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准备深入探听一番无棣县盐场的风评。
  恰这时, 两个结伴而行的担货农人, 走累歇脚, 就歇在不远处。
  两个农人卸下担子, 就地蹲下,歇息闲聊。
  瘦得麻杆似的农人,炫耀道:“你知我昨日到哪里去了?我去了海边!亲眼见到传言中的盐场:
  那一眼望不见头, 抬头看不见顶的高墙, 红艳艳晚霞一般!”
  胖乎乎腆着肚子的农人,好奇道:“盐场高墙用红砖垒砌, 都传似是一道红霞架南北。那你看见安置房了吗?可是真如传言中那般方方正正, 红红火火?”
  麻杆似瘦农人,一翻白眼:“有高墙围着, 我又没长翅膀不会飞, 去哪里看得见?”
  腆肚子胖农人, 撇撇嘴角,:“那你吹甚么牛!那堵高墙谁想见,走过去便能见着,有甚稀奇!”
  “大家好奇的是安置房!我听说啊,张家村村民八辈子修得好运气,西门大官人给他们建的安置房方方正正,风吹不倒、雨淋不朽,稳若磐石,可传百年!”
  瘦农人又一翻白眼,酸得哩直搓手:“好似谁没听说一样!我家儿媳的娘家嫂子便是张家村民,再可靠不过的消息:
  那房子十人齐力都推不倒,壮汉抡捶都砸不穿,爱护得当,莫说一个百年,再多一个百年都能住人!”
  “且年后就要分房!”
  胖农人瞪圆眼睛:“果真?!嗐,张家村真是祖坟修得正!”
  瘦农人呸一口唾沫,“可不是!怎就不是我们村呢!”
  西门卿牵马驻足,隔段距离听着,心中有些数了。
  看来他离开到沧州这两个来月,盐场安置房大体已建造完毕。
  此时正有一个农闲出来找活干的精壮苦力,听有人在谈论盐场,也走近闲谈打听。
  “据说张家村民在盐场干活,有保底工钱,且子孙可袭,可真有其事?”
  瘦农人一跌足,恨没生做张家村人!
  “怎么没有!我儿媳的娘家嫂子的兄弟,已经在盐场干上活儿,一月结束领回工钱六百文,能买麦子三十斤!
  据说盐场承诺,便是淡季事少,甚至半月不上工,也能保底领二百文工钱!”
  “至于子孙能否世代承袭不晓得,毕竟如今才第一代。”
  精壮苦力也一跺脚,“怎有如此好事!我竟没赶上!”
  胖农人也是不解:“你又不是张家村人,怎能赶上好事?本也没你甚事。”
  苦力依旧悔恨不已,“怎就没我事!年初我有一桩亲事,就是入赘张家村一个绝户人家!”
  “若入赘了,我不就能赶上好事,每月领多则六百文、少则两百文的工钱!且还能住进那安置房!嗐呀!”
  “怎没入赘?”
  “我娘嫌弃张家村是盐民村,家无恒产,煮盐求生,比务农更苦。再者我又是家中长子,去当了赘婿名声不好听。”
  “嗐!你们失算了啊!谁能想到张家村还会有如此鸿运呢?”
  “失算失算!”
  农人和苦力后面又说起传言张家村如何如何,话里也全是羡慕嫉妒。
  西门卿已牵马离开,没再继续听下去。
  市井传言多少有些失真,若恶评无数,或许没那般不堪;若好评如潮,却也总有可取之处。
  看来应伯爵等人干得还不错,有按照计划书去执行。
  本人当面的汇报要去听,市井传言也不能忽视,至少在外面有个好名声,行事无形之中总多点便利。
  往前走过一段,又发现有三五人聚一堆,神情不快,口中正谈论盐场相关,远了听不太清。
  隐约是:“……那盐场真是不厚道!”
  西门卿牵马停下,又牵过兵士的马缰,吩咐:“马我给你牵着,你近前去打听打听,他们在说甚么。”
  不是他自恋,事实是尽管赶路过来一身风尘仆仆,他看起来也只是不那么鹤立鸡群。
  若他去探听消息,大概只会收获一身好奇、拘谨和畏惧的目光,那些人不会敢说实话。
  祸从口出,大多数人还是懂得的。
  兵士钱三一路跟来,也机灵了许多,解下腰间朴刀,又把衣襟扯的松垮。
  腰一塌,膝盖往下往外一弯,俨然是一个经年苦力的姿态了,揣着手就凑过去。
  “嗐!兄弟们,有活儿不?”
  钱三过去后,西门卿也不经意地逐渐靠近一点。
  眼望别处似在等人,耳朵却竖起,也勉强能听清。
  钱三打了招呼,那些人大约听出钱三不是本地口音,就不乐意道:“没活儿!哪有活儿!”
  其余几人不语,钱三又陪笑问道:“听你们说甚么盐场,那里有活儿不?可是好去处?管事和善不?”
  那人更不乐意了,“没活儿!不和善!不是好去处!”
  钱三语气疑惑,“怎么个说法?可是有什么缘由?”
  另一人没好气插嘴:“有甚么说法!盐场的管事不叫我们去!张家村村民去得,先前招去的苦力也去得,偏我们去不得!”
  钱三猜测道:“或许是盐场所需苦力,已经够数?”
  “够数不够数的,那么大盐场,多三五人又如何!”
  钱三附和:“倒也是,那我去试试看。”
  瞬时又一人语气厌烦地说:“我们本地人都没进去,你一个外乡人凑甚热闹!”
  钱三唯唯诺诺模样,似是被喝走,脚下快挪,往街尾离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