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嫌犯还真认真思索起来了,他答:“高,长得高,比,比我高,瘦,很瘦,还,还很白,白得像鬼一样……”
  “像鬼一样?”陆峻英默默接道,“你不是说撞鬼了吗?既然是鬼,又怎么会像鬼?”
  这番论调让嫌犯大脑瞬间宕机,他木然说:“我,我问他是谁,他,他说,他叫秋,秋什么岐……”
  “秋凤岐!”祝时元一惊,倏地冲口叫道。
  陆峻英诧异地看了祝时元一眼:“谁?”
  祝时元顿觉尴尬,他扯了扯嘴角,小声回答:“晚昇时期的名臣,秋泓,字公拂,号凤岐。”
  “秋泓?”陆峻英表情茫然,他好像是在自己所剩不多的历史知识中搜寻了一番,最后怔然道,“他……死了得有几百年了吧?”
  “四百七十三年。”祝时元立刻回答。
  “哦,”陆峻英恍若有所思,“你是说,那鬼自称自己是个四百七十三年前的死人?”
  嫌犯张着大嘴,一脸呆滞。
  祝时元却夺步上前,郑重地追问:“你见到的‘鬼’,真的说自己是秋凤岐?”
  嫌犯愣愣地答:“他,他还给了我一枚玉佩,请,请我帮忙。”
  “请你帮忙?”陆峻英奇道,“请你帮什么忙?”
  “带他出去。”嫌犯耸瑟了一下,恻恻地吐出了这四个字。
  陆峻英顿了顿,摆手让同事把人带走。
  “文物都包装好了吗?”等安排好属下,陆峻英回头问道。
  祝时元正捧着一枚玉佩,怔怔地站着。
  “怎么了?”陆峻英问道。
  祝时元举起玉佩,讷讷回答:“据说当年秋泓下葬时,棺中只陪葬了一把宝剑,一枚玉佩。宝剑是昇代名将陆渐春所赠,而玉佩则是天极皇帝赏赐的,上刻‘追月’二字。”
  陆峻英眯了眯眼睛,他顺着祝时元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真,这枚莹润白皙的玉佩上镌刻着两个字:追月。
  一个在旁围观的小警员见此,呵笑一声,讥讽道:“看来,那位秋大人并不怎么看得上自家皇帝,人家赏赐的东西,随手就送给了别人。诶,那宝剑呢,难道还带在身上?可见宝剑更珍贵些!”
  这话仿佛说在了陆峻英的心坎上,让一向不苟言笑的他莫名笑出了声。
  祝时元无奈地收好玉佩,心觉陆峻英是在嘲笑自己居然会轻信嫌犯的风言风语,他好脾气地说:“陆队长,我得把东西送回研究所,你们要是拍完照,留完档了,我就走了。”
  “诶,别急。”陆峻英从便签本上撕下一页纸,“除了这些还没来得及出手的文物,刚刚那人在今早已经卖出了两件,根据他胡言乱语中的几句正常话,我把已经流入市面的文物特征写了下来,你回去自己比对。”
  祝时元千恩万谢。
  他捏着纸条,眨了眨眼睛,没人注意到这个年轻人那因“追月”玉佩而突然只剩一层黑雾的眼睛。
  第3章 阵前招魂
  等来研究所的专车,一箱子文物悉数装好。
  祝时元虽然心里很想把那枚玉佩私藏,但却不得不秉公写好编号,然后记录在案。
  临走前,他忍不住多看了“追月”二字几眼,脑海中又浮现起了那个金丝楠木的棺材。
  其实,这玉佩本是一对,另一枚名为“望日”,是昇代高皇帝祝璟与皇后孟氏的定情信物,此后百年,一直流传于昇代帝后之间。
  直到天极皇帝把“追月”赏给了秋泓。
  这事太过出名,被后来的臣子视为君王盛宠的典范,以致如今各地都有出土仿造样式。
  比如,三年前,徽安县茅河乡的一个新代知县墓里,就挖出过和祝时元手上这枚一模一样的玉佩。
  虽说秋泓的墓没有被打开过,众人无从知晓正版“追月”到底是什么样子,但根据近些年的考古研究看,想来和那些仿造的也大差不差。
  若是去樊州少衡古城的秋泓故居或是秋忠懿公墓外走一走,那些卖旅游纪念品的小店里或许就能找到精美的“追月”周边。
  想到这,祝时元摇了摇头,把方才嫌犯的胡言乱语甩到脑后,准备去技术中心看看那个装了太监“阴根”的陶罐到底是哪个。
  现如今,发掘出来的昇代“太监墓”并不多,一来由于宦官多数身份低微,死时草席一卷,骨销人亡;二来则由于少数柄政弄权的宦官都未曾得到过好下场,往往落得个身首异处的结局。
  最后善始善终,并留名史册的昇代太监一只手就能数完,尽管这样,他们的墓也至今无人知晓在何处。
  祝时元曾去过宣宁年间南录司都督文渡的文公庙,以及陪葬了昇穆宗的中正司提督太监冯运的墓。这两人的墓中都有一装着“阴根”的竹筒,昭示着故者生前的身份。
  “乡绅坟”里的太监没有竹筒,只有一个不起眼的陶罐,陶罐无甚特殊,普普通通,甚至丝毫没有晚昇时期精美陶器的外形。但却保存完好,只在边沿处有一点细小的磨损。
  技术中心的师姐见祝时元专心致志地研究起了这盛了太监命根子的陶罐,不由揶揄道:“上午的时候,我们把里面的东西分离出来了,要不送你用?”
  这话侮辱性极强,但祝时元也只是干笑了两声:“我不是尸体发掘方向的。”
  师姐一挑眉:“那也别干站着,整天游手好闲的……老板说文野m1出土的那一摞文稿需要你修复整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