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作者闲话: 江湖有话要说:就想让老丁家多发点财……唉!
245出征不送清明节
245出征不送清明节
文城侯顶替了丁越的位置,成为了武库司郎中。
绕了一圈儿,这兵部的武库司郎中,还是丁家自己人。
谁不知道,文城侯是定国公太夫人的娘家侄儿啊!
“这样没人说什么吗?”田浩在晚饭的时候知道了这些,就问三位舅父:“任人唯亲什么的?御史言官也不吭声?”
不太正常吧?
那帮人是无风都要兴起三尺浪的家伙。
“大战在即,他们敢唧唧歪歪?”大舅父接了西北大将军的印信,意气风发的厉害:“等到了西北,再整顿军容!”
“这才刚回来,就要回去。”田浩有些舍不得大舅父去冒险打仗:“要去多久啊?”
“不知道,看战况吧!”大舅父看向二舅父三舅父:“老二老三,你们在家也要好好的,后街上的三个兄弟也升了个一官半职的,这次机会难得,好好干!”
“知道了,大哥。”
田浩这才知道,原来老丁家的男人,都上升了一个品级。
甚至是两个!像他二舅父三舅父,就直接来了个连跳三级,啧啧啧!
果然啊,打仗就是有好处,看看,在这个时候,官职噌噌的涨,还没人唧唧歪歪,说三道四。
连族亲带表亲,都跟着沾光了。
男人们是升官了,但女人们却不高兴了。
大舅母开始疯狂打点整个国公府,人们忙的脚不沾地。
二舅母开启了社交模式,门房的帖子,不往大舅母那里送了,都送到了她这里。
三舅母就比较蒙圈,守着老太太不敢动弹:“儿媳妇没经验,有些心里没底,没经历过这种阵仗,只能靠着老太太提点一二。”
田浩来松鹤堂的时候,三舅母正在虚心跟老太太请教。
老太太也倾囊相授,婆媳俩拉着听的一头雾水的丫丫,商量着来。
田浩就没多打扰,他打了个招呼,就回了破军院,看到王破就问他:“你们那里有什么指示没有啊?比如说要你随军,刺探军情什么的?”
“那是旁人负责的差事,跟我无关。”王破很稳得住:“我只需要负责守着国公府就行了。”
“不是监视吗?”田浩跟他抠字眼儿:“监视和守护,两个意思哦。”
“是守护,不是监视。”王破认真的道:“我分的清楚,这两个词的意思。”
田浩瞪大了眼睛,微微仰头看着他:“你确定。”
“确定。”王破回答得很流利:“命理司不会朝定国公府下手。”
“如果……我是说如果,有一天,命理司跟定国公府,二选一,你选谁?”田浩伸出试探的小角角。
“不会有那一天。”王破皱眉了。
“要是有呢?”
“那不能吧?”
“你不敢回答,还是不敢去想?”
“不知道。”王破摇头,并且眉头一直是皱着的。
“算了,不逼你了。”能犹豫一下,思考一下,就不错了,没有直接给他反弹回来,就很有进步啦。
田浩不急,他可以慢慢地策反这根“金钉子”。
这事儿可以慢慢来,但他大舅父出征却不能拖。
二月十五,康盛帝在北门那里,目送走了西北大将军、禁军大将军、定国公、他的武伴读,丁超。
田浩本想去送一送的,结果他姥姥没让:“在家老实待着,那里闹哄哄的,万一被人冲撞了可怎么是好?都是一群武夫,那隔壁比你大腿都粗,也不怕吓着自己个儿。”
“可是,姥姥,咱们家都没人去送大舅父。”田浩觉得委屈,替他大舅父委屈。
全家没有一个人去,三位舅母和老太太都在家里安坐,他也不让去,丫丫就更别提了。
后街上的三家也是如此,只是今天三家表舅母带了孩子来,丫丫带着一群孩子,在花园子里玩耍小弓箭、小木刀等等。
反正一看就是武将家孩子爱的活动。
“送什么送?你二舅父三舅父,还有后街上的那三位表舅,不都在么。”老太太不以为意的道:“有他们在就够了,何况圣人和文武百官都在送,不缺咱们自家那几个人。”
“哦。”田浩还是开心不起来。
“傻孩子。”老太太拍了拍他的手:“你不懂,大军开拔,最要不得的就是儿女情长,你舅母去了肯定要红眼睛的,你大舅父心里也不会好受,武将世家听着威风凛凛,可武将世家的女人们,都是硬挺着脊梁骨在支撑这个家,别看一个个出身都是文官家,那骨子里的韧性可强了,所以啊,别担心,不去有不去的理由,你还小,且是读书人,不用知道那么多。”
“长生懂的,姥姥。”田浩给老太太亲手筛了一盏茉莉龙珠,这还是宫里过年的时候,赏赐下来的贡品好茶呢:“父亲常说,他这个官儿当的不错,其中有一半都是母亲的功劳,”好”字就是一半女一半子啊!女人男子嘛!”
他想说军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但这个时候没有军功章,何况武将的功勋,那是男人在战场上用命拼出来的,跟自家女人没干系。
他要是说了,容易惹来老太太的怒斥,还是不说了。
“你父亲是一个好丈夫。”老太太乐呵呵的怀念:“当年啊,你母亲一眼就看上了他,他们俩真的是郎才女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