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胤祝说道:“我在街上玩了半个时辰,在东城的一个蟋蟀市场买的。听说东城外面有个胡村没多少居民,是那些喜欢斗蟋蟀的家伙找蟋蟀的好去处,还没到蟋蟀繁盛的季节,都已经开始有人卖草编笼子的了。还有卖专门用小青虫小米饭做的蟋蟀餐的呢,皇阿玛,秋天的时候咱也去逮蟋蟀去。”
康熙:就算不用担心皇帝斗蟋蟀带来的不好风气,朕也丢不起那个人。
“你是皇子,切莫玩物丧志。”虽然一到秋天畅春园各处的石缝砖缝里面都会有蟋蟀,康熙也没有提醒胤祝,只是严厉的告诫他不许玩弄这些东西。
胤祝听这么一说,想起来南宋有名的蟋蟀天子,发现当皇帝他老爹的还真不能随便玩,也就不说了。
于是第二天康熙早朝一回来就看见一排装满了天牛金龟子蚱蜢等物的蝈蝈笼,而蝈蝈笼也从昨天的两个变成了今天的七八个。
康熙问道:“十五呢?”
梁九功:“十五爷说他上衙门去了,叫您处理政事繁冗之余,听一听这些昆虫的叫声,回归、一下大自然。”
康熙额角的青筋直蹦,“笼子谁给他买的呢?”
梁九功更小声地回:“昨儿个奴才多嘴,说了句这些蝈蝈笼还没奴才的手艺好,十五爷就拿了一捆子篾片去找奴才了。”
伸出自己的手,“多年不编,一开始还有些生疏。万岁爷,救救奴才吧。”
康熙看了眼,梁九功那手上有好几道细微的血痕,这,已经能想象到十五坐在一边敦促梁九功编蝈蝈笼子的场面:“十五让你编多少?”
梁九功苦着脸:“多多益善。十五爷走的时候,还提了两个,万岁爷,您说十五爷不会是把奴才的手艺拿到东城的蟋蟀市场上给卖了吧。”
康熙没忍住笑了声,“那也是你自找的。”
再看那些蝈蝈笼也不想让人带下去放起来了,说道:“挂起来吧,以后你们都看着,千万别随便用你们的小手艺讨那小子的好。”
正说着,弘明迈着小短腿跑进来,“玛法玛法,十五叔说给我一个天牛,在玛法这里。”
康熙看着虎头虎脑的弘明,慈祥地问道:“弘明啊,你十五叔怎么说的?”
弘明想了想,“十五叔说他有好多蝈蝈放在您这里,让我们来找您要。”
“你们,还有谁?”十五把他这几个蝈蝈笼子许了多少家?
弘明说道:“还有弘景,弘暹,弘昂。”
其实远不止弘明说的这几个人,康熙刚才还觉得这些虫子碍眼呢,没一会儿小孙子们都跑来了,一个个嚷着要,那七八个根本不够分。
梁九功不得不拿出来十五爷送他的那一捆篾片现编,清溪书屋一群奴才满园子的树上、石缝间抓虫子。
后来小孙女们也来了,乌泱泱的一群。
康熙一问,都是她们十五叔给许出去的蝈蝈笼惹的。
看来这小子在九门提督是真闲啊,这又有闲工夫去他那些兄长家看侄女的?
胤祝不仅有空闲去哥哥们家里串门子,还有时间去东城的那一个小小的蟋蟀市场呢。午饭后,他提着两个梁九功编得蝈蝈笼子就蹲在一个卖蟋蟀饭的年轻小伙边边。
干嘛呢?
瞧瞧能不能把梁总管编的蝈蝈卖出去。
还没蹲下来一会儿,就有个面皮发黄的三十岁左右的男人晃悠着停在胤祝面前:“就这两个笼子啊。”
说着在对面蹲下来,拿起胤祝面前可怜的两个蝈蝈笼之一,仔细地看了看:“手艺儿是挺好的,结实,这花儿也好看。多钱一个?”
胤祝说道:“三文钱。”
男人抬着眼睛看胤祝问:“只有这两个?你家还有多的没?”
胤祝:“这两个是样品,你想要多少?”
男人想了想说道:“二百个,有没有?”
胤祝可干脆了:“有的。我可以找人现编,明天这个时间点交货?”
男人还在看手里的蝈蝈笼:“可以。能不能把一百个做得比这个大一圈,我还想去磁州运一批鹌鹑。明天巳时能交货吗?”
这也没问题啊,胤祝不相信畅春园和皇宫那么多太监,没有几个会编蝈蝈笼的,找二百个人,一人编一个就好了。
“完全没问题。”胤祝笑道,“不过你要这么多,得先给我一百文定金。”
男人爽快地拿了钱,对胤祝说道:“我这可急着用,你要是不能按时交货,得百倍赔偿。”
胤祝笑着给他比了一个ok手势,“放心了您呢,一定没问题。”
没想到这人还挺有契约精神,特地转身找个代写书信的书生给他们写了一个如不能及时交货就百倍赔偿契约书。
胤祝看了看没问题,两人便一式二份的收了起来。
回去的时候他还很开心,如果能把竹编发展起来,宫里那么多太监到了退休年纪也不用无处可去了。
不过这个人工编的还是太费手,最好是能弄个机械编。
这天晚上,梁九功的十根手指头都是肿的,没想到十五爷又给他带来二百个笼子的任务。
胤祝这也是第一次到太监们的住所来,梁九功身为大总管分到的屋子虽然是很不错的,但还是感觉很简陋。
看到他的手,胤祝吓一跳:“老梁,你这是干什么了?给我皇阿玛剥栗子了?”
梁九功看着特别担忧他的十五爷,欲哭无泪,咱家伺候万岁爷半辈子了,都没有受过这样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