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谢烨在家合计出山需要的采买的东西,农具如铁犁、耙子之类的不消说,还得买测量工具,量米粮的斗,量地的尺,最好再买个称,等等。
柏青颠颠算着自己的账,想要个纸鸢,最好再来个算盘,细一点的笔来几根,他练字可废笔啦,字帖也得买一本,家里原有的字帖是行书,他不大能练得来。
柏翠依旧计算家里人的吃穿,添布补盐,针得买几根,她还想给自己买点头绳头花,还得给春水姐、惠姐买点添妆的,寨子里添丁进口的人家办酒席得上礼,自家也得准备点上礼的尺头……
其余各家也整顿要带出山售卖的东西,开春鲜菜少,干菜便能卖上价,菌子的价一年四季起伏不大,不过年冬腊月总比其他时间高,开春也不是卖皮子卖腊肉咸肉的好时节,一则天气回暖皮子叫不上价,二则过年即便再穷也得割三五斤肉,年后肚里的油还没刮干净哪就要再买肉吃。
不过柏苍有手段,寨子的咸肉腊肉带出去总能销掉,连带家里的菌子、菜干收拾齐整,再有就是冬日闲来缠的麻线、编的草鞋,手艺好的人还编了竹篓竹匾,一并整顿好,东西太多也不好意思托给别人,就自家出人背出山。
今年出山与往年不同,不等山中积雪彻底消融,柏苍便带人启程,除了白云岭各家背东西的人,谢烨也跟着一道。
此时,才入二月,山中也就林梢不见积雪,林地依然有一两指后的残雪,不过大家赶在大清早和下半晌赶路,不算太艰难,可出山来也是狼狈不堪。
不曾想,还未出林子,远远有哀乐飘来。
第070章
冬天, 是底层人最难熬的,即便住山外,是农户。
山民多猎户, 即使米粮欠缺,可打猎砍柴近便, 且大家早有准备, 或干菜菌子,或山货腊肉,冬日里总有果腹的东西, 山外的农户却不一样。
砍柴, 若是大桩劈柴, 那得伐木,衙门是不允的,虽现在管得不严,可也得偷偷摸摸, 一个不小心树倒下来再砸着人, 可谓是得不偿失。
且说大树即便是枯木桩子, 那也得往山里走, 危险, 外围有枝条藤蔓,可家家都得用柴, 砍这些也不容易。
因此,即便农户家有几亩薄田, 冬日也是难熬的很,好些老人熬不过冬季。
尤其今年更冷, 冬日下了好几场暴雪,眼看入春天要转暖, 村里好些老人日薄西山。
上南坡村就在举办丧事,且听着唢呐声儿,下南坡村亦有人家过白事。
柏苍听着动静,想到文氏,心里沉了一沉,交代几位堂哥和谢烨先往镇上去,他自己进村。
丧为白事,主家不可能乐得起来,小孩子却是不管,嘻嘻哈哈在主家院外的路边玩闹。
张家都在帮忙,小丰收也就跟着在院外玩,远远见人走来,还以为是来祭拜的,连忙朝院里喊:“来人了来人啦。”
负责接待的人身着孝服头绑孝带出门来,见来人不认识,呵道:“别乱喊,引错了人咦……”话没说完自己倒先惊讶起来。
小丰收也不管他呵斥了,连跑带蹦冲过去,“姑父——”
柏苍俯身抱起小人儿,朝不远处戴孝的人微微点头,却是看向小丰收,“你爹娘呢?过年可好?”
这边话还没问完,那厢接引的人已经朝院里喊了,“老李,叶儿女婿来了。”
谢怀仁也听到了喊话,和李有田一道往出走,后厨帮忙的张氏扯了何氏,“走走,估摸他还有得忙,咱们就在院外说几句话。”
帮忙的都是村里亲近人家,人手多,都不大忙,早在有人往院里喊话时就动了念头想一道出去,现在听张氏的话便歇了心思。
柏苍给谢怀仁、李有田见礼,正说着出山来采买的事儿,见何氏张氏一道出门连忙问了好,道:“烨儿一道来了,往镇上置办点麻纸香烛下晌再来。”
“哎哟那可好。”张氏称赞:“现在越发周全了,正好让悦儿带路。”她闺女也闲着,只是到底有个亲疏远近。
四人送柏苍到村口,大路上人来人往却不见出山来的人,催促他赶紧去追。
目送人走远往主家走时,看见孙子小丰收蹦跶,李有田呵斥让回家去。
小丰收嘟着嘴,“我们就在这儿玩,不往门口去,也不挡路。”
村里但凡有个红白喜事,甭管大小,小孩子都喜欢聚在主家门口玩,若是那等成亲或者得了儿孙的喜宴,会给孩子们散些喜糖、花馍,因此但凡谁家做席,小孩子都往那家院外玩耍。
李有田冷脸,“家去,吃饭的时候我叫你和你姑姑。”
当着一众小伙伴的面儿被爷爷呵斥,小丰收红着脸要哭不哭,赌气道:“回就回,我自个在家吃饭。”
顶了一句嘴,怕被揍,一溜烟往家跑。
李娟儿在家看门顺道做点针线活,她已经是大姑娘,亲事虽没定但也有眉目了,出门往人多处挤不大合适,这会儿正坐在院里晒着太阳纳鞋垫。
见侄子跑回来,眼红脸红,以为被别人欺负了,起身道:“谁欺负你了,咋哭了?”
小丰收是委屈,可也不很伤心,道:“爷爷不叫我在路边玩,姑父来了,还给我五文钱哩。”说着掏出铜板。
<a href="https:///tags_nan/caohanwen.html" title="糙汉文"target="_blank">糙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