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她正是高大壮卖掉的妻子,丁兰。
  当初高大壮卖掉女儿后,她便想救出女儿后和高大壮同归于尽,谁能想到高大壮竟下药迷昏她将她卖了。
  幸好碰到了吴老夫人,救了她一命,她不知该如何感谢才好。
  如今,吴老夫人又让她一家团聚,此等大恩,也唯有衔草结环来报。
  *
  而另一边,李乐只终于找到了船家,还不是小小的乌篷船,一打听,竟得知是吴老夫人为他安排的。
  李乐只诧异地看向高明礼,这似乎和他徒弟说的不太一样。
  高明礼挠挠脸,也没想到吴老夫人会出手如此阔绰,他凑过去在李乐只的耳边小声道:“师父,吴老夫人和吴老爷不同。”
  吴老爷在大安风评败坏,全靠吴老夫人撑着,平日里乐善好施,否则,吴老爷那等德行,出门早就被人打了。
  吴家也正是吴老夫人撑着,才没有落败。
  李乐只算是明白了,原来吴家是这种情况,可是他刚刚拒绝了吴家,突然来一块馅饼,他也不敢吃啊。
  李乐只小小声问:“还能找到别的船吗?”
  高明礼也小声回道:“大约是不能了。”
  没有别的选择,李乐只也只能硬着头皮上船,为了和吴家撇清,他多出了一部分船费。
  等到两人安定好,李乐只看着船内的布局,也松了一口气,能坐大船说到底还是比小船安全。
  高明礼将东西放好后,凑到李乐只身边问道:“师父,你先前说头骨是早死之人的,难道是高大壮女儿的吗?”
  这个问题他藏了一路,终于,只有他和他师父二人,没有旁人,想必师父也愿意告诉他。
  李乐只沉吟了一会,眼神朝门外看了看,见没有人,他才放心道:“不是,是别人的。”
  李乐只其实也没有想到,会如此的戏剧性,头骨的确是早死的,至于来源,李乐只原本没那么好奇的,也没有算。
  突然被徒弟问起这事,他偷偷掐算了一下,得知结果后,李乐只沉默了一下。
  居然和高大壮有关系。
  那岂不是高大壮的妻子将高大壮家祖坟刨了,然后将头骨挪到了高大壮的家里,若不是知道高大壮女儿还活着,他也要认为那头骨是高大壮女儿的。
  高明礼得到自己想知道的,便没有多问下去,虽然他还想知道具体的,但这种事难度也太大了,即使他师父是神算,有通天的本事,也不可能算得如此的详细。
  就是不知,什么时候他能将师父的本领学到一二。
  没有让高明礼失望,在船上的日子,李乐只无聊,便会时不时教高明礼如何去用龟甲占卜,还带他玩茭杯。
  高明礼学了一点,连皮毛都不算,被拉着船上其他人,想要替他们算一算,李乐只也未阻拦。
  都是要实战的,现在去算一算,还不会被人打,若以后出去算,可没有这么好的机会了。
  *
  李乐只这里风平浪静,倒是青州,因水患的事,闹得不可开交。
  无正当理由,住在洪河边的人是不愿背井离乡前往他处的,更何况,此事涉及大大小小十来县。
  县令同县长纷纷写信问明刺史大人到底发生了何事,信封如雪花般传到公孙卓然的案桌上。
  公孙卓然尚未拆封信便知各地的县令和县长要说的是什么。
  但这一来一回又耽误了一两日,距离水患发生的日子越来越近。
  公孙卓然眉头紧锁,心底忧愁万分,虽然已经派人手前去洪河边修建洪堤并开凿渠道泄洪,但为了万无一失,还是要早早将民众转移才是。
  紧靠洪河水边的村落定要尽快撤离,公孙卓然未有任何动摇,将指令下发各地。
  各地收到指令后,皆是苦恼,不知刺史大人为何如此坚决,要洪河水边的村落撤离。
  他们也没有任何办法,胳膊拧不过大腿,也不敢忤逆刺史大人的命令,只好派遣人将红河水边的村落的百姓一一搬迁。
  将他们放在县城外面的郊外,划分出一块地方让他们居住。
  但看着郊外的百姓,各地县令和县长忧愁不已,距离刺史大人的命令已过去了十多日,人也陆陆续续迁移过来,越来越多的人住在一起,又没有茅草屋居住,只能住在简陋搭建的帐篷里,迟早会生出事端。
  可这是刺史大人的命令,他们也不敢违抗,心底却憋着一股气。
  若刺史不能给出信服的理由,他们不要项上的乌纱也要同刺史理论理论。
  这一次牵涉的县城有桐阳县、原阳县、余阜县、余山县、竹化县、清宁县、礼济县等等。
  桐阳、原阳、余阜和余山皆是万户之上,四县的县令彼此都有联系,而竹化、清宁、礼济乃是万户之下,县长虽有点意见,但没想驳了刺史大人的意思,也不敢去找刺史,他们本就是小小的县长,人口上又不如县令,刺史大人如何安排的他们便如此去做。至于这次搬迁的事,县长也听到风声,不止他们一县,闹出这么大的动静,自有高个子在前头顶着。
  竹化、清宁、礼济三县县长便等着桐阳、原阳、余阜、余山四县县令前去询问。
  四县县令又修书一封,派人送到刺史那处。
  此时,距离一个月只剩下十日,公孙卓然收到县令的询问后,正在想要不要将李乐只算到的事公告出去,还是要压一压等洪河水过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