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四,心理暗示和依赖。
  五,试探服从感。
  “嗯,都挺正常的。”虞苏时把手机收了回去。
  院子门没关,橘色的夕阳被桎梏在方形的洞口中,不多时,那块鲜艳的颜色开始褪色,越来越淡,从橘粉变成辛黛色最后成为幽蓝的一片。
  姜鹤放在客厅的手机响了。
  虞苏时滑过去从茶几上取走他的手机带进厨房,“你有电话。”
  “空不出来手,你帮我接一下,摁免提就行。”
  虞苏时瞅一眼屏幕上的来电提示,写着某某快递中心。
  不是工作或私人电话就好,虞苏时滑动接听和免提,把手机往前举了举。
  “小姜啊,在忙吗?”对面似乎还在工作,背景音里还有工人搬货放货的声音。
  “嗳,老叔啊,不忙,您说。”
  “榕老爷子刚又送来一批书,刚走最后一趟发岛上快递站了,数量不少,你取的时候找几个人一块搬。”
  虞苏时有些意外地扬了扬眉梢,听对方的语气不是码头快递站的工作人员,大概是市里某个快递公司,开口这么熟稔,两人交情挺不错的样子,就是没想到姜鹤的人脉已经分散到这种地步了。
  他没举多久的手机,姜鹤和对方一来一回三四个对话后对方就挂了电话,姜鹤抻了抻脖子,那片刺青也动了起来。
  “活到老学到老。”虞苏时瞄了一眼电视壁旁的书架,“我一开始还以为姜老板放那么多书在客厅是为了让客人一进门就关注到,以此树立自己博学有内涵的形象。”
  姜鹤调小了砂锅的火候,嘴角噙着笑看向虞苏时,“后来呢?”
  “我发现书架上的书竟然都做了笔迹。”
  杨华的书房有整整三面墙的书柜,上面的藏书也是各式各样涵盖古今中外,但基本都没有看过,忙得没时间看是一方面原因,为了凹形象也是原因其一。
  他自己也有书房,不过把书房称之为音乐房更合适一些,因为整个房间都被音箱录音器、架子鼓、钢琴、管弦类琴等音乐器材塞得满满当当,只在墙角摆着一个小书柜,放的书不多,大多是专业书籍和杂志。工作结束有小短假可以回去休息的时候,他偶尔会在想摆烂的时候翻翻看,但纸张上干干净净没有一点笔记的痕迹。
  虞苏时不知道别人是不是跟他和杨华一样,书柜上放些书只是充充面子,但姜鹤一定不是,他的书柜上的书类很杂,除了一些经营工作必看的那些,即便是童话故事书,他也一定会在上面记一两句观后感。
  “‘活到老学到老’这话属实有些高抬我了。”姜鹤道:“你想我手下那么多项目,茶园、渔场、餐馆什么的,涉及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这些都是大类,再往下能分得就更多了。”
  “而且还要讲究科学。岛上的人又不能很好地理解什么是科学,种植养殖就连出海打个渔也是全凭天意。我一个人想把这些经营出规模,就只能靠自己一点点学,我学得多了、学精了才好把这些科学的方法一点点地灌输给他们。”
  “领头羊的身份。”虞苏时总结。
  姜鹤笑得如沐春风,话风一转,道:“不过这批书不是我买的要学习的,是榕老爷子从外边一些学校那里收来的二手书,往岛上小学里捐的。”
  “嗯?噢。”虞苏时脑子里倏然闪过赵小虎的课本。
  那天姜鹤给赵小虎检查作业,他看到过赵小虎的课本,如果是二手书的话,那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书本上的笔记字迹会有不同了。
  只是他有些疑问,“学校不发书吗?”
  姜鹤:“发啊,新学期都会发新书,但小孩都虎了吧唧的,没个两三天就丢了,要么就是被爷奶拿去当引火纸烧了。那书一人就一本,丢了毁了可就再没有了。”
  “我们这所小学吧,十几年前还好,人多。现在的话全校一到六年级总共五十人不到,只有四个老师,有一位还是退休后返聘教学的,现在是学校的校长。岛上教育资源不太行,教育局每年都说要把它并到县城一所中学附小里,但年年没落实过。”
  “刚才听你们打电话,看来这个榕老爷子已经不是第一次捐书了。”虞苏时微微颔首,“还挺让人敬佩的。”
  抽出一张厨房专用纸擦了擦手里的水珠,姜鹤愉悦道:“虞老师如果知道这位榕老爷子是怎样的一个人后会更加敬佩他的。”
  “是吗?怎样的人?”虞苏时问。
  姜鹤把用过的纸揉成团,纸团在半空划出一道完美的抛物线,利落地掉进垃圾桶里,他回答道:“拾荒老人。”
  “嗯?”虞苏时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
  一听人带姓称呼老爷子,他便以为对方得是那种留着长长的白胡子和白头发,面相慈祥,出身至少得是世家极具涵养的一位老人。
  “先入为主了啊少年。”
  姜鹤恍若他肚子里的蛔虫,虞苏时看着对方朝他走近,伸手在他头顶抓了抓,弄乱了他的发型。
  “这位老爷子脑子受过伤,就是有些傻傻的,小时候听长辈们说是他年轻时跳海里救人落下的后遗症。我奶说老爷子一两岁左右被一对年轻夫妇遗弃在岛上,吃百家饭长大也没名字,因为喜欢在镇子上一棵榕树下打窝,别人就叫他榕树。”
  “他人傻后娶不着老婆,就整日靠捡垃圾度日,七年前偷摸出了岛就再没回来过,岛上的人都以为他死在了外面,没想到两年后学校收到了他的捐款,好像是三千多块钱,那之后他每年都捐些东西回来,不是钱就是书。”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