个趣味,据说这可是秦汉时期就传下来的东西,夫人想着,您两位可能想尝一尝。”
  其实,早在来之前,亲家女眷们就叽叽喳喳的商量了半天,夫人是国公夫人,但也是世子夫人的婆母,自然不会挑拣亲家的伙食。
  可来的是旁人就不同了。
  尤其是他们并不想在长生公子的面前丢份儿。
  长生公子的大名,他们是如雷贯耳!
  年纪轻轻,才华横溢,整个天下谁不知道长生公子啊?
  西北这边文风不盛,聂家堡唯有两个秀才,一个垂垂老矣,炕都起不来了。
  另外一个聂秀才考了三次举人,都没过去。人到中年,也在聂家堡私塾里当个先生,一边教导学生,读书识字,一边自己用功努力,争取考个举人。
  西北本来就少读书人,他们这边更是上百年没有出过举人了。
  “八大碗!我知道!”田浩顿时开心了:“一定要去尝一尝。”
  前世去西北吃过这“八大碗”,名头统一但里头的说法颇多。
  而且不同的地区,这八大碗的内容也不同,但的确是传自秦汉时期,只是多年过去,当初传下来的菜谱变了又变。
  旁的不说,秦朝的时候还没胡萝卜呢。
  “好,一起去看看,这八大碗。”话题被打断,王破也没辙。
  且看田浩这么想吃,那就去呗。
  他们到的时候,发现聂家堡已经忙碌了起来。
  外头太冷,且有风,所以这席面是摆在屋里的,简单实用的八仙桌,上头摆着人头那么大的八个大碗。
  嗯,这就是八大碗席面儿了。
  聂大伯担当了介绍人,毕竟丁兰氏是个妇道人家,不方便出面。
  而亲家大伯就成了唯一的人选,他不好去拉着人家平国公,也不敢去碰一下长生公子,于是就叫人走马灯似的在俩人跟前儿晃一遍:“这是凤娘的二叔……这是凤娘的堂叔……。”
  介绍来介绍去,田浩没等开席呢,已经见过了聂氏有头有脸的人。
  其实也没多少人,有资格在他们面前站一站的,与他们俩同席的就更少了。
  只有六位。
  聂大伯和两个老人家,是聂氏最年长的老人了。
  以及两位聂家堡里资深的长辈,一位聂秀才。
  六个人加上他们俩,正好八个人,坐一桌上。
  他们来的时候,饭菜都摆好了,现在见过了人,就可以开席了。
  聂秀才算是个有才学的读书人,其他人在两位面前都有些拘束。
  只有聂秀才还有点子底气,跟田浩介绍这八大碗,并且给田浩夹了菜:“来尝尝这八大碗,虽然不如府上的菜肴精致,但也别有韵味。”
  “这是水汆丸子吧?”田浩看到眼前的菜就猜出来名字了:“来之前啊,听家里的老兵叔伯们提过的,这传自秦汉时期的八大碗,可是与其他席面不同呢!”
  他很不客气的夹了丸子吃:“果然味道醇厚!”
  “这是核桃肉,你们也尝尝!”聂大伯倒是公道,他作为长辈,给王破和田浩都夹了菜:“味道如何?”
  王破吃了一块:“别具风味。”
  “平国公喜欢就好。”聂大伯很高兴。
  他看出来了,这俩人没什么架子,是真的将这里当亲戚一样的走动,就放心了很多,并且与有荣焉啊!
  王破更会办事儿。
  田浩还沉迷在吃八大碗里,他已经叫人拿来了十二坛子酒:“此乃御酒,圣人钦赐,本国公知道西北之地,人人爱喝上一口,特意带来的,请聂大伯给分一下,不多,但大家喝个新鲜。”
  田浩听闻看了过去:“你还带了御酒?”
  他也带了,但是是要在满月宴上用的,且瓶瓶罐罐的千里迢迢运来,可不容易了。
  “带了的,不太多。”王破用自己的筷子,给他夹了个核桃肉:“你多吃点儿。”
  田浩嘴角抽了抽,刚才聂大伯给他夹了核桃肉,他吃了觉得不错,王破就记住了,又给他夹了一块。
  只是王破在盛汤的时候,看了半天:“这是肠子汤?”
  “是,虽然是内脏但绝对收拾的干净!”聂秀才看了就觉得不太好,毕竟有些贵人是不吃下水的,但八大碗里又有这一道。
  “无妨。”王破自己先吃了一些,才动手又给田浩盛了一碗过去:“尝一尝,味道不错。”
  “是吗?”田浩是吃什么都无所谓,好吃的不好吃的他都要尝一尝,喝了一口就觉得不错:“是不错!”
  聂秀才与他说了一些八大碗的历史和传说。
  但他怎么可能有田浩知道的清楚?田浩与他聊了一下,这八大碗的说法很多,甚至他还能从古籍之中,推测出这八大碗最早成于春秋时期,但兴起于秦汉。
  引经据典,说的聂秀才直觉开了眼界!
  田浩也终于明白了,这聂秀才为什么考了好几次举人,都不中。
  不要说什么怀才不遇,也不是说聂秀才的名气不够大。
  更不是因为他书读得不够好,很有可能他只是时运不济,考试的时候,可能与主考官乃至圣人的品味、理念不一样,毕竟朝廷科考是要选拔官员,不是官员给自己找别扭,这没有对错之分,只能说生不逢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