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这种情况,要么真是人外种族,要么……
  就是个傻子。
  关路远薄唇轻启,问:“你是人鱼?”
  静坐着的小青年点了点头。
  支在沙滩上的手臂连带着颤了颤。
  因为没有拽着身上的布,那布料便往下一滑,露出幼白的肩头。
  看得关路远眉梢一蹙——
  人类是有羞耻感的,一般赤身裸体的人,如果身上披了布料,都会下意识遮挡住隐私部位。
  但这“人鱼”似乎没有这样的意识,布料滑下去了都没反应,还是旁边的大婶注意到了,主动给他盖好的。
  关路远稍凑近一些,那“人鱼”没躲。
  关路远嗅了嗅,没闻到酒味,便再度确认了自己的初步判断——
  要么真傻子,要么真人鱼。
  “你叫什么名字?”关路远又问。
  小青年终于开口,说了一串音节。
  声音清脆,却莫名在开阔的海边,产生点混响的效果。
  听得关路远不适地皱紧眉头。
  犹如记忆里经过暴风雨的海域,听船上水手描述过的,海妖的声音。
  清纯却魅惑。
  关路远缓回神。
  小青年所说的,听起来像是个英文名,关路远在脑中回放一遍,大致拼出“layne sheaden”的发音,口中重复一遍,又觉得不太像。
  他问:“是哪个国家的名字?”
  小青年答:“人鱼的名字。”
  非常流利标准的普通话,完全听不出地方口音。
  但这回,倒是没有混响了,只是音色好听,不再产生令关路远不适的音效。
  关路远又问:“你的名字是哪种语言?”
  小青年答:“人鱼的语言。”
  关路远:“……有什么东西可以证明你的身份么?”
  小青年一怔,似乎没想过,自己的身份还需要证明。
  关路远补充,“身份证,驾照,护照,id card……不管哪个国家的都可以。”
  小青年摇头,无辜道:“你说的那些,我听不懂。”
  关路远:“……”
  要说是傻子,小青年有问有答,逻辑清晰。
  要说是人鱼,小青年满口普通话,浑身上下完全呈现人类基本特征。
  可要说不是人鱼……
  自报姓名时激荡人魂的神秘语言,以及这双堪称绝无仅有的绮丽眼眸,又无法解释。
  于是就这样,新世纪第一天的海边,研究人鱼遗迹的关教授,捡到了一只可疑的美人鱼。
  第2章
  关路远凝眸,仍在与可疑青年对视。
  身后的石巍见状,忍不住凑到关路远耳边,提议:
  “毫无人鱼特征还自称人鱼,能说普通话却拿不出证件,甚至不惜大冬天裸-奔……教授,这孩子是不是骗子?咱们要不……直接报警?”
  本以为自己难得聪明了一回,终于能得到教授的表扬。
  结果,弯腰屈膝凑在关教授身边的石巍一低头,就对上了关教授比冬日海风更冷的眼神。
  “我平日就是这么教你的?”
  关教授吐出反问。
  “相信并怀疑!”
  石巍猛一激灵,嚎出这一原则,自我检讨:
  “教授我错了,我光顾着怀疑,忘了相信了……”
  人类探索地球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已有科学难以解释的神秘现象。
  遇到这种情况,关路远教授总会对学生强调,要保持“相信并怀疑”的态度——
  既要客观接受肉眼观测到的神秘现象,同时也要对诸多现象引导大脑产生的第一答案,保留怀疑与质疑。
  一如将探月工程命名为“嫦娥”或“玉兔”,是出于对人文的浪漫与致敬。
  关路远选择将南海海域附近的遗迹,初步命名为“鲛人古国”,亦只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幻想,而非真的找到了人鱼这一种族存在的证据。
  目前人类找到最接近“人鱼”形象的生物,是一种名为“儒艮”的海牛目物种。
  和人们幻想中的童话里的美丽人鱼,不能说是一模一样,只能说是毫不相干。
  凭现有的科学知识,不足以支撑关路远相信这海岸边裸-体青年自称人鱼的说法。
  ……但那奇异的瞳色、自道姓名时的混响,以及相处时懵懂的人外感,也不能让关路远轻易否定这种可能性。
  也就石巍这种半瓶水咣当的,敢信誓旦旦判断对方是个骗子。
  “我不是骗子。”
  海边青年轻声反驳。
  音色清而透,很亮。
  只是因为表情太过无辜,发声显得没有底气,听起来有点软。
  听得周遭的婶婶姨姨们当即心软,纷纷叫着“关教授”,你一言我一语试图说服大科学家相信这孩子真的是一条人鱼。
  当然,论据只有“美貌”一条而已。
  真是匮乏又充分的论据。
  随行的常雨霖也因那小青年的语气,心生好奇与怜惜,蹲在他面前与人平视,温柔笑着问:
  “你的家人在哪里?”
  “家人……”小青年理所当然转头,往海面方向看去,可随即,表情又呈现一瞬茫然,而后转了回来,“不知道。”
  “不知道?”常雨霖哄小孩似的引导,“那我们要带你去找警察叔叔咯?如果你只是走失了,警察叔叔刚好可以帮你找到家人。但如果真的像我同学说的那样,你是个小骗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