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只有雒城久攻不下。
  雒城是锦官城的最后一道防线,攻破了雒城就能直捣锦官城。
  但是就卡在了这里。
  刘备心里再着急,也不敢催得太紧,先让人好好休息再说,也不差这一天。
  季汐只是不想再坐而已。
  他听到刘备的话后也不休息了,直接就投入了工作当中,提出想去前线看看。
  刘备为他准备了铠甲。
  以目前铠甲的材质是不能够抵挡攻击的,只能减轻一些受到的伤害。
  季汐穿上了铠甲也不敢靠的太近。
  他和刘备站在敌人弓箭手的射程之外,远远的观看。
  刘备对季汐充满了期待。
  季汐看了一会儿后说道:“雒城作为锦官城的门户,城墙极其坚固,今日一见果真如此。”
  围攻了这么多天,城墙几乎都是完好的。
  刘备点了点头,说道:“城墙极其坚固难以攻破,强攻攻不下来,所以一直僵持到了现在。
  若是敌人肯出城迎战就好了。
  可是自从张任率军出城迎战,战败被俘后,敌人就固守不出。
  现在就只能围城了。”
  季汐问道:“庞军师等人为此做出过什么尝试?”
  问明白了,也好减少无谓的尝试。
  刘备说道:“强攻攻不下时尝试过挖地道,填土筑墙,但是都行不通。”
  城里的敌人太狡猾了。
  他希望季汐能有破敌的良策,最好是伤亡小的那种良策。
  火攻和水淹是万万不能的。
  不管是己方士兵,还是城中的百姓,他都不想有太多的损伤。
  两天前,他收到了诸葛亮的来信。
  诸葛亮想和赵云率兵溯长江而上,攻克巴东,与他的大军在锦官城会师,想得到他的批准。
  他回信说等季汐到了雒城再做决定。
  如果季汐没有破敌的良策,他在雒城耽搁太久,到时就无法和诸葛亮、赵云在锦官城会师了。
  诸葛亮的请示自然是不能批准的。
  刘备看向季汐,这一战决定着季汐这军师能不能再当下去。
  季汐自然是对自己有信心的。
  他实地考察了一番后便有了破敌的良策,而且是能让刘备满意的破敌良策。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每一位订阅的小天使~~
  第39章
  刘备依着季汐的要求,带着季汐在军营四处参观了一下,还去前线看了看敌人的城墙以及防御。
  他期待着季汐能想出一个破敌的良策。
  季汐还真有办法,说道:“攻城用的云梯可以改进一下。”
  刘备:???
  他这是请来了一个足智多谋的军师,还是请来了一个鲁班再世的木工?
  不过,只要能破敌就成。
  莫说是云梯了,弓箭、冲车、投石车、抓钩等等这些攻城器具都应该改进一下,只是不知道怎么改进而已。
  刘备问道:“当如何改进?”
  季汐说道:“现在使用的云梯需要人抬肩扛架到城墙壁上,不光浪费人力,架梯时还十分的危险和困难。
  可以固定主梯,增设副梯……”
  他将唐朝时和宋朝时对云梯的改进结合到了一起,既轻便实用,也保障了推梯和架梯人的安全。
  穿越前看过实物图,简单易懂,能仿造出来。
  其实不光是云梯,像弓箭、冲车、投石车……这些攻城器械都应该改进一下。
  但这些改进起来太难了,他也不会。
  不过倒是可以提醒诸葛亮早点把“诸葛连弩”给发明出来,只需给诸葛亮提供一个思路就行。
  刘备听完大喜过望,让季汐着手改进。
  他认为改造好了云梯之后,雒城就可轻易的拿下,于是给诸葛亮回信,批准诸葛亮和赵云率军过来。
  同样是八百里加急。
  诸葛亮和赵云早就做好了准备,得到刘备的批准后立即就率军出发了。
  水路几乎没有敌人阻挡,快的很。
  季汐来到雒城的当天下午就画好了改进云梯的图纸,交给了精通木工的士兵。
  军队里是有不少这样的士兵的。
  毕竟野外建营也是个技术活,没有精通木工的士兵不行。
  木工们热火朝天的干着。
  季汐找到刘备说道:“要把这些云梯全都改造好需要好几天的时间,我建议在这段时间内对敌人进行劝降。”
  “……好,就照你说的。”刘备说道。
  第二天,固守雒城的守军们听到了奇怪的喊话:“城里的人听着,你们已经被包围了。放下武器,出城投降,还能有一条活路……”
  劝降的话有一长串。
  大意是说刘璋请刘备来帮忙防御张鲁,但只给四千士兵,明显是让刘备去送死,太不厚道。
  你想借刀杀人,我便先下手为强。
  刘备是仁义之师,不会屠杀城中的百姓。守城的将士们若是肯投降,也不会被杀。
  守军听到劝降的话,军心已经有所动摇。
  死守雒城的刘璋长子刘循:“……”第一次知道居然有人能把侵略说的如此清新脱俗。
  不过城里粮食充足,可以耗下去。
  城中的粮食足够城中的居民吃个一两年,完全不用担心。
  刘备攻不进城,只是围城而已。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