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吴平安敲了两下,就感觉眼前发黑,手都抬不起来,太饿了。
  等吴平安缓过来,外头已经没有声音了,吴平安有点泄气,但想一想爹娘这些天怕是要担心坏了,咬咬牙抬起手,尝试着又敲了一次。
  林筠初和祁方同时看向床底,两人二话不说,上前合力将木床挪到一旁,将板砖拿开,果然发现有块木板。
  祁方伸手过去就要掀起木板,被林筠初拦了一下:“等下。”
  “做什么?”祁方疑惑,不急着救人吗?
  林筠初没管祁方,隔着木板对地道里的吴平安道:“我们准备掀开木板,有灰尘,你别仰头看。”
  吴平安已经没有力气回应了,只低下头,等待林筠初打开那块木板。
  林筠初说完,稍微一顿,就打开了木板,果真看见一个小孩儿坐在地道入口处。
  祁方先一步跳进地道,地道低矮,祁方进去得弯腰,先把吴平安抱起来递给林筠初,然后顺着地道进去查探情况。
  林筠初抱过吴平安,小心地将他放在旁边的床上。
  “谢谢。”吴平安说。
  林筠初摸摸他的头:“谢什么,应该的。”
  正要询问一些东西,见吴平安面色苍白,精神不济,便罢了。
  目光往吴平安身上一扫,土灰色的衣服,肩头黄色的补丁,手指有疤,这不就是福奚村的吴平安嘛。
  “你是福奚村的吴平安?”
  吴平安诧异地抬头:“你认得我?”
  “你爹到榕树村找过你。他当时很着急,但是对你当时身上的穿着记得很清,还有你手上的伤疤,我也是靠这个认出你的,你没事就好。”
  吴平安本来还没什么,听到这眼泪就掉下来了。
  父亲平日里不爱说话,也不常跟他玩儿,他还以为父亲不会注意到这些。
  方云峰同同僚押着那三个人贩子走了一段路,正想和林筠初说话,一回头就发现人不见了。
  林筠初可是重要证人,是要回去做录供的,不见了可怎么了得。
  方云峰只好把手中的黄左交给同僚,叫一部分人先把人贩子押进地牢,又叫了几个跟自己返回院子。
  方云峰一进里屋,正好看见祁方抱着小女孩从地道口出来,再看看床上的吴平安,眼睛都瞪大了。
  跟进来的衙役赶忙过去接过小女孩,把祁方拉上来,自己下了地道。
  开玩笑,抓捕犯人救人这种事都让平民百姓干了,他们干什么?要是让大人知道,他们就回去吃自己吧!
  一通折腾,林筠初和祁方都觉得筋疲力尽,也不跟着他们继续探查地道另一头的事了,而且,这也不是他们能管的事了。
  和两个小孩到衙门录完口供,外头早已哭声一片。
  不少受害者的父母和亲人早早等在衙门门口等着领回自家孩子,领到的哭,没领到的更哭。
  吴林氏站在人群之中,不住地抹眼泪,羡慕地看着那些找到孩子的人家,心里无比期盼能够听到吴平安的名字,可看着身边欢欢喜喜走过的人家一波又一波,自家的孩子却一点儿信息也没有,心里就忍不住绝望。
  自孩子被抓走那天起,吴林氏就没睡过好觉,为了更及时得知消息,他们夫妇二人便分开寻找,吴林氏住在镇上打听,吴勇则在山野之间找。
  今日听到有人说孩子找到了,她便直接往衙门来等,哪知等着等着,那做登记的人直接进去了,也没说还有没有孩子,吴林氏下意识认为吴平安没找到,眼前一黑,就要晕死过去,幸得旁边的一个年轻妇人扶了一把。
  第22章 回家
  “谢谢。”吴林氏朝扶着自己的妇人点头致谢。
  “无碍。”年轻妇人轻声说着,拿着帕子往自己的眼角擦了擦,双眼紧紧地盯着衙门门口,“姐姐莫要灰心,再等等,说不定……”
  说不定怎么样,年轻妇人也没继续。
  吴林氏这才注意到她的状况,原来都是苦命人,想着,眼泪就又止不住了。
  在衙门内吃了些东西,缓过了劲儿,林筠初和祁方便打算离开。
  方云峰忙得不可开交,也不留人。
  因前门人多眼杂,方云峰叫林筠初和祁方从后门离开,林筠初出了门,这才有空去看祁方长什么样。
  早上官兵过去的时候,祁方就已经把面巾取了下来,只是那会儿谁也没空去注意他。
  林筠初看了祁方一眼,这人一副眉清目秀的样子,样貌不算特别出色,胜在气质,一看就知道不是底层人家的孩子,不过这和她没什么关系。
  “我先回去了,家里有事。再见。”林筠初同祁方道。
  祁方惦记着中秋节已至,自己的家书因人贩子迟了半个月没得寄回去,怕家里长辈担心,纵使想和林筠初交谈,也按捺住了,朝林筠初行了个揖礼:“后会有期。”
  叶新夏惦记着林筠初说的会一起过中秋,早早就起来坐在门口等着,手中有一下没一下地绣着帕子。
  阳光从山尖慢慢往山脚蔓延,直至烈日当空,村里赶集的人陆续从家门口走过,而林筠初始终不见身影。
  叶新夏看了看手中乱七八糟的帕子,失落地回屋去了。
  林筠初在衙门补充了体力,心里又惦记着回家同叶新夏过节,赶路的时候时不时就从快走变成小跑,跑累了就走一段。
  路上倒是和不少村里人遇上,村民们虽然很高兴林筠初能回来,很想拉着林筠初问问这三天她都去了哪里,但考虑到叶新夏还在家里等着林筠初,便也不拉着林筠初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