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有喊冤叫屈的?”好像一般都是这样吧?田浩猜测。
“他们不冤枉。”王破道:“直接抄家了,抄出来的家产,以及受到牵连的三族之内的人,都不冤枉。”
田浩一听就乐了:“这么说,户部发达了啊?”
“可不是么,皇陵的工程又开了。”王破望着外面的雪花:“只是,不少人家开始暗地里曲曲儿定国公府,毕竟是第一个还钱了的人家。”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么!”田浩不管什么时候,都是这么说的。
这雪下了两天,第三日还没放晴,总有乌云盖顶的意思,府里人手几乎都动了起来,出门去扫雪,连田小宝都穿得圆滚滚的拎着个扫把,在破军院里帮着扫雪呢!
“怎么下了这么大的雪?”田浩抱着个暖手炉,牛奶娘不许他出门一步,连田小宝出门都裹成了球儿,他就更不成了。
只能在屋里,从窗户上的九宫格中间,那块透明的玻璃往外看。
“这才入了冬月,就下了这么大的雪,恐怕要闹灾。”王破道:“朝廷又有的忙了。”
“是啊!”田浩不知道这古代面对这种自然灾害,是咋个处理办法。
可他现在连门都出不去,爱莫能助。
晚上的时候,老太太赏了羊肉汤来,大舅母让人做了热汤面。
没在一起吃,都各自用饭,毕竟这外头冷得厉害。
一直到出了太阳,田浩才出门去松鹤堂,给老太太请安问好,顺便在松鹤堂待了一天,跟丫丫一起玩耍。
小姑娘现在比刚回来那会儿,可长大许多了。
“丫丫的袖箭好厉害!”田浩看着丫丫小小的一个人儿,竟然坚持练了这么久,袖箭射的好准,不由得汗颜。
他也就琢磨了一下那火铳,又因为太古老了,他一看就明白了,也没太练习。
这都冬天了,他也不能总往鞭炮坊那边跑。
小姑娘一听,顿时笑了:“丫丫每天都有练。”
又小声的嘀咕:“这可比绣花打络子,好玩多了。”
她的乳母无奈的看着她的小姐。
老太太就爱看孩子活蹦乱跳的样子,所以也不再拦着,倒是对田浩十分关爱,摸了摸他的衣服:“冬天了,冷的时候就不要来回的跑,要走也穿得厚一些,还要乘坐暖轿……。”
唠唠叨叨的,是老人家对他的关爱。
可是吃晚饭的时候,长辈们也都来了。
田浩老实的吃饭,但是看大舅父他们的脸色,可不太好呢!
“这是怎么了?”老太太可不管那个,她看着三个儿子:“外头下雪,你们这儿也拉长了脸,房子漏雪了?”
“没有,母亲。”大舅母无奈的道:“今儿外头来人说,雪太大了,恐有灾慌。”
“那是衙门的事情,你们慌什么?”老太太淡定的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道理,还要我教你们吗?”
“不是的,母亲。”二舅母犹豫了一下:“听闻有一些女眷,想在京郊那里开设粥棚,赈济灾民。”
京郊?
田浩愣了一下,他的鞭炮坊就在京郊呢,虽然不知道是不是他那一片儿,但是他记得,那一片儿因为靠近白云观的关系,百姓生活还可以,房屋也多数都是青砖瓦房。
就算不是青砖瓦房,是土胚房,那也不会一场大雪就压塌的,又不是豆腐渣工程。
三舅母也道:“是呢,可是咱们家这……?”
未尽之意,大家都明白,他们家刚还了债务,正是低调装穷的时候,没看这段时间,连帖子都很少递来么。
作者闲话: 江湖有话要说:祝天下母亲,节日快乐!
237西北,起风了
237西北,起风了
“无妨,家里就以给老太太我祈福的名义,去搭建粥棚好了,最多也就半个月,再长可不行,咱们家这么点家底还是有的。”老太太明白了他们的顾虑:“不用跟旁人比,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是,母亲。”
有了老太太的这个话,大家总算是有了个名头,可以借用,不管是遮羞还是挡风,没人敢跟一位国公太夫人叫板。
只是田浩有些不明白了,回去之后,他自己琢磨不透,就跟正在给他换手炉里炭火的王破嘀咕:“就是搭个粥棚施粥的事情,怎么大家都很严肃呢?”
“一般这样做的人家,容易被诟病成在收买民心。”王破告诉他:“何况定国公府,手握兵权,世代武将了。”
田浩一听,恍然大悟:“也是啊!”
这年头,做好事也得谨慎,民心这玩意儿,唯有皇帝可以收买,皇子都不成。
王破抿了抿嘴,问他:“丁家镇那边可有消息传来?”
“下雪之前来了信的,六表哥说那边的房子翻新了,然后又开始冬月祭祀,因为外祖父是冬月的时候去的,所以他们打算冬月祭祀。”田浩想了想:“大表哥他们也都差不多的内容,不过他们过年都不回来了吗?”
这个时代的年味儿还是很浓郁的,出去这么久了,回来过个年,没问题吧?
“估计是回不来了。”王破猜测:“京城这么大的雪,那西北呢?关外呢?关外大雪,那里的人叫白灾,一旦太冷,牛羊冻饿而死,牧民没了活路,就……。”
田浩本来有了点子困意,听王破这么一推测,顿时一个激灵:“你是说,西北边关不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