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这就惹得李绣娘更加愤愤不平,都是绣娘没有高低之分,为什么张师傅要单独教授陈秋月,她们为什么不能一起学。
李绣娘没有想过现在张师傅教给她的东西,她都没有全部学会,为什么还要再教给她更难的。
李绣娘原来还想联合王绣娘一起针对陈秋月,可是王绣娘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现在学的东西就够她琢磨很久了,自然不为所动,李绣娘看王绣娘是拉拢不过来,只能暗地里骂对方是个没出息的。
没有人跟李绣娘一起,她就只能自己想办法找陈秋月麻烦,那段时间陈秋月总是丢东西,不是什么大的物件,虽然都是小零小碎的东西,但是也很影响陈秋月的进度。
当时陈秋月接了一单重要的活计,给镇上一家富户小姐绣嫁妆,这是陈秋月第一次自己做,之前都是张师傅主导,她做些辅助,所以陈秋月很有压力,偏偏那时候老是丢东丢西,弄得人心里也不安稳,有时候还会出错。
刚开始陈秋月还以为是自己的原因,后来才发现不对,王绣娘刚开始也没多想,但是次数多了,王绣娘结合着之前李绣娘的言行,还是跟陈秋月提了个醒。
后来陈秋月假装回家,实际拉着李掌柜一起又悄悄返回绣房,刚好撞见李绣娘正在翻动陈秋月的绣筐往自己身上藏东西,人证物证俱在,没有给李绣娘狡辩的机会,李掌柜将事情给东家上报后,李绣娘就被辞退了。
当时李绣娘走的时候还对着陈秋月放狠话,陈秋月丝毫不在意,人在做天在看,只有做亏心事的人才怕报应。
第97章 涨薪
两年时间努力学艺,陈秋月在今年月钱涨到了二两五钱,拿到这笔钱的时候,陈秋月这几年紧绷的心终于松了些。
随着平平念书越来越多,花在书本上的钱超出了陈秋月和赵怀玉之前的计划。
像是春秋,只这一本书就有十几卷,几十万字,抄写太浪费时间了,只能花钱买,所以这两年光是买书籍,就花出去一大笔钱。
但是这是省不了的,陈秋月两人只能硬着头皮花钱买。
所以农家出一个学子真的很难,没有到这一步,赵怀玉这个念过几年书的也没有料到。
还好平平念书争气,这钱也不算白花,只是陈秋月和赵怀玉想挣钱的心就更急迫。
赵怀玉在他们来镇上第一年过年的时候,就被提拔成为了掌柜。
原来的掌柜跟着东家到县城去了,赵怀玉作为在如意楼第二号人,顺理成章的接手了掌柜的差事。
月钱也涨到了二两银子,当时一家人高兴的不得了,陈秋月还想着每年能多攒些银子,结果后来不如人愿,花钱的地方不是可以预测的。
还好现在不一样了,两人算是都在自己做事的店铺站稳脚跟了,现在两人一个月的月钱加起来就有四两五钱,这是他们之前没敢想的。
但是当一切都真实发生的时候,陈秋月两人都有种终于来了的感觉,这是两人之前就在心里设想好要做到的,只能说功夫不负有心人。
“秋月,陈员外家的绣活做的怎么样了?”张掌柜过来笑着客气问道。
现在陈秋月今非昔比,原来只能说是个普通的绣娘,现在已经是个出类拔萃的绣娘了。
今天出了他们绣铺,明天就会有其他绣铺去抢人,所以张掌柜的也不像之前对待陈秋月那样随意,现在说话做事都十分客气。
“张姐来了,已经在收尾了,差不多明天就能做好。”
陈秋月看了看手里的活,心里盘算了一下进度,对张掌柜说道。
“哎,有你这话我就放心了,你的手艺错不了,现在时间也来得及,陈员外家一定满意。”
现在陈秋月的手艺练出来了,镇上很多富裕人家专门跑到店里来指定要陈绣娘给他们做绣品。
张掌柜的得到准话就又出门去前面铺子里招待生意了。
“秋月,你现在是越来越有名气了,以后指名道姓找你的肯定会越来越多,你可得有个心理准备。”王绣娘在一旁打趣道。
“王姐姐净拿我开玩笑,妹妹我什么时候能把张师傅的手艺都学过来了,就到了你说的需要做准备的时候了。”
陈秋月凑到王绣娘跟前小声说道。
“张师傅上次来就说你这马上就能出师了,看来这一天是不远了。”
张师傅现在已经是把陈秋月当自己徒弟带了,这几年来自己的看家本领都陆陆续续的教给了陈秋月。
一方面是惜才,一方面是喜欢陈秋月的为人,张师傅没想到能在这么个镇上发现陈秋月这么好的苗子。
张师傅之前是在苏杭做绣娘的,手艺也是拔尖的那一部分,上了年纪过了绣娘最黄金的时段,张师傅就带着家人回到了原籍。
机缘巧合之下就开始为东家做事,到各个分店指点一下或者有什么重要人物的物件,张师傅才亲自出手。
张师傅自己有儿女孙辈,手艺自然也往下传了,但是后辈里没有什么天赋出众的,要想达到张师傅这个水平很难。
之前张师傅还有些遗憾不能将自己的拿手技艺传承下去,直到开始教授陈秋月。
张师傅发现了陈秋月异于常人的天赋和学习能力,刺绣不是什么简单的东西。
很多人只能学到一些基础或者皮毛,真正的精巧技艺是需要天赋和努力练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