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这样若有若无地同情或蔑视悄然的、隐藏于暗处的,从她童年时即已显露,而她也从没有对外表现出这一点:路易十二世已经去世了,即便他还活着,他也不会浪费时间去关注女儿的情绪,布列塔尼的安妮虽然疼爱她,却比路易十二世更在意她的软弱个性,私下相处时,她经常或严厉、或苦口婆心地叮咛她一定要学会坚强和果断,而她并不能达成母亲的期望。
在最需要父母的关爱的年纪,她没有得到来自父母的认可,而同龄的女伴碍于公主的身份也不能真正宽慰她的内心,但这个新来的侍女不一样,安妮·博林并没有刻意去表露自己对克洛德公主的同情或维护,那只会一次次撕开她的伤口,而是不动声色地向克洛德公主讲述那些对她来说十分新鲜的见闻,得到克洛德公主的信任后,她又费尽心思地为克洛德公主设计了可以掩饰她身体缺陷的礼服和首饰,令克洛德公主对宴会和游猎不再避之如虎。
这样的变化被布列塔尼的安妮看在眼里,她对安妮·博林的欣赏和喜爱又更多了几分,与此同时,王太后和公主的青睐也让安妮·博林受到一些侍女的中伤,以至于明里暗里讽刺她的发色、肤色和出身。
面对这样的嘲笑,安妮·博林却我行我素,毫不在意其他侍女对她的妒忌,这令布列塔尼的安妮更加欣赏她,并时常对她的父亲称赞她,察觉到布列塔尼的安妮的态度,托马斯·博林嗅到了一种信号,他一向十分重视这个虽然没有姐姐玛丽·博林美貌但十分聪明的小女儿,而现在看来,这个小女儿可能会给他带来更多意想不到的利益。
“亲爱的安妮。”这一天,见到自己的小女儿后,托马斯·博林的态度比往常还要热情几分,“你在宫中过得还好吧?”
“当然。”安妮·博林说,对她来说,揣摩女主人的心态并收获她们的喜爱简直是本能般容易的事,听到女儿的回答,托马斯·博林却摆出一副有些遗憾的架势,“但过不了几年,你应该就要离开法国了,你会回到英格兰。”
“您才刚刚调任法兰西大使,英格兰不会这么快就把您召回国的。”
“但你可能会成为克洛德公主的陪嫁侍女。”托马斯·博林对她说,安妮·博林的眼睫动了动,她知道这样的可能确实存在,“你是英格兰人,又深得王太后和公主的喜爱,王太后一定希望你能够在克洛德公主和约克公爵结婚后为她出谋划策,以保障她婚后的生活,亲爱的安妮,在学习法兰西宫廷礼仪的同时,也好好准备一下回到英格兰以后的生活吧,说不定,你未来的丈夫会是英格兰某个伯爵呢?”
第29章 命运
安妮·博林没有第一时间回答父亲。
身在法兰西宫廷之中, 她能够更加敏锐地觉察到一些微妙的信息:针对克洛德公主和英格兰约克公爵的婚姻谈判,法兰西内部终于后知后觉地觉察出一点不对:诚然,布列塔尼的安妮一直以来都不是一个顺服的王后, 这从她曾经积极推进克洛德公主和尼德兰的查理的联姻中并肆意报复破坏婚约的吉埃元帅的行为中便可见一斑, 但在路易十二世在位时期, 她的忤逆行为是可控且无法造成严重影响的,因此法兰西人并不在意布列塔尼的安妮利用王后的身份做出一些无伤大雅的抗争, 某些情况下,王后的“无理取闹”正合其意。
但在她以王太后的身份掌握了摄政权后, 情况又变得复杂微妙起来, 如果说之前割让上诺曼底地区还可以理解为在英格兰攻势下不得已为之之举, 但现在看来,这个决定令英格兰得以更加顺利地插手布列塔尼的局势, 即便这不是布列塔尼的安妮刻意为之,但现状已然如此, 在弗朗索瓦一世和英格兰的玛丽公主婚姻已成事实的当下, 英格兰紧随其后提出的约克公爵与克洛德公主的婚约无疑彻底暴露了其用意。
和陪嫁包括勃艮第、热那亚等地的《布洛瓦条约》相比,英格兰的条件要宽松许多,毕竟约克公爵并非英格兰王位继承人,他也不太可能继承其他国家的领土,如果布列塔尼的安妮一定要将克洛德公主嫁往外国王室以保障布列塔尼的独立,那么和尼德兰的查理比起来, 约克公爵至少是个威胁不那么大的对象, 这也是法兰西上下对婚约尚存考量, 没有第一时间激烈反对的缘故。
“这是一桩可以通过外交手段达成的谈判。”安妮·博林最终判断道, 托马斯·博林知道他的小女儿于外交事务上异常敏锐的天赋,因此他从不会因为安妮·博林的年龄和身份而无视她的意见, “对法兰西而言,他们事实上无法阻止王太后将克洛德公主远嫁外国,不论是因为她是克洛德公主的母亲还是因为她是摄政的王太后,她完全可以想办法把女儿偷送出国,即便他们事后宣布王太后的决定非法,婚姻也已经完成,有她自己过往经历的教训,王太后是不会满足于可撤销的代理婚姻的,那么比起尼德兰的查理,约克公爵至少是一个威胁不那么大的选择。”她稍顿了顿,“您曾经见过约克公爵吗,他英俊吗?”
“当然,怎么了?”
“那就在王太后面前极力夸赞他,让她相信约克公爵会是一个好女婿,并委婉地提醒她如果她执意要将克洛德公主嫁给尼德兰的查理,她会遇到非常巨大的阻力,甚至危及她的权力,她必须在她还手握大权时尽快落实她女儿的婚事,对其他人,您则应该削弱这桩婚事的影响力,让他们相信即便约克公爵迎娶了克洛德公主,英格兰也无法控制布列塔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