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就从处理的这些事务来看,政哥完全是将他当成一国太子在对待的。
  想了想,他暂时放下手中的事情,“政哥,你别太夸高明,他还有很多的不足。”
  回答他的是始皇帝的一张张照片。
  之前挑选的是李承乾处理的很优秀得事务,而这次发的是那些考虑不全面的,始皇帝给了详细的批注,“高明很聪慧,同样的错误没有犯过第二次。”
  汉武帝:“!!!”。
  看着李承乾处理的竹简后面加上的密密麻麻政哥的字迹。
  刚刚对扶苏的羡慕现在直接就变成了心虚,因为他没有那么耐心,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嗯!
  想着以后要将据儿送过去,他决定多让扶苏学一些自己的内里,不说十分,至少要达到七分,这样的话政哥估计也不好意思不好好地教导自家儿子了。
  这叫投桃报李。
  唐太宗:“!!!”。
  政哥是不是误会他的意思了,他其实指的不是正事上的事情。
  不过,看着政哥这么用心,二凤陛下还是非常感动的。
  不对啊!
  唐太宗突然就反应过来,会不会是他们对高明太过苛刻了?
  仔细思考了一下,又往上翻手机信息,最开始看到自家太子皱着眉头不断地处理公务的时候,他很心疼。
  可接下来看着他那一脸玩疯了的样子,又觉得这样一点都不像一国太子。
  要是这样的高明在自己的位面,所有人都在忙的时候,他却跑出去玩,这叫什么?
  一个玩物丧志是绝对跑不了的。
  甚至再往严重了想那就是不孝,皇帝这么忙,身为太子的难道不应该分担吗?
  嗯,还可以往更严重的说。
  唐太宗深吸一口气,他感觉自己应该好好想想了。
  “政哥,多谢。”该感谢的,唐太宗也没有忘记。
  “不客气。”
  始皇帝就回了这么三个字,实际上在二凤说高明有不足之处的时候,他就知道二凤的意思,也清楚他的想法。
  从李承乾和朱标的一些言语中,他就能察觉到不少东西。
  二凤和他的大臣们完全就是想将李承乾培养成另外一个二凤,想到位面所说的君臣和谐,大唐白月光得到唐太宗,所以可以想象李承乾身边的人对他要求有多严。
  但他们没有意识到唐太宗只有一个,以他为参照要求还未成长起来的小太子,成功的可能性很小。
  这些话始皇帝不会说,二凤自己想不清楚的话,大不了历史重演后,大唐没了高明的位置就来他的大秦,大秦的上上下下包括他自己都挺喜欢高明的。
  高明多乖,多优秀的孩子啊!
  汉武帝给始皇帝私发了一条短信,“政哥,你不厚道,是不是已经在惦记着大唐太子了。”
  始皇帝看了一眼,回了一句,“你可以提醒他啊!”
  这就是当局者迷,猪儿都明白的事情,二凤却还在想着儿子的那些不足。
  汉武帝回了一个笑脸,“朕更喜欢看戏。”
  第147章
  提醒?
  他为什么要提醒二凤,那是人家父子两的事情,压根就轮不到他这个外人插手好吗?
  看看政哥,只负责教育李承乾,多余的话他一句都没说,这才是聪明人。
  接着汉武帝又乐滋滋地想着,能不能学政哥将扶苏留在大汉,这个想法一冒出来就被他否认了,因为留不住,这个大秦公子估计死都宁愿死在大秦。
  将烦恼的事情抛开,认真处理公务的二凤陛下完全不知道,始皇帝竟然在惦记着自家的太子。
  白起拿着粮种回到他的位面,交给秦昭襄王,看着小小的嬴政端端正正地坐在秦王旁边,露出一个笑容。
  虽然因为年龄的关系,他估计是不能辅佐小秦王了,但没关系,他可以在有生之年看着小秦王一点点地长大,变得越来越优秀,这样也挺好的。
  去了未来一趟,白起感觉上天待他还是不薄的,整个人也轻松起来。
  秦昭襄王:“!!!”。
  他还活得好好的,还眼明心亮。
  自家这位大将军,请问能不能稍微掩饰一下,哪怕再喜欢小政儿,也多少给他点面子,眼里完全没有自己真的好吗?
  好吧!
  秦昭襄王也知道,白起自从知道他不能善终之后,君臣的关系就变得微妙起来。
  信任这东西,一旦崩塌,要再次建立起来真的是很难。
  好在白起喜欢的是政儿。
  也挺好的,他就不计较对方这点无理的行为了。
  韩信一回到西汉,就将他得到的书籍交给刘邦,同时交出去的还有所有的兵权。
  带领着大臣迎接韩信的刘邦笑容将在脸上。
  所有的大臣们都把笑脸收了起来,他们没想到韩信会选择在这个时候。
  仔细想想又觉得挺合适的。
  一个个看着跪在地上的韩信,心情十分复杂。
  刘邦高兴吗?
  不!
  一点都不高兴。
  哪怕之前他早就想要收回韩信的兵权,哪怕他看得出来现在韩信是真心的想要解甲归田,绝对不是作秀。
  而对方一直这么跪着,低着头不肯声的态度也表明了他的坚持和决心!
  正是因为这样才开心不起来,刘邦的心里甚至有几分难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