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正好公元前129年,匈奴再度举兵来犯,刘彻也不想再忍了,他就派了卫青、公孙敖、公孙贺和李广四人,兵分四路各自领兵迎击匈奴。”
  “这是卫青第一次上战场。他直接就打到了龙城。并且获得了胜利。派出去四队人,结果就一队人赢了,另外三队不是无功而返就是战败。这不就更加显得卫青神兵天降了。”
  “而且这还是汉对匈奴首次取胜,意义重大。卫青一回来,刘彻就给他封成关内侯了。没过一年,卫青继续率军攻打匈奴。上次卫青是从上谷那块去的,这次走的是雁门。显而易见,他又赢了。”
  “不过这两次都有点小打小闹的意思,不是那种动辄伤筋动骨的大战役,所以没过一年,匈奴又来了。这次卫青和李息打了个大胜仗。夺回了河套地区,还修筑了边塞的防御工事。算是进一步加强了反击匈奴的资本。”
  “这一仗打完,卫青被封为长平侯,赏了三千八百户食邑。”
  [这家伙事整的,卫青升官如喝水,步步高升啊这是。]
  [那是他侄子霍去病还没登场呢。]
  [你以为呢,要是一般人,那能算得上ssr吗?]
  [一切的一切,都要从一个名叫公孙敖的男人说起。]
  [刘彻发掘ssr,公孙敖拯救ssr,卫青成为ssr。]
  [从放羊的到大司马大将军,欢迎走进神奇男人卫青的一生。]
  刘彻越听越不开心,这天幕怎么把他讲得跟个昏君一样啊!他那段时间忙于朝政,忘记子夫也很正常吧,他后面也补偿她了啊!
  不过卫青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将才,刘彻只要一想到不久前卫青和霍去病传来的捷报就心情舒畅。
  照这个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他能打得匈奴俯首称臣。
  天幕怎么还不往后说,刘彻很急,他真的很想知道是不是在他这一代就能彻底解决匈奴的隐患。
  虽然天幕不断强调他有三张ssr,刘彻不懂ssr是什么意思,但听天幕的意思应该是很厉害的东西。
  刘彻本人对彻底击败匈奴还是十分有自信的,但若是能借由天幕之口印证,他将再无一切顾虑。
  “卫青这辈子总共出征讨伐了匈奴七次,他是没失败过的。卫青第三次出征把匈奴右贤王打得落荒而逃,此战过后,他直接官拜大将军了。”
  ——
  薄姬姗姗来迟,吕雉略同薄姬坐在一起说了会话,就让薄姬先下去歇息了。
  临行前,刘恒一直死死拉着薄姬的手不愿让薄姬前往京城。
  薄姬摸了摸刘恒的头。
  她知道,此行绝无避免的可能。
  她今日的抗旨不遵,来日就会变成太后对付刘恒的一把锋利的刀。
  薄姬顺利抵达后一脸数十日。
  吕雉都只是抽空就来薄姬殿里小坐一会便再无动静。
  薄姬反而终日提心吊胆的。
  吕雉还未对她做什么,她自己倒是先病倒了。
  其实吕雉未尝不曾动过将刘姓王和对她不满的大臣全部杀光的心思。
  但冷静了几天后,她发现。
  吕氏的子孙后代,她竟寻不出一个有用之人。
  她虽恨刘氏,却也不想让天下百姓再度流离失所。
  好不容易平定下来的局面,不能再度折损在她手中。
  可她又实在咽不下这口恶气。
  若是哥哥们还在就好了,何至于找遍吕氏,都找不出一个可用之人。
  一想到天幕里说她曾千叮万嘱,可吕氏还是在极短的时间内消亡。
  她就恨得牙痒痒。
  吕产和吕禄那两个蠢货!路都给他们铺平了,他们都不会走!
  既然这个方式行不通,那她势必只能另寻一个能保吕氏的法子。
  恰逢宫人来禀,薄姬病了,问吕雉是否要前往探望薄姬。
  “那就去看看吧。”
  吕雉此番特意没有召刘恒进京,而是单独召薄姬。
  一来是刘恒如今年岁不小。
  二来则是吕雉不确定陈平此时是否已经动了立刘恒为帝的心思。
  纵然此时吕雉大权在握,可她一时半会也找不到可以顶替陈平的人选。
  吕雉看着薄姬病恹恹的样子,进京不过数日,薄姬已然消瘦了许多。
  吕雉怒斥伺候薄姬的宫人。
  “你们都是吃干饭的吗?能让人病成这样?!”
  她暂时还没有与刘恒结仇的想法,召薄姬进京也不过是一种制约刘恒的手段罢了。
  “太后娘娘息怒,妾无大碍。”
  吕雉静了半晌,问薄姬:“你想不想同你儿见面?”
  吕雉一看薄姬那脸色就知道她是想岔了。
  薄姬强撑着坐起来,“妾并不挂念恒儿,想来恒儿在代地多时,一切都好,谢太后娘娘挂忧。”
  “既如此,过段时间吾就宣你儿进京与你团聚。”
  吕雉说完,不顾薄姬震惊的脸色就走了。
  吕雉的旨意刚下没多久,陈平就来了。
  吕雉等的就是陈平。
  吕雉能看到天幕,陈平自然也能看到。
  按理来说他此时应该躲着吕雉走还来不及。
  可为了保刘氏血脉,汉朝后代的延续。
  陈平不得不硬着头皮来了。
  “什么风把右相给吹进宫里来了?右相不是一向喜好寻欢作乐,不理正事么?”吕雉眼皮子都没抬一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