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宋景茂忙跪下道:“陛下恕罪,此事全赖微臣。”
  赵鸿煊绕过案几,将宋景茂扶起,“朕何时说过怪你。”
  宋景茂苦笑一声,“陛下可记得前些日子京城蜡烛价格飞涨一事。”
  赵鸿煊挑眉。
  宋景茂道:“那件事便是舍弟弄出来的。”
  赵鸿煊先是哑然吃惊,随即失笑,道:“怪不得朕当时觉得那话有点子儿熟,却原来是听过。”
  这下轮到宋景茂不解。
  赵鸿煊便把宋景辰当初那番“我是你的子民,你得替我做主”以及前几日所说,“我是你的子民,坑谁也不能坑你。”说了出来。
  宋景茂哭笑不得。
  赵鸿煊道:“你快同朕说说这是怎么一回事,把朕都搞糊涂了。”
  宋景茂道:“臣弟自幼心软亦很善良,他自己得到的拜师机会让给哥哥,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更是要同哥哥们一起分享,便是路上看见一只小蚂蚁都会绕着走。
  前些日子他见到京城中的乞丐心生怜悯,便想解决这些人的生计问题。
  后面不知道怎么的,他又觉得他还能把事情做大,认为他可以解决更多人的生计问题。
  他告诉臣说,老百姓有饭吃,就会安安稳稳过日子,他们安安稳稳过日子,陛下就能少操些心……”
  后面宋景茂又把景辰后面一系列的赚钱计划细细说给赵鸿煊听。
  赵鸿煊先是听得感动不已,若论为国为民的赤诚,别人赵鸿煊不相信,景辰他却是信的。
  若无爱民之心,怎会以六岁之龄写出“牛论”?
  若无爱民之心,他更不会小小年纪跟着父亲去那等艰苦之地赈灾。
  他先前以为对方长大了,也长残了,现在想来却着实冤枉了他。
  再等到宋景茂说出景辰的计划,赵鸿煊更是听得目光中异彩连连,到最后竟然是激动到拍案而起——
  “好,好,简直是极好!”
  连说三个好字,赵鸿煊朝宋景茂道:“辰哥儿果然没骗朕,这买卖朕与他做定了!”
  像是自己也参与了什么了不得的计划之中,赵鸿煊在屋里兴奋地来回踱步,忽地抬起头道:“你给朕准备个请帖,这春日宴朕也要去!”
  宋景茂:“……”
  赵鸿煊:“让赵敬渊也一起去。”
  宋景茂:“臣晓得,不过陛下千金之躯……”
  赵鸿煊摆摆手,“届时朕会乔装,你不得告诉辰哥儿,知道有朕在,影响他发挥。”
  “臣遵旨。”
  ……
  出了正月,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起来,无声无息中已是冰雪消融,万物生长,远远望去,昆玉河堤岸的杨柳已经呈现出朦胧的绿意。
  春天来了。
  憋了一整个冬天,过年期间又因先皇驾崩不得宴饮聚会,京城中迎来报复式的热闹。
  第208章 什么,这只是开胃菜。
  夕阳晚照, 金灿灿的落日余晖洒满了洛京城的大街小巷。
  “吱扭”一声,
  东榆街附近的一处小巷,刘二柱脚步轻快地推门进院。
  “爹爹回来了。”
  “结、结回来了。”
  才一进院门,一大一小俩个娃子扑了上来, 抱住刘二蛋的大腿, 小的那个才刚满两岁, 嘴里还流着哈喇子呢, 努力仰着头满脸期待地看着他爹。
  刘二蛋乐呵呵从怀里摸出两颗麦芽糖,一个娃嘴里塞了一颗。
  屋里婆娘听见动静迎出来,见他给孩子买糖吃不由埋怨:“买这些做甚。”
  刘二蛋嘿嘿傻笑, 又把手伸进怀里摸索,摸半天, 摸出一块蓝底碎花包头巾,往婆娘手上一塞。
  那婆娘先是一愣,随即就要朝丈夫发火,刘二蛋却道:“你这两天在宋府帮忙, 戴上能体面些。”
  听到这话, 婆娘不吭声了, 抿了抿唇道:“饭好了。”
  “有肉。”她又补充一句。
  刘二柱一听说有肉,不由瞪大了眼睛, 心下就是一疼——今天白干了。
  刘二柱原本是在瓦舍里配合人家傀儡戏表演口技的,平时也能混口饭吃, 国丧期间几个月没收入, 他又是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若不是邻里亲戚帮衬, 差点儿就沦落到要饭去。
  还好,现下他的收入稳定, 在最近闹得动静最大的蜡坊里熬蜡。
  关于蜡坊的东家,外面传的沸沸扬扬,不管怎外面怎么说,蜡坊里做事的人包括他在内,平生从未见过如此好的东家。
  工钱比之前其他蜡坊给得高,中途竟然还给烧甜水喝,还可依照自家的选择工钱高些,还是包吃包住工钱拿的少一些。
  最令人羡慕的还是那些对制蜡熟悉的老匠人,听说不光包吃包住还不扣工钱,就是似乎怕手艺被人学了去还是怎么回事,这些人与他们不在一处,外人也不准进那院子里去。
  他正想着,就听身边婆娘道:“宋家晚上的饭食管得多了,剩下不老少,给大活儿分了分,让端回来了。
  那饭食可香着哩,里面还有咱吃都没吃过的,那叫啥肉来着,酸酸甜甜的,咱也不懂。”
  说到宋家,婆娘的话不由多了起来,眼睛亮亮的,满是向往道:“主家心善,若是能一直在宋家当帮工就好了。”
  刘二柱在瓦子里见多识广,道:“人家是心善哩,那等的大户人家,人家岂能不知道来多少人做多少饭?”
  <a href="https:///tags_nan/kejuwen.html" title="科举文"target="_blank">科举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