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穿越重生>我是首富的亲姑姑[年代文]> 我是首富的亲姑姑[年代文] 第435节

我是首富的亲姑姑[年代文] 第435节

  能成为朋友的可不多。
  陆明珠抿嘴一笑,“一样,一样,都一样啦!”
  肯定不一样。
  谢君峣没和她辩论,直接带他找自己的同学。
  谢君峣的这个同学叫大卫,听他们说要采购大量救生设备,态度热情得不可思议。
  “有,你们想要多少就有多少,加班加点也能给你们做出来。”大卫夸下海口,“在这个行业里,我们公司就是no.1,所以你们打算订购多少?”
  陆明珠沉吟片刻。
  她记得63年抗洪有近百万战士投入其中,就说:“救生衣先来100万套吧!”
  大卫瞬间瞪大眼!
  “一百万套!”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有点控制不住自己的激动心情,“你真的要买一百万套救生衣吗?”
  “确定。”陆明珠笑道,“我不仅要救生衣,还要救生圈、橡皮艇、救生船、照明灯具之类。”
  大卫一拍手,“成交!我可以给你一定的优惠。”
  完成这一单,一年吃喝不愁。
  陆明珠侧头问谢君峣:“可以做成救生包吗?里面有救生衣、救生绳、压缩饼干、照明灯、工兵铲、锤子和哨子等求救信号用品,方便到时候分发下去。”
  谢君峣道:“可以统一采购在这些物品,运到内地后让他们派人打包。”
  内地人工便宜,比在国外做这些来得划算。
  随后,他补充道:“工兵铲、万能锤、哨子、雨衣、雨鞋和帆布包等物品可以在内地采购。我发现,合营后,内地的产品质量一向很好,也算是间接促进经济了。”
  压缩饼干就进口吧。
  内地才度过粮荒之劫,要是真出现洪涝灾害,肯定是雪上加霜。
  知道粮食会减产25亿公斤的陆明珠嗯了一声,“你说得对,就这么办。”
  于是,除了买下百万件救生衣、两百万个救生圈以外,他们在这边又采购百万套照明设备和两百万根救生绳,因为陆明珠觉得一根救生绳可能不够用。
  充气的橡皮艇和救生船等也买了很多,但没有百万之数。
  压缩饼干不贵,陆明珠直接按吨买。
  大卫说他们公司是行业龙头,竟然不是吹牛,光是库存就够交货了。
  他们经常接军方订单,主要靠走量。
  即使如此,陆明珠和谢君峣也验过货后才上装船,派人押运到天津,连同自己的信件一起交给章振兴或者章朔手里,拿到他们的签收单。
  换成别的人,陆明珠不放心。
  数十条货轮停靠在天津码头,第一时间就引来各方关注。
  得知是捐赠物品,立刻上报。
  章朔恰好在这里为十个月后的洪灾做准备,闻声赶到码头,见到曾多次押运粮食到内地的谢君峣秘书金秘书,“小谢先生和陆小姐这次捐了什么物品?有什么要求?”
  金秘书双手送上陆明珠的信和一张清单。
  “我们太太说,久旱之后必有大涝,我们要防患于未然,此次捐赠大量救生设备和食物。”金秘书娓娓道来,“其中光是救生衣就有100万件,救生圈两百万个、救生绳两百万根、照明设备百万套,还有大量皮划艇、救生船和压缩饼干等。”
  在场的人听到后,直吸气。
  “这得花多少钱?”有人失声道。
  他竟算不出来了。
  不过,想到陆明珠捐赠的粮食,又觉得没什么了。
  金秘书微笑道:“我们太太在华尔街赚了不少钱,没有用自己的钱。”
  说实话,他都佩服得五体投地。
  和大先生很像,缺钱就到华尔街转一圈,比兢兢业业地做生意来钱还快还多,幸好他们这么做的次数不频繁,不然会被禁止踏进华尔街地界。
  美方完全干得出来。
  接下信件和清单的章朔心头烦忧稍解,露出一抹笑容:“回去替大家谢谢你们先生和太太,东西就收下了。”
  洪涝是不可抗拒的灾害,即使提前做准备,也很难面面俱到。
  这场暴雨来得太快、太急、太大,波及范围之广,胜过六十年后的那一场。
  六十年后各方面发展得都比较好了,救援比较及时,六十年前的现在则做不到,也很难转移受灾的两千多万人。
  闭了闭眼睛,章朔很快睁开,听金秘书接着道:“我们太太让我带来一大笔钱,用于在内地采购工兵铲、万能锤、哨子、雨衣、雨鞋、军用水壶和帆布包等物品,希望可以由内地人手做成救生包。”
  “我明白。”经历过后世的章朔比任何人都清楚救生包的用处。
  金秘书又道:“还有防洪救灾设备,用于堵水、抛射、打桩之用,总计耗费上亿美元。”
  听到的人忍不住互看对方一眼。
  章朔苦笑。
  50万两黄金可换不回上亿美元。
  陆明珠这是以另外一种方法还了回来。
  有人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问道:“你们陆同志到底挣了多少钱?美国佬的钱就那么好赚?”
  要是自己国家有这样的人才,还需要靠出口赚外汇吗?
  像京津沪等地的友谊商店,辛辛苦苦一整年,销售额达到上百万美元就已经让大家感到高兴了,觉得完成了任务。
  金秘书微笑回答:“并不是,他们在股市中收割的能力很厉害,只有比他们更厉害的人才能在股市中稳赚不赔,这样的人到目前为止只有我们大先生和太太两个人,别的我没见过。”
  就是陆父和谢君峣炒股,也是有赚有赔。
  “这样呀!要是陆同志没出境一直留在内地该多好,一定会成为国家最得用的人才。”说话的这个人此时这么说,数年后又无数次庆幸陆明珠一家人没有留下。
  章朔马上安排人准备场地。
  天津本就是运输要塞,空着的库房不计其数,很多都是曾经用来存储粮食的。
  就是陆明珠等人捐赠的粮食。
  冀黑等地受灾相当严重,粮食送到这边方便运输。
  此时,天津不是直辖市,而是冀的省会,也是明年特大洪水受灾最严重的城市。
  卸货的人手更加不用操心,当地百姓得知是陆明珠捐赠的东西,纷纷前来帮忙,并且分文不取,仅用两天时间就把物品卸下并运到指定库房,同时摆放得整整齐齐,利于清点统计。
  经统计,章朔发现总数量比捐赠的多一些。
  因为只是提前防范,所以他难以申请到资金采购防洪抗灾设备,陆明珠的捐赠可谓是及时雨。
  像一些防洪救灾的设备可以提前使用,用来加固河提、疏通河道。
  不知道这样的努力会不会白费,章朔坚持做了,同时不断宣传防洪救灾的知识,提醒冀地居民。
  曾经深受章朔帮助的百姓这回很听话,加上他们受捐的粮食在以细换粗之后还余下一些,他们忙完农活就去参加水利工程,自带口粮,免费劳动,共同为将来做准备。
  很多老人特别赞同,老一辈传下来的经验告诉他们,上面并不是危言耸听。
  得到消息后,章振兴长叹一声,转身催促张怀芝和章老师带家人去香江帮陆明珠开古董店,同时给上面打报告,然后从国营古玩市场调拨出一批古玩字画给他们带上,送给陆明珠。
  这些古玩字画足以撑起一家很大的古董店。
  第311章
  因为了解陆明珠,所以章振兴投其所好。
  比起黄金白银,他认为陆明珠更喜欢这些国外所没有的文化瑰宝,也是他们能回报的东西。
  章老师和张怀芝及其家人把东西带到香江,接收的是谢君颢。
  虽然陆明珠有亲爹、有干爹,但她结婚了,婚后一直住在谢家大宅,她和谢君峣不在的情况下,谢君颢出面最合理。
  他直接安排人把古玩字画一一清点后登记造册,运往明珠工艺品店的隔壁。
  是谢君峣早就为陆明珠准备好的店铺。
  陆明珠多年前就说开古董店,等章老师和张怀芝前来赴约。
  谢君峣买旧楼后拆掉重建,占地3000平方呎,上下四层,底下还有地下室,采用最先进安保系统和恒温系统,商铺外观、内饰都装修得古色古香,货架、柜台等都用小叶紫檀,和入住的古玩字画相得益彰,极显奢华。
  说实话,比紫禁城博物馆保存古玩字画的环境还好。
  三五天就收拾妥当了。
  久等陆明珠和谢君峣不回来,陆父拍板决定直接开业。
  于是,明珠古董店就在老板缺席的情况下迎接四方宾客,由贺云、陆父和谢君颢剪彩。
  陆父经常以陆明珠的名字开店,云集的名流都不在意,只是给面子地出席活动,顺便挑自己心仪的古董带回家,算是捧场。
  掏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皆大欢喜。
  章老师做大掌柜,张怀芝是二掌柜,两人负责收货、出货的鉴定,有空就给残缺的古董做修复,把格外珍贵的截留入库作为收藏品,其余整理、出售、盘货等工作则由经理和店员负责。
  两家人被安排在陆父住过后转到陆明珠名下、陆明珠没舍得出售的跑马地楼中。
  得知香江楼价后,章老师和张怀芝咋舌。
  两人的薪水加在一起竟然不够付这栋楼的房租!
  幸好,他们是免费入住。
  二老属于借调,当初陆明珠捐赠大批文物的要求就是借调两位老人十年,所以他们工作关系还挂在原来的单位,但十年内的工资则由陆明珠支付,和同行一致。
  这些是谢君颢和他们谈的。
  陆明珠和谢君峣尚不知大家给他们的惊喜,逛街时不小心逛到跳蚤市场。
  天气比较冷,跳蚤市场却很火热。
  卖方把自己不用的东西摆出来,以便宜价格提供给没有足够资金买新东西的买家,几乎包含生活中的各种生活用品。
  贫富差距大,穷人依旧有很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