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母亲,儿子这不是回来了吗?”三舅父有些羞涩:“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儿子有了地方上的阅历,对政务更能得心应手。”
这个倒是实话,按照朝廷的传统规矩,没有外派,担任过地方官,主政一方的人,是不能作为堂官的,也就是一把手的官职。
比如说六部尚书,他们每一个人都有主政一方的经验,甚至每一个人都做过地方上的巡抚。
前朝的巡抚拥有一省行政、军事、监察、司法等各项权力,与总督同为地方最高长官;到了本朝同样如此,甚至在没有总督的时候,巡抚可代掌本省军政、民政、吏治、刑狱、关税、漕政等。
且巡抚职位重要,比起总督是武将担任来说,任用巡抚,多为文臣集体推荐,再由天子下圣旨任命。
总督是武将,而巡抚就是文臣,同为每一省份的最高官员。
但基本上都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过去,卸任之后,入京最少也得是个六部侍郎啦!
“在京城也能练手,你少糊弄我老婆子!”老太太才不管那些官场潜规则,她一抹眼泪儿,红着眼睛摸了摸他的脸:“走的时候,青葱似的翩翩佳公子,结果现在连胡子都长了。”
“母亲,儿子走的时候都及冠了。”三舅父老脸一红。
而他如今都三十多了好么,还翩翩佳公子呢!
“好了,母亲,让三弟起来吧。”二舅父看够了自己弟弟的笑话,才出声道:“这一直跪着呢!”
“就该让他跪着。”老太太赌气。
大舅母赶紧上前说好话求情:“母亲,不看三弟的面子,也得看看三弟妹呀?这还有俩孩子呢。”
“是啊,母亲,您不疼小孙子,也得心疼小孙女儿不是?”二舅母也道:“这可是咱们定国公府这一代,目前唯一的嫡女啊!”
“长生,快劝劝你姥姥。”大舅父又推了推田浩,没敢使劲儿,谁让老太太就喜欢长生这个外孙子呢。
他也稀罕这个小外甥。
关键时刻,他只能指望这个小外甥了。
“姥姥,这就是三舅父和三舅母吧?”田浩赶紧上前:“这是我小表弟和小表妹?”
两个孩子,一个六七岁大,虎头虎脑的可爱,一个大概只有三五岁的年纪,在母亲怀里惊慌的看着哭泣的父亲和母亲,以及一大圈陌生的人。
“对,起来吧,贤媳你快起来,这些年辛苦你了。”老太太先把儿媳妇扶了起来:“这是我那可怜的小孙子和小孙女儿吧?”
“是,这是丁淳。”三舅母丁姚氏红着眼睛道:“淳儿,来,这就是你祖母。”
“淳儿给祖母请安。”小家伙儿很懂礼数,先给老太太跪下磕了三个头。
“好,好!”老太太一把拉起了小孙子,点点头:“是个壮实的好孩子。”
又看向了丁姚氏怀里的女孩儿,这小女孩儿才一点点大,穿着一身鹅黄色的小儿袄裙,梳着小小的包包头,大眼睛怯怯的看着丁云氏这个老太太。
“这是我那小孙女儿?”老太太看到小女孩儿简直眼睛都离不开了。
丁姚氏也是个乖觉的,将女孩儿递给了老太太:“是,这是丫丫,大名没敢起,一直喊着丫丫的,来,丫丫,这是祖母。”
“丫丫见过祖母。”小丫头奶声奶气的说着话,还有些怕怕的,老太太顿时就眉开眼笑了起来,对着三儿子摆了摆手:“你起来吧,看在你给我生了两个好孩子的份上,你媳妇儿也辛苦了这么许多年,进去说,进去说!”
“谢母亲。”
大概丁起也知道自己不对,一点不服气都没有,站起来后,看了一眼田浩:“这就是长生?”
田浩赶紧要去见礼,被老太太一把拉住了:“进去说,这是长生,你唯一的外甥。”
“对,进去说。”
全家人快速的进入了松鹤堂。
进了松鹤堂,老太太端坐在正位上,三舅父丁起带着妻儿,再次给老太太跪下磕头:“母亲,孩儿宦游十余年,如今归京述职,回到家里,见过母亲,这些年,孩儿不孝!”
“儿媳不孝。”两口子的眼眶子一直红彤彤的,俩孩子懵懵懂懂,但也跟着跪地磕头。
“行了,那些客气话不要说了,都起来吧。”老太太擦了擦眼泪:“来,丫丫,到奶奶这儿来。”
小女孩儿看了看母亲与父亲,发现二人都亲切的笑着呢,就挪动了小短腿儿,凑到了老太太的跟前儿:“奶奶。”
小声音软软的,奶萌奶萌的,别提多招人喜欢了。
“唉,哎!”老太太高兴啊,把小姑娘抱起来,放在了自己的怀里,又招呼田浩过来:“长生啊,来,这是你三舅父,三舅母。”
“外甥田浩,田微澜,拜见三舅父,三舅母。”这回轮到田浩行大礼了。
“好,好孩子。”看到田浩,三舅父又掉了两颗金豆子:“小妹泉下有知,应当瞑目,你是个好孩子。规矩好,教养好,有才华……就是身板子看着单薄了些。没关系,三舅父带了一些东北的老山参和鹿茸等物回来,给你补一补。”
三舅母也道:“还有一些山珍,虽然不是什么金贵的东西,但味道不错,也对身体有益。”
知道田浩在守孝,大的荤腥不敢让孩子动,但是山珍还是可以的,蘑菇木耳猴头菇的,这些可以吃一吃。
两口子还说叫人送了东西去破军院,给田浩,另外送了田浩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