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大皇女心间隐隐有些慌张,低声道:“儿臣听君后提及自从太庙血泪一事,母皇心情烦闷饮食不佳,就连日常歇息亦是不如往日,心间甚为担忧自责,还请让儿臣分忧效忠。”
女帝掌心捧住茶盏,目光幽幽打量大皇女,试探道:“你打算如何分忧效忠?”
“儿臣认为如今天下妖言惑众,全是不臣者,应当以诽谤大罪抓捕重罚,如此才能杀鸡儆猴。”
“古语有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你竟然打算以武力解决,难道就不怕愈演愈烈?”
大皇女信心满满道:“母皇,儿臣认为擒贼先擒王,百姓不过是些无知愚民,可背后牵扯的王公贵族,尤其是那几个亲王,绝对有另藏祸心者,她们畏威不畏德,全然不感恩母皇多年栽培抚育之心,实在是该死。”
“住嘴!”女帝将手中茶盏放置案桌,面上神情严肃,“谁教你说出如此大逆不道言行?”
语落,大皇女面色发白,不敢直视龙颜,连忙俯首叩拜,嗓音发抖的应:“儿臣知罪,可这全是儿臣对母皇赤诚之心,如今当断不断,往后必受其乱啊。”
御和殿内一时陷入死寂,宫灯摇晃投落女帝阴郁眉目之间,不见半点光亮,女帝低沉出声:“朕的帝位是从先帝得来,而你现在却让朕去残害同族背弃先帝遗嘱,如此一来,天下人还怎么信服朕?”
大皇女面上渗出细汗,思绪万千,气息微急,解释道:“母皇是天子,任何不服从者都是心存谋逆的反臣,她们理当诛杀,儿臣是您的至亲骨肉,绝不畏千古骂名,愿为母皇代劳!”
女帝居高临下的俯视大皇女,神情陷入暗色,让人难以直视窥测,随即出声:“来人,将大皇女拖出去鞭刑五十,禁闭三月!”
“母皇,儿臣对您是一片敬爱忠诚之心啊!”大皇女面露惶恐出声。
可见龙椅之上的女帝并无半分动容,大皇女只好悻悻的停了声。
处罚一事,很快就传出御和殿,天明微亮时,朝臣之间亦略有耳闻。
只是众人并不知大皇女突遭刑罚,究竟是为何缘故,因而更是猜疑纷杂。
朝臣们亦有上书请求饶恕大皇女的折子,不过都被女帝置之不理。
贵雍殿的君后闻声,亲自来拜见女帝试图求情,却止步于御和殿外。
令官上前传言:“君后,圣上政务繁忙,无瑕会面,您请回吧。”
君后双手合于身前,眉目之间焦躁不安,却无可奈何,只好离去。
芙清宫得到消息时,二皇女岑淮荌指尖正挑选箭支准备投壶,神情惬意的看着不远处的双耳兽神铜壶,随手一置,箭支便精准落入其中。
萧管事站在一旁奉上箭支出声:“主子,现在君后忧心不已,您不去贵雍殿看看吗?”
二皇女接过箭支,恍若事不关己般应:“岑若绮出事,君后亦被牵连,你以为圣上是因何缘故如此?”
“大皇女对外的罪行是擅自妄言,奴猜想兴许是顺应君后提议,所以对圣上说了大不敬的话吧。”
“错。”
咚地一声,又一箭支落入壶中,二皇女偏身看向萧管事说:“圣上向来宽厚待人,皇女们的处罚大多轻微,这还是第一次用鞭刑,更何况若真是说错话,训斥即可,何必禁足?”
萧管事奉上手帕,不解道:“主子的意思,奴不明白。”
“圣上从来都是一个喜怒不形于色的人,朝臣王公贵族,哪怕是当初被称英明神武的先帝,她们之间没有一个都看透圣上的心思,可君后和岑若绮却直白的戳破圣上心里最阴暗角落,她们正因为说中心声,圣上才会震怒处罚岑若绮。”
“主子的意思是圣上是恼羞成怒?”
二皇女擦拭掌心,将帕巾放回一旁,端起茶盏得意道:“十二年来圣上苦心营造一个光辉圣帝的形象,甚至以辅佐成王的周公自比,可现下遮丑的幕布遭人揭落,精心搭建的戏台轰然倒塌,一切沦为笑柄,任凭是谁都不可能无动于衷。”
正因为二皇女知道圣上不可能也不愿轻易揭下佩戴十二年的面具,所以才不会跟岑若绮去争。
毕竟圣上绝不允许有人给自己抹上黑点,哪怕是子嗣骨肉亦不行。
萧管事一听,猜疑出声:“依照主子所言,圣上将来岂不是真会传位给亲王?”
“以前我也是如此认为,可现在突然发现圣上其实一直都在故布疑云。”二皇女浅饮茶水,心情很是不错,感慨道,“岑若绮虽然蠢了些,可她替我验证一个猜想。”
或许圣上从始至终都没有想过传位给同族皇妹安亲王或蓉亲王,更别提先帝血脉熙亲王她们。
否则圣上就不会大怒处罚岑若绮,更不会恼羞成怒,动静闹得满朝文武都知晓此事。
正因为圣上心怀不轨,所以才对岑若绮直白而愚蠢的言行如此盛怒,此地无银三百两,便是如此。
萧管事猜测不得,疑惑出声:“主子验证了什么?”
“将来你自然就知道了。”二皇女笑而不语,指腹拧着茶盖发出清脆碰撞声,话锋一转,“对了,西苑那边情况如何?”