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樟木天然驱虫杀菌,最大限度降低石斛闹病虫害!
  聂昭兴致勃勃:“接下来怎么做?”
  陈舟只道:“剩下树皮也麻烦你拼接起来,长宽10厘米、15厘米的都来几个。”
  “好哦~”
  陈舟则收集起刮出来的“刨花”,塞到专门容器里让其腐熟。
  有李药培养的菌,半个月就能腐熟完成。
  正好接到李药发来的信息。
  陈舟上“楼”,敲响制药间的门。
  “请进。”
  陈舟一推开门,李药手持封闭透明的培养皿,迎了过来。
  毫无废话:“剩余的种子,给你。”
  陈舟感激不尽:“麻烦你了!”
  李药摇头:“培养基还没培养出来。”
  “没事。不急!”
  请李药研制培养基,本来就是双保险的事。
  「打什么谜语?」
  陈舟拿着培养皿来到简易温室,看到满屏问号,只是微笑,一时说不清楚。
  具体怎么回事,得从上午聂昭换过衣服开始。
  陈舟想起兑换到的石斛种荚,拿出来催芽。
  不料,系统发出从未有过的警示:成功率不到2%,问他是否确定催芽?
  就很意外。
  陈舟在现代有种植泼墨石斛的经验,仔细回想——
  好像,确实,没看过播种石斛的视频。
  基本靠着分株、分芽和枝干繁殖。
  果断答复系统“否”。
  紧接着刷出支线:通过无菌种子组培石斛。
  陈舟懵:组培……他个靠金手指开挂的,哪里会这个技术!
  好在系统没难为他,给出任务提示。
  原来,他兑换的种荚,里头满满的黄色粉尘,才是石斛真正的种子。
  无奈石斛种子发芽成活率极其低下。
  系统建议,利用无菌培养基进行播种。
  甚至贴心给出培养基的配方。
  什么ms培养基、蔗糖、植物生长激素一二三四。
  来自地球的配方可能不合时宜,给出一些替代方案。
  大串元素字母组合,根本看不懂。
  把陈舟苦恼的啊,午饭都吃不香了。
  目光扫过李药……灵光一闪!
  照抄替代方案,发到李药光脑。
  问询能不能制作出培养基?
  李药一如既往没有表情,什么也没问,不假思索点头同意。
  顺带,帮忙分离出种荚里的种子。
  留三分之一,培养基配置完成,即开始无菌播种;
  陈舟拿着剩余三分之二种子,不死心尝试催芽!
  粉末快铺满培养皿,每一粒都是种子。
  好几万粒总得有吧?
  2%催芽成功率,一下不就好几百株石斛?!
  陈舟一扫沮丧的心情,越想越振奋。
  隔着培养皿刷“木·催芽”。
  幸亏现在能“群刷”了,否则一粒“灰尘”一粒“灰尘”的刷,不得要他老命!
  “……”
  没啥动静。
  系统也没发出什么警告。
  陈舟摸摸鼻子。
  调整格室小气候和光线,打开培养皿,等待种子自行发育。
  “滴!”
  “请问宿主是否接受‘新手福利/奇遇9’?倒计时:47:59':59"...”
  须在两天内完成吗?
  外面在下暴雪呢!
  陈舟刚想犯懒,看清奇遇具体内容,眼睛不自觉睁圆。
  发现泥炭土!
  泥炭土堪称最优秀的园艺植料;
  泥炭藓、植物残体等日积月累形成泥炭层。
  泥炭土营养物质丰富,疏松透气,同时保水性非常优秀……新手养花用泥炭土,容错率大大提高!
  凡事有利必有弊。
  泥炭土有诸多优点,缺点却堪称致命。
  地球时代,泥炭土是(几乎)不可再生资源,开发对生态破坏很大!
  国内已明确禁止采挖,因而市面上能买到的号称都是进口泥炭。
  想当初,陈舟加的第一个花友群,因为泥炭土问题把群吵到解散。
  一方认为养花人更要珍爱自然、保护环境,泥炭土虽说好用,但也不是不可替代,国内盗挖情况屡禁不止,谁知道买到的进口泥炭土是不是真进口的?
  另一方觉得咸吃萝卜淡操心,认准泥炭土品牌,正常渠道允许进口的,想怎么用就怎么用,至于什么不可再生破坏生态?石油就是可再生、开发不破坏环境吗?不也照样开采,谁没用过石油产品?
  群友一分三派——中间派认为各有各的理,别道德绑架或强求对方认同——吵得昏天暗地,最后上身到人身攻击高度。
  把刚入坑什么也不懂的陈舟给整懵逼。
  过了大半年,才知道这一场撕逼的内幕:群主和潜到群里的“对家”在幕后引导节奏。
  群主和“对家”都有店,不过一个主打人造泥炭土,自然强调人造纤维多么科学、多么环保,一个主要销售进口泥炭,走“高端”、“精品”路线……两家老早就有恩怨了。
  陈舟一边吃瓜,一边无语。
  真是朴实无华的商战!
  那场掐架,到底让他留下些许“心理阴影”。
  就从没用过泥炭土。
  椰糠椰壳珍珠岩挺好,便宜大碗!
  他这样的收集党,真要用两三块钱一升的泥炭土,光买土得花多少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